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肛腸疾病需要手術才能治愈,不少患者認為做手術“傷了元氣”,術後需要吃些“補品”,但老火靓湯和益氣補血的滋膩之品下肚之後,反而更加覺得肛周不适,甚至出現便秘、便血等症狀。肛腸疾病手術之後最重要的是保持大便通暢,使傷口盡快愈合,飲食不宜“大補”。
中醫認為,肛腸疾病的病因多以“濕邪”“熱邪”為主,濕熱邪毒阻滞肛周經絡,導緻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疼痛、腫脹、出血等各種症狀,中醫辨證屬于“實證”。手術治療是“攻邪”的重要一步,但是術後仍會有濕熱邪毒殘留,當以清淡飲食為主,配合清熱利濕的食材。
許多肛腸疾病患者素體濕熱,術後如果一味服用參、茸、熟地、牛羊肉等“補品”,往往更容易留邪,使得腸道功能失調導緻便秘,幹結的大便會影響傷口愈合,甚至可能使傷口裂開而發生出血。因此,手術之後建議進食番薯、玉米等粗纖維清淡食品,輔以涼瓜、薏米、芥藍等清熱利濕的食材,烹饪菜肴時以蒸、煮、炖為主,盡量避免重油爆炒、煎炸等做法。如果還想吃點水果,可以選擇火龍果、香蕉、橙子等,但芒果、榴蓮、荔枝等濕熱的水果暫時不适合食用。
當然,患者術後飲食要根據體質來選擇,如果是因為體質虛弱引起的直腸脫垂等疾病,術後可選擇人參、黃芪等益氣之品煲湯。最好是聽從醫師指引,這樣才能吃得放心,更快康複。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肛腸科主治醫師 金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