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2022年10月10日諾貝爾獎獲得者

2022年10月10日諾貝爾獎獲得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6 18:22:08

中文導報訊 從10月3日,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者名單相繼頒布,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于10月3日公布;諾貝爾物理學獎10月4日公布;諾貝爾化學獎10月5日公布;諾貝爾文學獎10月6日公布;諾貝爾經濟學獎10月10日公布,其中有的獲獎者的父親也曾是獲獎者;有的獲獎者是第二次獲獎,也有一些獲獎者和中國淵源深厚……

今年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安排在12月10日舉行,這一天是瑞典化學家和發明家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

萬特·帕博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3日宣布,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67歲的萬特·帕博(Svante Pääbo),他是沖繩科學技術研究生院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教授,他獲得該獎項的原因是“與已滅絕的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有關的發現”。

2022年10月10日諾貝爾獎獲得者(2022年諾貝爾獎獲獎者故事多)1

萬特·帕博

通過他的開創性研究,他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對當今人類已經滅絕的親戚——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進行測序。他還發現了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萬特·帕博還發現,在大約7萬年前人類離開非洲後,基因從這些現已滅絕的古人類轉移到了智人身上。這種古老的基因與今天的人類在生理上有關聯,例如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

萬特·帕博的開創性研究産生了一門全新的科學學科:古基因組學。通過揭示所有現存人類與滅絕的古人類之間的基因差異,他的發現為探索是什麼使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人類提供了基礎。

萬特·帕博出生于瑞典斯德哥爾摩,是父親蘇恩·伯格斯特龍(1982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的私生子。1986年于烏普薩拉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帕博曾于1992年獲德國科學基金會頒發的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獎。1997年起,一直擔任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2007年,被評為《時代》全球最有影響力百人之一。2008年,被《新科學家》評為8位年度科學英雄之一。他還是美國、瑞典等國家科學院院士。

頒獎典禮将于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由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蔓延而推遲的頒獎典禮後的宴會,三年來首次舉行。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三位科學家分享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10月4日下午,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科學家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約翰·弗朗西斯·克勞澤(John F. Clauser)和安東·澤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們為糾纏光子實驗、證明違反貝爾不等式和開創性的量子信息科學所作出的貢獻。

2022年10月10日諾貝爾獎獲得者(2022年諾貝爾獎獲獎者故事多)2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這幾位科學家的突出貢獻是“用糾纏光子進行的實驗,建立了貝爾不等式的違反,并開創了量子信息科學”。

在所謂的“糾纏對”中,一個粒子發生的事情,會決定另一個粒子發生的事情(不管相距多遠)。

根據中國科學網的報道,量子力學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如何允許兩個或多個粒子以所謂的糾纏态存在,糾纏對中的一個粒子發生的情況決定了另一個粒子發生的情況,即使它們相距很遠也無妨。

量子力學的基礎不僅僅是一個理論或哲學問題。其與全世界正密集研發的、以利用單個粒子系統的特殊屬性來構建的量子子計算機、改進測量、量子網絡以及量子加密通信,都能息息相關。

以上應用,均需依賴于量子力學如何允許兩個或多個粒子以共享狀态存在,甚至無論它們相隔千山萬水,均能保持這一狀态。

量子力學的基礎不僅僅是一個理論或哲學問題。其與全世界正密集研發的、以利用單個粒子系統的特殊屬性來構建的量子子計算機、改進測量、量子網絡以及量子加密通信,都能息息相關。

以上應用,均需依賴于量子力學如何允許兩個或多個粒子以共享狀态存在,甚至無論它們相隔千山萬水,均能保持這一狀态。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部分物理學家對量子糾纏持懷疑态度,愛因斯坦稱其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他們認為量子理論是“不完備”的,糾纏的粒子之間存在着某種人類還沒觀察到的相互作用或信息傳遞,也就是“隐變量”。

20世紀60年代,物理學家約翰·貝爾提出可用來驗證量子力學的“貝爾不等式”。如果貝爾不等式始終成立,那麼量子力學可能被其他理論替代。

為了對貝爾不等式進行驗證,美國科學家約翰·克勞澤設計了相關實驗,其中使用特殊的光照射鈣原子,由此發射糾纏的光子,再使用濾光片來測量光子的偏振狀态。經過一系列測量,克勞澤能夠證明實驗結果違反了貝爾不等式,且與量子力學預測相符。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他們的工作為量子技術的新時代奠定了基礎。“越來越明顯的是,一種新的量子技術正在出現。我們可以看到,獲獎者對糾纏态的研究非常重要,甚至超越了解釋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安德斯·伊爾貝克說。

三位獲獎者中的安東·澤林格(Anton Zeilinger)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國盾量子創始人潘建偉的導師。澤林格教授曾這樣評價中國近年來在量子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潘建偉與他的團隊建立起來的成就令人矚目,而且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與西歐任何一個國家相比,對這些項目的運作都更加系統化。”

潘建偉的學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金賢敏表示,三位諾獎得主開啟了第二次量子科技革命,這一革命已接近産業化階段,将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交織在一起,形成颠覆性創新成果。

三人獲諾貝爾化學獎 夏普萊斯花開二度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将該獎授予卡羅琳·露絲·貝爾托西(Carolyn R. Bertozzi)、摩頓·梅爾達爾(Morten Meldal)和卡爾·巴裡·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以表彰他們在“點擊化學和生物正交化學”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2022年10月10日諾貝爾獎獲得者(2022年諾貝爾獎獲獎者故事多)3

圖:Nobel Prize推特視頻截圖

對于夏普萊斯來說,這是他在200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後,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81歲的卡爾•巴裡•夏普萊斯(K. Barry Sharpless)成為第五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2001年,因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夏普萊斯與威廉•諾爾斯、野依良治共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獎官網介紹稱,夏普萊斯和梅爾達爾為一種功能形式的化學——點擊化學奠定了基礎,在這種化學中,分子構建塊快速而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貝爾托西将點擊化學帶入了一個新的維度,并開始将其應用于生物體中。

諾貝爾獎官網介紹道:“對于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自己的工作來說,化學是最重要的科學。他的發明的發展以及他采用的工業流程都是基于化學知識。化學是諾貝爾在其遺囑中提到的第二個獲獎領域。”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梅爾達爾和夏普萊斯各自獨立地提出了一種化學反應,該反應現在被廣泛用于開發藥物和材料,以及用于繪制DNA圖譜。

瑞典皇家科學院還說,貝爾托西則是通過在生物内部起作用的反應,進一步地發展了該領域,其應用包括探索細胞和追蹤生物過程。

據《新民晚報》10月5日介紹:獲悉巴裡·夏普萊斯第二次摘得諾貝爾化學獎,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學院長聘教授董佳家第一時間在朋友圈轉發了喜訊,并寫下“熱淚盈眶”。

2016年,夏普萊斯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簽約設立實驗室,董佳家彼時負責該實驗室的管理與運轉。“當時,夏普萊斯教授每年都會有一兩個月的時間在上海度過,幾乎都泡在實驗室裡。他指導學生時非常認真,思維跳躍性很大,跟上他的思路可不容易。”

在董佳家的印象裡,這是位“眼裡隻有化學”的泰鬥級科學家。和上海有機所的合作,是夏普萊斯主動提出的。有機所有着強有力的氟化學研究力量,而這正是發展點擊化學不可或缺的。實驗室也足夠“給力”,成立僅一年,與夏普萊斯美國實驗室合作完成的論文就登上了《自然·化學》雜志。2019年,董佳家為通訊作者的一篇論文入選當年《自然》十大傑出論文,“那年,我們發現了一個可預測的、模塊化的合成平台。基于這一模塊化的合成方式,能在短時間内對藥物小分子或大分子砌塊進行萬次以上的改造,這将對藥物先導分子的發現起到直接的作用。”董佳家介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