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扶綏土地小塊變大塊

扶綏土地小塊變大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7 22:14:47

廣西新聞網記者 宋瑤

扶綏土地小塊變大塊(扶綏土地小塊變大塊)1

扶綏縣渠隆屯土地平整作業現場。廣西新聞網記者 宋瑤 攝

3月29日,在扶綏縣渠黎鎮渠鳳村渠隆屯,數輛推土機駛入的田地裡進行推土作業。而在距離此處數公裡的渠廬屯,寬闊平整的土地上,甘蔗苗長勢喜人。近年來,在國土部門積極協助下,當地政府對土地進行整治整合,實現土地“小塊變大塊”,零散成集中,為當地甘蔗種植走機械化和規模化的現代農業道路提供了條件,幫助當地村民找到脫貧之路。

土地不齊整,種蔗成本高

廣西是全國蔗糖第一大産區,而崇左市扶綏縣是傳統的甘蔗種植大縣,原料蔗和蔗糖産量排廣西和全國第二位,農民收入的80%也來自甘蔗。由于傳統生産和經營方式落後,當地甘蔗種植效率低,單産少。加上近年來人工、肥料、農藥等生産成本的不斷上漲,農民群衆種蔗收益逐年下降,有些種植戶甚至陷入貧困。甘蔗種植亟待從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關鍵第一步,在于土地整治。

實行農村土地家庭承包後,土地分屬于各家各戶,地塊分散、大小不一。家住渠廬屯的一名貧困戶,僅擁有6畝土地,卻分散成12塊,最小的一塊地僅0.15畝。在當地,這樣的情況并不鮮見,土地被田埂分散得七零八落,高低交錯,既不利于規模連片種植,也不利于機械化耕種,更難以實施現代化水利灌溉。因此,甘蔗種植要提高産量,降低成本,必須要打破田埂,對土地進行重新整治整合,通過改造、歸并和再劃分,實現小塊并大塊、三角變方塊、零散成集中。

“小塊變大塊” 機械進田地

土地整治開始後,扶綏縣國土局派出測繪人員到現場測量,按照村民原有的土地面積重新劃分土地,并制成地圖向村民公示,避免日後出現土地邊界糾紛。

“在施工隊伍進行土地整治作業時,國土部門會成立技術指導工作組到一線指導,以優化技術,加快進度。”扶綏縣國土局副局長鄧海告訴記者,土地整治整合,除了打破田埂,填低窪,平高地,還要進行表土剝離和回填,以保持土壤的肥力。此外,技術人員還要根據當地村民生産和生活的需要,重新規劃田間道路。

記者在渠黎鎮渠廬屯的蔗田邊看到,整治後的土地廣闊而平整,數台農機停在田邊等待作業。據介紹,機械化耕作效率比傳統人工效率提高明顯,農民個人管理面積可從原來的10多畝提高到幾十畝甚至上百畝,大大減少了勞動力投入。甘蔗種管收實現機械化後,每畝地機械化成本比傳統耕種方式約節省一半,加上采用水肥一體化,有效提高水資源和肥料、農藥的利用率,明顯減少灌溉水、肥料和農藥的用料,最終每畝地的成本約能降低500元。

如今,村民們還在平整的甘蔗地裡套種西瓜等經濟作物,提高了土地使用價值,增加收益。

分紅不分地 助貧困戶脫貧

土地“小塊變大塊”把規模化經營、種植良種化、生産機械化、水利現代化變成了現實,一些新的糖料蔗基地建設模式也應運而生。在渠黎鎮渠廬屯,農民自發組織成立村級現代農業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并預交一定的種植費用,交由合作社種植和經營,除去成本後,所得受益按每戶入股的土地面積分紅,實現“分紅分股不分地”。

渠廬屯村民郭輝強獨自撫養一兒一女,女兒正在上學,小兒子患有腦疾。郭輝強有15畝地,以前靠種植甘蔗隻能得到5000—6000元/ 年的收入,子女的學費和醫藥費讓這個貧困家庭捉襟見肘。2015年,郭輝強将7畝地入股合作社,首期便拿到了3500元的分紅,待合作社将甘蔗出售後,他還将得到3500元的分紅。

“以前我自己種甘蔗,又累,收入又少。現在加入合作社,不用種地,還可以拿到分紅。現在我有很多時間去做别的活掙錢,也有精力照顧小孩”。郭輝強告訴記者,他如今在家養竹鼠,種金花茶,希望可以借此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渠廬屯有40餘戶貧困戶,其中不少貧困村民是因年老或殘疾而無力耕作,“分紅分股不分地”的模式 ,讓這些貧困戶基本擺脫了窮困的境地。

據渠廬合作社總經理吳品剛介紹,合作社今年将擴大土地平整的面積,将現有的3500畝蔗田擴大到10000畝以上,并打造成高糖高産的甘蔗“雙高”基地,力争實現每畝增收500元以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