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話語問題淺析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局限?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原标題:以“話語”問題淺析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局限,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以話語問題淺析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局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原标題:以“話語”問題淺析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局限
不同于語言學界對“話語”問題在語言結構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将話語置于社會曆史的現實中考察其産生、發展與應用,從不同角度對話語進行了解讀與深化。不同曆史時期對話語的認識和發展,都體現了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經典馬克思主義所受質疑的回應和對新形勢下社會主義運動所提出的策略。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從當代問題出發具有批判精神的積極嘗試,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視野。但是,其中也不免反映出西方馬克思主義存在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其對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背離和其呈現出的理想主義色彩。
一方面,西方馬克思主義對話語地位的誇大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在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态理論中,話語作為主體和意識形态的中介出現,虛假主體通過統治階級的話語被動地接受了意識形态的灌輸,才成為真正的主體。阿爾都塞由于過于強調意識形态的作用而忽略了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這就直接導緻了其構建的意識形态理論違背了馬克思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的基本觀點,也就喪失了被統治階級進行政治鬥争的科學依據,使其結果就停留在了烏托邦式的“階級鬥争”。在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中,他試圖通過建立一種理想的“話語民主”,通過社會成員的話語論證來實現民主對話,使公共意見影響立法、行政和司法等過程,從而建立整個社會的公正平等的民主程序。哈貝馬斯對話語作用的誇大在于他認為社會曆史的決定力量不是生産勞動,而是社會交往,并将社會交往建立在話語的基礎上,忽略了交往的社會實踐基礎。在拉克勞和墨菲的霸權理論中,他們提出了“話語讓主體生成”的觀點,否定了馬克思認為的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反而提出那些具有差異性的外在話語才是決定性因素。拉克勞和墨菲将主體認同建立在外在的、偶然性的關系中,承認身份的不穩定和多元,人不再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而成為了話語關系的總和,由此否定了馬克思将無産階級作為未來社會代表力量的觀點,消除了二元階級對抗。因此,拉克勞和墨菲已經背離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以形而上學的思維方式認為馬克思主義固化了事物的本質,進入了一種非決定論的誤區。
“人們的意識,随着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馬克思剖析資本主義社會、形成剩餘價值學說的理論基礎。馬克思認為,“語言是一種實踐的、既為别人存在因而也為我自身而存在的、現實的意識”,話語從本質上來看也是社會意識的一部分,社會意識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唯物史觀并不認為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第一性元素。生産實踐是人的最基本活動,隻有進行生産實踐的“現實的個人”才具有觀念意義上的意識,人們在生産實踐中所發生的交往關系才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意識從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産物,既不是獨立于社會物質之外的主體,也不是脫離社會實踐的對自然的直觀,雖然存在一定的相對獨立性,但歸根結底還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對話語地位的誇大和對社會實踐的忽略最終導緻的就是對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矛盾認識的偏差,從而對革命力量和革命策略的判斷産生失誤。正如馬克思在指責青年黑格爾派的基本思想傾向時所說的那樣: “青年黑格爾派的意識形态家們盡管滿口講的都是所謂‘震撼世界的’詞句,卻是最大的保守派。如果說,他們之中最年輕的人宣稱隻為反對‘詞句’而鬥争,那就确切地表達了他們的活動。不過他們忘記了:他們隻是用詞句來反對這些詞句;既然他們僅僅反對這個世界的詞句,那麼他們就絕對不是反對現實的現存世界。”如果沒有用于實踐的“物質力量”,那麼“改變世界”也就成為了空談。
另一方面,西方馬克思主義以缺乏唯物史觀為基礎的理論“創新”具有一定的理想主義色彩。阿爾都塞在缺乏對現實社會矛盾分析為必要前提的情況下,脫離了階級鬥争理論,以一種純粹主體的角度談論意識形态,也就隻能在理論層面構建烏托邦式的“階級鬥争”。哈貝馬斯理想性的“話語民主”程序表面上是在尋求一種普遍化、大衆化的政治參與形式,但是在實際上對公民的文化素養、參與意願和制度保障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拉克勞和墨菲希望能夠建構話語領導權來替代無産階級革命,但由于缺乏對國家性質和社會關系的具體分析,也使他們所倡導的激進民主忽略了個體的差異性民主需求,最終使理論流于形式。
事實上,理想主義并不隻存在于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話語理論中,縱觀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諸多流派,帶有空想特征的理想主義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共同特點。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們在追求目标上跟傳統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們雖然是一樣的,都是在尋求消滅資本主義、實現共産主義的道路和方向,但不同的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在創立之始和發展之中都帶有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和“改造”。在基本理論上,從否定馬克思“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基本觀點開始,否認經濟基礎對社會發展的決定作用,從而否認了階級剝削、掩蓋了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對立的事實。在革命主體上,傳統馬克思主義中的革命主體無産階級的階級屬性逐漸弱化,革命的主要力量也不隻限于無産階級,革命主體的選擇更為多元和開放。在革命方式上,雖然西方馬克思主義希望構建一個平等、自由、民主的理想社會,但是他們試圖在不推翻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的前提下,以一種意識或者文化批判為主的鬥争形式完成革命。在路徑選擇上,雖然西方馬克思主義從理論上同樣批判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危機的主要根源,但是在變革資本主義的實踐活動中缺乏一種具體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使所有理論都成為“空中樓閣”。
在國内外環境急劇變化的大背景下,話語不僅是一種人際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成為代表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态符号。時代的變化催生理論的創新,但是想要在國際競争中占據主動,就必須要在理論創新的同時堅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觀點。曆史的發展經驗已經告訴我們,放棄馬克思主義理論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相反,時代的考驗應該更能夠強化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質的理解,從而汲取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力量,進一步應對外部世界的複雜挑戰。
(張丹,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責任編輯:王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