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習力的方法?#奇妙知識季#怎樣提升我們職場人的學習力,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提高學習力的方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奇妙知識季#
怎樣提升我們職場人的學習力。
時間難題
假設現在你要自學一本《認知心理學》的教材,這本書有350頁,預估需要20個小時讀完。那麼你會怎麼安排學習時間呢?
一種模式是每天花5個小時看這本書,4天看完。另一種模式是每天看半小時,花40天看完。所用的總時間是相同的,隻是時間的分布不同。前一種是集中式的,後一種是分散式的。
如果我們按照自己的直覺去猜,我們會以為前一種模式效果更好。因為在那4天裡,我們滿腦子都裝着這些東西。
但實際上是第二種模式更好。
第二種模式學得慢,但是學得紮實。由于每天隻學那麼一點,那麼在每天的其他時間裡,我們其實是在潛意識裡消化這些知識的。而當第二天接着學的時候,我們又需要盡量去回憶前一天已經學的,這個回憶的過程就是對記憶的鞏固。
這在認知心理學裡面,叫做"分散學習"。
心理學家發現,我們頭腦中的知識,你每多"打開"一次,多使用一次,那麼這個知識在你的頭腦中的存儲就越穩固。
分散學習的模式,由于每兩次學習之間都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因而需要你一次又一次地去回憶之前學過的東西。這個過程多少會讓你感覺有點費力、有點麻煩。但是,正是這樣一個"感覺更難"的過程,保證了我們學習的效果。
分散學習的原理,為我們忙碌的"上班族"打開了希望之門。
職場人最苦惱的一件事恐怕就是"忙"了,好多人會說"我哪有時間坐下來好好看書啊"。大家一談到學習,總會覺得這是一件需要特别大的時間投入的事情,總擔心自己沒有大塊大塊的時間來學習。
可按照分散學習的原理,我們完全可以化整為零,小塊小塊地去做。工作和生活中總有一些零零碎碎的縫隙時間,把縫隙時間利用起來,其實就可以學東西了,而且效果應該比大塊集中式的學習還要好,何樂而不為呢?
講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反問:那你不是在宣揚經常被诟病的碎片式學習嗎?
這裡我就需要澄清一個概念。什麼是碎片?碎片可以分為:時間碎片和内容碎片。我們一般诟病的碎片式學習,指的應該是"内容碎片",也就是零散的、短小的、不成體系的信息片段。
假如今天我花了三個小時的時間,用來看手機上的短視頻。在這三個小時裡,我可能看了上百個短視頻。我花的時間是整塊的,但我輸入的内容是碎片的。
又或者反過來,我花了20天時間看完一本很棒的書。這個過程裡我每次看這本書都隻是花費五到十分鐘。這種情況下,我使用了碎片時間,但我得到的是整塊的、完整的内容。
按照這個思路,我設計了一個2 X 2的表格。
其中兩個格子裡,内容是碎片的,不管時間是不是碎片,這種方式輸入的内容都難以在我們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原因很簡單,知識的價值在于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結。而碎片化的學習材料,材料之間基本上沒有聯系,這樣一來,要把它們吸收,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還有一個格子是"整塊内容、整塊時間",這對應于比較正式的學習場景。比如坐在教室裡聽課,或者在企業裡參加培訓,都是時間完整、内容完整的學習方式。
最後還有一個格子是"整塊内容、碎片時間",這是适合忙碌的"上班族"的學習方式。學習的時間是碎片化的,沒關系,隻要你學的内容是整塊的就可以了。
比如,你的目标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裡看完某本好書。你隻需要随時随地都帶着它,隻要一有間隙時間,你就打開來看,那麼即便你再忙,都是能看完的。
所以,用碎片時間來學習整塊内容,就是最适合我們忙碌上班族的學習方式。
迷路難題
前面我們解決了學習的時間難題,接下來我們來講講學習中的迷路難題。
什麼叫迷路難題呢?我們知道,在現代社會,任何一個學科或者領域的知識,都是很博大的,不管是經濟學、心理學,還是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等等。
如果你是一個初學者,如果隻是随便挑一本書來讀。很可能你隻是了解了一個很小的局部,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隻是留下了一些很片面的認識。
因而對于一個領域,你不了解它的全貌,沒有形成大局觀。那麼你學習的時候就會迷路,很容易走進一個死胡同。
那麼更好的學習方式是什麼呢?這就要講到學習心理學中的另一個原理,叫做"廣度優先搜索"。也就是說,先對這個領域的所有分支做一個概覽,了解每個分支大緻是什麼樣的。
了解了整體以後,我們再具體深入一點。取其中你比較感興趣的一個點出發,做一些更深入地了解。了解到一定程度以後,你可以再跳到另一個點去,再往深入去了解一點,以此類推……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
在學習的初期階段,你不用學得深,而是要盡量地學得廣。先大概掌握整體,再一步步地分塊推進,一步步深入。這種先廣再深的方式,就是廣度優先搜索。
跟廣度優先搜索相對的是深度優先搜索。深度優先搜索說的是,先把這個領域中的某一塊"吃透",再去學下一塊内容。每一個階段都是學得比較深的,是一個從深到深的過程。
和深度優先搜索相比,用廣度優先搜索的方式來學東西,至少有這麼三個好處:
第一,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歡什麼。因為我們是先整體再局部,面先鋪開了,這樣就更有利于我們去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就激發了我們的内在動機,學習的效果當然就更好。
第二個好處是,這是一種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這樣我們就能避免過早地遇到難以逾越的學習障礙。
廣度優先搜索的第三個好處是,更有利于我們在不同的分支領域中尋找靈感,觸類旁通。這就是獲得全局視野的好處,但凡在某個地方遇到瓶頸了,我們便可以多方試探,借力打力。試着從其他哪些地方獲得靈感和啟發。
所以,采用廣度優先搜索的方式,是我們進入一個新領域最好的策略。
由此我們可以推論,對于初學者來說,去啃那些太專業的、太學術性的作品是錯誤的。相反,那些通俗的作品反而是最好的。
因為通俗的作品,往往能告訴你一個學科、一個領域的全貌。雖然所涉不深,但是能幫助你形成一個概覽式的了解,為你接下來的深入學習打下一個基礎。
粗枝大葉難題
通過上面的講述,我幫大家解決了我們職場人學習中的時間難題和迷路難題。最後我來講講如何解決學習中粗枝大葉的問題。
什麼是粗枝大葉問題呢?
我們看書的時候經常有這樣一個體會,就是看完以後會對這本書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如果你向朋友推薦這本書,或許也能大概說上兩句。但要解釋清楚這本書到底好在哪裡,可能就說不上來了。
這就說明,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習是粗枝大葉的,是淺表化的。還不夠深入,不夠細緻,不夠有穿透力。那可以怎麼辦呢?這裡我們就要用上"對比學習原理"。
什麼意思呢,就是你看書的模式可以不必一本一本地看。特别是不要東看一本西看一本,看的都是不相關的書。而是找兩三本同主題的、相關度特别高的書,一起對照着看。
通過對比式的閱讀,你能發現在同一個主題之下,不同作者的論述會有什麼樣的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就凸顯出一些非常重要的細節。要知道,魔鬼都在細節裡;而對比,則會讓你發現這些細節。
比如,《左傳》和《史記》中會寫到相同的曆史事件。但寫法上肯定有所不同。那麼把某一個曆史事件的兩種不同叙述拎出來,專門加以對比,便可能得到很有意思的分析。
又比如,杭州的西湖是曆史名勝,曆來文人墨客為此揮毫衆多。把若幹位名家描寫西湖的文章彙總起來,對比閱讀,肯定也有很多發現。
再者,初學一個學科肯定要讀這個學科的教科書。如果把相同題目但不同人寫的教科書買來幾本,對比閱讀,那麼對這個學科的理解肯定會更加完整。
不僅僅是看書,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可以使用對比的方法來學東西。
比如公司裡開會,好幾個同事要上去講。那麼你就可以細心觀察和對比一下,每個人講的東西有何異同,在表達方式上各有什麼特點。然後你就會發現,同事之間表達能力的差别很大。那些表達能力強的同事,有什麼好的做法,你便可以偷偷學過去了。
所以啊,學東西光靠努力、光使蠻力還不行,一定要講求科學的方法,要理解學習的底層規律。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一定會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策略,并且不斷地優化和改進。既然我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那麼就請準備好你的指南針和航海圖,才能始終行駛在正确的航道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