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環球銳評 雷思海
近日,《華爾街日報》援引一位印度高級官員的話稱,中國在亞投行的持股比例為30%左右,印度的持股為8%左右,位居第二。鑒于中國經濟的龐大體量,應該由中國領導亞投行。
這位了解相關情況的官員還說,亞投行所有57位創始成員的持股和投票權比例,是近期在新加坡籌備會議上最終确定的,依據是創始成員各自的國内生産總值(GDP)和購買力平價。他同時說,亞投行的決策,需獲得75%的“絕對多數”票才能通過。中國在亞投行将持有最大份額的投票權,并擁有決策過程中的否決權。
目前,這一報道尚未得到亞投行籌備官方的證實,但筆者以為,應該與實際情況相差不遠。這名印度官員透露的信息表明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當仁不讓地在亞投行擔起了領導責任,這一點值得贊賞。
亞投行從籌備到成立,時間之短出人意料;加入的會員之多、代表性之廣,也出人意料。所以,美國、日本從一開始不把亞投行放在眼裡,到後來變得非常擔心與警惕,美日媒體也開始渲染中國在亞投行的“野心”。
亞投行不是國際慈善機構,也不帶有國際權力重新分配的性質。這一點與美國主導的國際貨币基金組織、日美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有着根本區别,因為後兩者是二戰後國際秩序安排的産物,本身具有非常強烈的政治色彩。
亞投行的定位就是一個基礎設施投資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是收益低、成本收回周期長的投資,很多國家都難以解決融資問題。未來幾年,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高達8萬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在基建方面的投入,根本無法滿足亞洲國家的需求。同時,當前美國貨币政策正在進行切換,造成大量資本回流美國,這也給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帶來負面影響。
在這種情形之下,有着龐大外彙儲備以及全球首屈一指基建能力的中國,主動擔當起推動亞洲基建融資的責任,無疑将給地區發展帶來福音。甚至可以說,亞投行能夠發揮的作用,不亞于當年美國在歐洲的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給二戰後歐洲經濟的恢複提供了巨大推動力,而亞投行也将為風雨飄搖中的世界經濟,增添亞洲财富發展的亮色。
也正因為此,美日炒作中國野心的言論,沒有得到其他國家的呼應,因為這種炒作明顯違背常識。想想看,一個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協助另外一個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而利潤卻低得可憐,甚至可能虧本。如果這也算野心的話,那麼對諸多渴望資金投入基礎設施的亞洲國家來說,這樣的“野心”不是越多越好?
當然,中國也會從亞投行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獲益,不過這是一個多赢的合作。而在這個多赢的合作中,最稀缺的就是中國的資本與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或許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國家,能夠有這樣的資源與能力,來領導做這件事情,包括美國也做不到。在美日炒作下召開的亞投行籌備會議,依然賦予中國實際意義上的否決權,就是一個明證。
能者多勞。人也好,國也罷,肩頭的責任,往往是曆史與現實的選擇。對于亞投行,中國不必過謙,不妨從容擔起這份事實上的領導職責。或許,這是中國創造的未來世界治理的一個新模式呢。
瞭望智庫是新華社旗下離中南海最近,集政策,經濟趨勢判斷和軍情分析的智庫。請搜索瞭望智庫官方微信公号:
瞭望智庫,或(zhczyj)→長摁1秒複制。
智客,(wodezhike)→長摁1秒複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