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從它的字面就能夠體會出當權者對百姓極的刻薄,事實上每當朝政腐敗,奸人當道之時,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那麼這一俗語最早是出現在哪裡,州官又是否真的放火了呢?
南宋的大詩人陸遊,出生于名門望族,是我國曆史上一位非常高産的詩人,據他自己所說,他的一生創作過萬餘首詩,留存下來的也有九千多首。
而除了詩歌以外,陸遊在文學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
晚年的陸遊隐居在自己的老家山陰,每日以讀書種田為樂,過着淳樸淡雅的生活。陸遊還給自己的書房取名為“老學庵”,表示“老而學”之意。
在這裡間書房裡,陸遊将自己前半生親身經曆的、或是聽别人講述的民間風俗、奇聞異事都整理在了一起,形成一部《老學庵筆記》。
在這部書中,有不少都在揭露官場上的腐敗黑暗,其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每當遇到這種情況,都得用其他字來代替,如果有誰違反的話,将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很多百姓都因這條禁令而吃了苦,甚至連衙門裡不少獄卒都挨了鞭子,整個州一時間談“登”色變。
話說這一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按照古人的習慣,官府要在佳節來臨之際連放三天焰火和花燈以示慶祝,同時為了烘托氣氛,衙門還會在城外張貼告示,邀請百姓們到時候進城來欣賞花燈。
可這次由于這張簡單的告示,卻難住了當時主管此事的官員。
由于田登的禁令,告示中無法出現“燈”字,可是放花燈不寫“燈”又難以表達出它的意思。
官員左思右想,最後實在沒有辦法,隻能勉強用“火”字來代替,這樣一來,告示的内容就變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這張告示貼出去後,百姓們之間炸了鍋,特别是一些外鄉來的人,他們都不明白好端端的官府為什麼要在城裡放火,甚至不少人為了避免引火燒身,都匆忙收拾行李離開了這個州,搞得城裡一時間混亂不堪。
當地的百姓看到這種情景,原本是個與民同樂的好事,卻因為州老爺的專橫而弄得人心惶惶,所以都不禁感歎道:“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故事中百姓的這句話後來就成為一句俗語,時常被人們用來感歎政權腐敗、社會不公,并且一直流傳下來。
更多經常内容,請關注典故大雜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