“差不多得了”是一句能夠終結與杠精争論的年度佳句。
如今的互聯網環境,早已和“求同存異”、“相互尊重”沾不上邊,任何一個觀點,都可能會被與你看法相左的人所曲解,以至于一次本該能心平氣和的對話都會演變成要挖人祖墳的上綱上線。
于是為了避免将更多的時間花費在這無意義的争論上,用上這句話往往就能使對方無言以對。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一句“差不多得了”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用兩句。
但随着人們的上網的時間越來越零碎,更多的人不願意将寶貴的時間花費在這樣無意義語言對抗之中,于是乎更為簡潔明了的表情包便成了網友們發洩負面情緒的最佳選擇。
而在這之中,最受網友們青睐的“話題終結者”當屬這張“流汗黃豆”了。
該emoji的本義為表示自己緊張或不舒服,延伸含義為尴尬。但随着emoji的傳播範圍愈發廣泛,不同的網友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最終導緻“流汗黃豆”的本義被曲解。
在當下的語境中,人們更傾向于将其理解為“嘲諷”、“陰陽怪氣”,以至于任何一句話,隻要加上流汗黃豆,無論是你本意是否含有負面情緒,都能讓網友秒變“曹丞相”,思考其中是否“暗藏殺機”。
不過“流行黃豆”能被用在尴尬的語境上隻能說是少數中的少數。
例如up主“一隻大哈魚”無意中走紅之後,就在漫展上被“粉絲”圍起來玩梗;該視頻被其他up主發現後,便用emoji替他打碼,有不少粉絲都在吐槽:第一次覺得流汗黃豆用對了地方。
其實即便是沒有上述的這些例子,蘋果公司在前段時間公布的各國使用emoji的排行榜中,中國人使用的流汗黃豆表情就位居前列。
這就足以證明網友對這一小小黃豆的喜愛。
在這種微妙的氣氛之下,大多數的争論者都會選擇無奈退出。如果你在這基礎之上再搭配“差不多得了”,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也正是黃豆流汗有着把所有對話都變得陰陽怪氣的魔力,部分網友開始毫無節制地在網上使用這套組合拳。當然,更多的人其實并不想表達什麼負面情緒,也不是想和别人争議,隻是想親身感受一下這一“魔力”,或是借此引發他人的關注。
而随着emoji融合器等後期手段的誕生,越來越多網友開始腦洞大開,使萬物流汗。
盡管以流汗黃豆為首的流汗表情魔性,且能直觀地宣洩部分網友的不滿情緒,但在梗小鬼們的病毒式傳播之後,難免也會讓人對此産生反感之情。
一來誰也不想和一位永遠需要揣摩心思的人進行對話;二來此類的表情有着“話題終結者”之稱,既然對方沒有将話題延續下去的打算,那麼所謂的對話也就失去了意義,最終緻使人與人之間建立一堵厚厚的牆壁。
就是這麼一個流汗的黃豆人,讓一切對話都變了味,以至于如果要對emoji做出年度評選的話,它必定會在“最令人深惡痛絕”的排行榜中位居前列。
印象裡上一個備受關注的emoji,還是doge和滑稽,隻是比起這兩者,流汗黃豆更多的還是一種“黑粉”。
其實,這何嘗不是互聯網環境的一個縮影呢?
不知從何時起,那個能夠與同好和平交談,不會用惡意去揣摩他人的環境已經被破壞殆盡,隻留下相互猜疑、對峙,妄想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對方身上。
顯然,這個過程不可能心平氣和,甚至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目标。為了迅速終結話題,并在最後“羞辱”對方一番,而最終産生的,便是諸如“流汗黃豆”這樣的陰陽怪氣表情包。
02.emoji怪起來了“流汗黃豆”最早來源于貼吧“神奈川沖浪裡吧”,由于該吧談論的話題皆是一些不雅、突破道德底線的話題,很快便遭到了官方封禁。
陣地被炸之後,吧友們紛紛轉移至“孫笑川吧”、“抗壓背鍋吧”等地,在此期間,這些吧友們也把“黃豆流汗 差不多得了”的句式紮根在這些吧當中。
恰巧“孫吧”與“抗吧”又是兩個對互聯網抽象文化來者不拒的貼吧,經過這些吧友們的接納、傳播和再塑造,流汗黃豆迅速發展成一種“對魔幻現實的無奈并要求停止”的符号,出現在各大社交平台上。
在這兩個吧上,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吧友吐槽一句“差不多得了”,并附上最能表達無語情緒的流汗黃豆。
不過,讓“流汗黃豆 差不多得了”出圈的,還是在一位叫“差不多得了”的抗吧吧友發的一個關于“彩禮”的帖子。在帖子中他提到自己快要結婚,但拿不出女方提出的彩禮錢,向網友們詢問解決方法。
而後他又在帖子中更新了自己與妹妹的聊天記錄,提到妹妹為了補貼彩禮錢,和媽媽一起把房子賣掉。其中,妹妹所說的“哥,咱家有錢了”也被當作一個梗,曾廣泛流傳于網絡。
也許是因為天價彩禮一事引起了網友們的共鳴,又或是這位懂事的妹妹讓人破防。在短時間内,該帖子就被傳播至各大社交平台,引起人們的熱議;
甚至有網友還跑到外網,在畫師的推特底下瘋狂刷此梗,騷擾畫師(妹妹的頭像是一位日本人氣畫師所畫,且沒有經過授權就轉載使用),最終導緻畫師将原圖的推文删除。而這位“差不多得了”也就成為畫師粉們的遷怒對象。
顯然,這件事的傳播範圍已經超過了“差不多得了”最初的預想,在壓力之下,他另發帖表示“妹妹為湊齊彩禮而賣房”事實為自己編造的一個段子,并沒有預料到會掀起這樣的風浪。
至此,網友們紛紛用“差不多得了”對這位吧友陰陽怪氣起來,認為正是他的帖子引起人們的惡意玩梗,波折到一位毫不相幹的畫師。
可以說,這件事才是“差不多得了”被賦予陰陽怪氣的源頭,而恰巧在他的id和澄清貼中,也使用了流汗黃豆以表示自己的尴尬。至此兩者才被精密地結合在一起,被廣大網友們傳播。
随着圖像制作技術門檻的不斷降低,無論是企業還是平台都開始借助某個網絡熱梗而開始制作表情包。
當流汗黃豆被廣泛傳播以後,各大社交平台也推出了平台專屬的emoji。至此有了平台的支持,用戶能夠更加便捷地流露自己的負面情緒,或是跟風玩梗。
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互聯網是一個能夠使自己暫時抛下現實中的身份、煩惱,從影視作品、節目、書籍或是他人的生活中找到一些樂趣。
然而随着差異文化和觀點的碰撞,以及人們表達欲望的提升,“包容”也逐漸成為一種奢望,以至于冬至時南北地區在飲食上的差異都可能引出一場“聖戰”。
人們也隻好搬出類似于流汗黃豆的表情去制止這種無奈的争吵并表示自己與你進行争論很無語、尴尬,陰陽怪氣了對方。
那麼流汗黃豆之所以能夠成為陰陽怪氣的代名詞,僅是因為它誕生于“神吧”這樣的惡名昭彰的貼吧,并發揚于“孫吧”、“抗吧”這樣抽象文化濃厚的環境中嗎?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在海量信息的包圍之下,相信大多數頻繁使用流汗黃豆的人,都不知道其真正的出處,隻是随着使用者的不斷将其用于某個特定場景,而逐漸被賦予了主觀印象。
同理,在很多ACG作品中,為了讓觀衆能夠直觀地理解角色的心理,創作者往往會使用表情、肢體語言等畫面去表達角色心理,而表達尴尬情緒時所用的畫面,大多都是臉上出現的汗滴。
久而久之,臉上的汗滴也被人們認定為一種表示尴尬的“視覺符号”。
因此,emoji所搭配的汗越多,就越會給人一種尴尬的印象。直到越來越多的人将其用在陰陽怪氣的場合之中,這種流汗的表情才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emoji都是因為主觀因素而使人感到不适,就像是微信上的“微笑”emoji,就因為設計上的缺陷,讓大多數人都認為其散發着毛骨悚然的氛圍。
曾有科學研究表明,隻有臉部的顴大肌、眼輪框肌會産生輕微活動的微笑,才是能讓人感受到“真誠的微笑”;
而微信上的微笑emoji,在眼睛的周圍就看不到任何的活動變化,反而直直往下瞪,自然讓人感受不到任何輕松愉快的情緒,而瞪眼時露出的大量眼白,也增加了更多憤怒和恐懼的元素。
如果在這一emoji的基礎上,再加上一滴汗,那使用者所要表達的陰陽怪氣濃度可就堪比《寂靜嶺》裡的大霧了。
03.結語當然,emoji終究隻是人們在網絡上表達自身情緒時的輔助,互聯網的大環境不會因為一個小小的emoji而被左右。讓語境真正發生變化的,還是網友們的文字。
就如上述所言,流汗黃豆之所以會成為一種表達負面情緒的視覺符号,是因為人們越來越無法容納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但又不甘在與其争論之中處于劣勢,便順勢使用對罵、陰陽怪氣的語言或圖片,去終結話題。
從實際的情況來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看待事物的角度,因此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會發生矛盾是避無可避的事。而在網絡世界,人們能夠借助假身份去肆無忌憚用最狠毒的話語、最陰陽怪氣的表情去與他人對峙。
也許這樣的環境很難被徹底改變,在這之後也會有更多表達負面情緒的新奇表情包誕生。
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隻要人們能夠多一點坦誠,少一點虛僞,這些看似陰陽怪氣的表情包也會被賦予一些積極的含義呢?
等到那時,這些小小的黃豆人也不會遭人辱罵,互聯網環境也會融洽些許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