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秦之欲無厭 厭:滿足
以有尺寸之地 尺寸:形容距離短或數量少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與:親附、親近
勝負之數,存亡之理 數、理:天數、命運
當與秦相較 當:同“倘”,如果
或未易量 易量:輕易估量
二、詞類活用1.不能獨完“完”,形容詞用作動詞,保全。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名詞作狀語,從道理上說。
3. 以地事秦“事”,名詞用作動詞,服侍,侍奉。
4. 義不賂秦“義”,名詞用作動詞,堅持正義。
5.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禮”,名詞用作動詞,表示恭敬,以禮相待。
6. 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名詞用作動詞,吞下。
7.日削月割,以趨于亡“日”“月”,名詞作狀語,每天,每月。
1.趙嘗五戰于秦。
介賓短語後置,是“趙嘗于秦五戰”的倒裝。
2.苟以天下之大。
定語後置,是“苟以大之天下”的倒裝。
3. 斯用兵之效也。
“也”表判斷。
四、理解性默寫1、《六國論》中設身處地為六國出謀劃策,指出要好好對待賢才的句子是: , 。
2、蘇洵《六國論》評論六國敗亡的曆史,他認為六國的最終滅亡,不是通常所認為的“ , ”,而是弊在賂秦。
3、《六國論》中蘇洵認為,那些沒賂秦的國家的滅亡也跟那些賂秦的國家有關,因為他們“ , ”,最終滅亡。
4、《六國論》中蘇洵認為,齊國沒有賄賂秦國,結果“ ”,原因是,“ ”
5、《六國論》中蘇洵認為燕國雖小卻最後滅亡,這是“ ”。而燕國“ ”,才招來大禍。
6、《六國論》中蘇洵對趙國開始的戰略是很贊賞的,最初趙國曾與秦國交戰五次,戰績是“ ”,但非常可惜的是“ ”。
7、《六國論》中蘇洵用精妙的比喻“ , ”,形象地批判了六國的賂秦行為。
8、《六國論》中蘇洵認為用割讓土地的方法求得安寝的方法隻能解決一時的問題,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這是因為:“ , ”。
9、《六國論》中蘇洵認為燕趙的滅亡令人同情,因為他們“ , ”,盡管如此也是打了敗仗才滅亡的,是非常不得已的。
10、《六國論》中蘇洵認為,如果六國國君把賄賂秦國的土地用來“ ”,把侍奉秦國的心意用來“ ”,結果一定會大不一樣。
11、《六國論》中作者指出秦國靠六國賄賂得到了許多土地的句子是:“ , , ”
12、《六國論》中,指出勝負已定,滅亡是必然的句子是:“ , , ”
13、 , , , 。作者提出假設,表達了對齊趙燕三國滅亡的遺憾心情。
14、蘇洵《六國論》評論六國敗亡的曆史,提出“六國破滅,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辟論點。
15、古人寫文章愛引用前人話語作為論據,如韓愈《師說》中“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蘇洵《六國論》中“古人雲:‘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史論貴在立論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宮賦》“嗚呼!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宋代蘇洵的《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______________”,皆借古諷今,發人深省。
17、古代詩文中有許多今昔對比而感慨橫生的名句,如蘇洵 《六國論》中“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滅之故事,____________”,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荊轲刺秦王”的故事,蘇洵在《六國論》一文中用作論據,把它高度濃縮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個字。
19、古人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蘇洵在《六國論》中總結六國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戰不善,_____________。”因此,杜牧在《阿房宮》中勸誡統治者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蘇洵《六國論》一文的中心論點是“ , , , ”。
21、蘇洵在《六國論》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現六國子孫割地之輕率的句子是“ , ”。
22、蘇洵在《六國論》中引用古人的話,用比喻表明割地賂秦必然招緻滅亡的句子是“ , , , ”。
1、 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2、兵不利 ,戰不善
3、蓋失強援 ;不能獨完
4、終繼五國遷滅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5、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荊卿為計”
6、二敗而三勝 ;其用武而不終也
7、 以地事秦 ;猶抱薪救火
8.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9、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
10、封天下之謀臣 ;禮天下之奇才
11、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12、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3、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猶在。
14、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15、則必有我師 ;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16、滅六國者六國也,族秦者秦也; 弊在賂秦
17、是又在六國下矣; 金戈鐵馬 ;氣吞萬裡如虎
18、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19、弊在賂秦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20、六國破滅; 非兵不利 ;戰不善; 弊在賂秦
21、舉以予人; 如棄草芥
22、以地事秦; 猶抱薪救火; 薪不盡; 火不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