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紮根農村創業人物事迹

紮根農村創業人物事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3 04:54:32

來源:人民日報

紮根農村創業人物事迹(緻富路上努力從未停止)1

劉凱槟,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馬街鎮杜旗堡村人,2015年大學畢業後返鄉創業,發展玫瑰種植産業。如今,劉凱槟的逸禾花卉專業種植合作社種植面積500餘畝,帶動種植戶30餘戶,為周邊200餘戶農民提供就業崗位。

核心閱讀

大學畢業後返鄉創業,發展鮮花種植産業,劉凱槟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慢慢成了種植行家。如今,鮮花銷售做得有聲有色,劉凱槟又轉型從事農業服務,在實現個人發展的同時,為周邊農戶提供就業崗位,帶動鄉親鄰裡共同緻富。

車行至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馬街鎮杜旗堡村,村旁十幾個集中連片的溫室格外醒目。眼下,棚内十幾種顔色的玫瑰争奇鬥豔,工人們正忙着采收。

其實以前杜旗堡村從未種過鮮花,這些溫室才建起來幾年。也難怪,鮮花種植基地的經營者、“90後”劉凱槟,回鄉創業也才6年。

摸爬滾打成為種植行家,又轉型從事農業服務;不僅自己做出了一番事業,還帶動周邊農戶緻富。在返鄉創業這條路上,劉凱槟的努力從未停止。

回鄉琢磨種花

“我要創業!”2015年,即将大學畢業的劉凱槟,一門心思想創業。“昆明人才集聚,在這裡創業未必有競争優勢。回到家鄉,我倒是信心滿滿。”

大學生兒子返鄉創業,父母不太樂意,劉凱槟給出了自己的判斷:“農村資源豐富,就看怎麼盤活這些資源。我回來創業,說不定能幹出一番比在城裡更大的事業。”見兒子鉚足了勁兒,父母索性讓他先試試。

說幹就幹,劉凱槟先去昆明市呈貢區鬥南花卉市場轉了轉,又軟磨硬泡找父母借了20多萬元,加上跟親友借的十來萬元,劉凱槟算是正式創業了。

起早貪黑幹了半年,眼見着小苗開花,劉凱槟心裡也樂開了花。可是,直到花開了一地,也無人上門收購;他摘了些樣品送到鬥南花市,卻被告知:花品質一般不說,還開過了頭。第一年創業,不僅沒賺到錢,還虧了不少。

怎麼辦?走出基地,找專家、跑公司、轉市場。

花了半年時間調研,結論不太樂觀:别說大公司,當年就連普通花農都賺錢了。“不是市場不好,而是自己不行。連最基本的壓枝打杈都不知道,不懂種植,更不懂市場。”

到石林鮮花産地參觀時,劉凱槟剛進花卉産業園,幾百畝玫瑰映入眼簾:橙的、紫的、藍的,五顔六色的玫瑰競相綻放。“物以稀為貴。傳統玫瑰品種市場已經飽和,橙色、紫色、藍色這樣的小衆品種雖然風險大,但價格高。要是我能試種成功,找好銷路,盈利空間很大!”心裡這麼一盤算,劉凱槟從産業園購買了5萬株拿回去試種。

第二輪種花,劉凱槟更是一心撲在花房裡,不敢大意。壓枝打杈、采摘包裝,自己都參與。為了節約成本,自己開車把花送到鬥南花市,深夜兩三點回到基地是常态。

2016年,劉凱槟趕上了好行情:傳統玫瑰一元多一枝,自己的小衆玫瑰賣到了七八元一枝,每畝淨利潤近3萬元,賺到了第一桶金。還清了外債不說,他還升級了硬件:告别低端大棚,用起了自動化溫室。

提前鎖定買家

雖說第二年賺了不少,但一個顧慮浮上劉凱槟心頭:“價格漲了自然好,可價格暴跌、鮮花滞銷呢?”他深知,玫瑰種植技術并不複雜,難點不在種,而是銷售。

“對标國際市場,大型花卉企業早已實現定價銷售、訂單生産。我們能不能采取線上定價銷售?”劉凱槟解釋,在定價模式下,假設一枝鮮花的生産成本是0.6元,目标利潤率是50%,那麼生産商可以按照1.2元的價格提前跟經銷商簽訂單,這樣生産商可以提前鎖定利潤、專注于控制生産成本,經銷商則可以提前鎖定成本、專注于開拓市場。

不過,相比那些有幾十年客戶積累的大企業,一家初創企業想要實現訂單生産,最缺的便是穩定的客戶。

靠着前期小衆玫瑰銷售時積累的客戶,劉凱槟開始了最初的嘗試。

第一次自主銷售,劉凱槟嘗試與省外客戶對接。但他沒什麼經驗,幾千枝小衆玫瑰經陸運到上海,經銷商剛開箱驗貨,就給劉凱槟發來一張圖。圖片中,玫瑰花頭小了不少,有一部分玫瑰的外層花瓣脫水變蔫了,還有些花瓣邊緣已經殘缺變黑。

看到圖片,雖有些驚訝,劉凱槟還是有些心理準備,“鮮花這東西,剛采摘下來時是最好的,長途運輸過程中出現一些損耗也在意料之中。”劉凱槟說,那一次,自己花了幾千元賠償經銷商,買了個教訓。

然而,教訓并非一個,而是一堆。“頭一個月,賣出10枝花就要被退回3枝。”

“為了幹事業,必須堅持。”明知轉型不易,劉凱槟沒有放棄。一方面,他和團隊不斷完善采摘、包裝環節,減少貨品損耗,運輸方式也從陸運改成了空運,運輸時間大大縮短;另一方面,也在逐漸篩選客戶。“個别客戶反複成箱退貨,無奈隻能停止供貨。”連續吃虧長經驗,劉凱槟終于讓退貨率降了下來。

如今,近七成玫瑰還長在基地時就已經确定了買家,已經有超過200家批發商、2000家花店和劉凱槟的逸禾玫瑰産生了業務聯系。而剩下的三成玫瑰,則用來拓展新客戶、試種新産品。

“利潤鎖定後,可以更加專注于種植。”公司的水肥一體化設施,自動為玫瑰提供最佳比例的肥料;智能環控系統自動調節最适合玫瑰生長的溫度、濕度、光照;智慧農業一體化管理系統實現了一花一碼,将鮮花錯漏配損失從每月5萬枝降低到了3000枝以内。

帶動群衆緻富

從2017年開始,眼看着劉凱槟種植玫瑰賺到了錢,先是親戚朋友,後是周圍鄰居,馬街鎮不少農戶跟着他種起了玫瑰。

一天,馬街鎮四堡村村民李明到基地來找劉凱槟。

“一畝地要投資多少錢?”“一年産多少枝,收入咋樣?”“對種植技術的要求高不高?”李明也想種玫瑰,一見劉凱槟,迫不及待問了起來。劉凱槟願意帶動農戶一起種,一一耐心解答。

“萬一我種出來賣不出去怎麼辦?”“這個您不用擔心。您隻管種,我們以保底價從您這兒收購!”劉凱槟的回答打消了李明的顧慮。

第一年,李明買了3萬株種苗回去種,長勢不錯,賺了10多萬元。從那以後,李明年年都在擴大規模,今年已經種了20畝。

随着自己的基地越來越大,帶動的農戶逐漸增多,劉凱槟卻發現越來越難招到工人。恰好村裡希望他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崗位,雙方“瞌睡遇到了枕頭”,一拍即合。

最終,杜旗堡村的100萬元産業扶貧資金入股劉凱槟的玫瑰基地,每年村裡能拿到20多萬元分紅,其中六成給到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如今,幫花農銷售玫瑰,又提供就業崗位,劉凱槟的公司逐漸和周圍村莊群衆的收入綁在一起。

杜旗堡村村民李老德掰着手指給記者算了3筆賬:一是土地流轉金,兩畝地一年收入3000元;二是産業扶貧資金分紅,一年将近2000元;最高的是在基地務工,一年近3萬元。有了玫瑰基地,李老德一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眼看玫瑰産業越做越大,劉凱槟又開始琢磨推進企業的再一次轉型。

現在,在杜旗堡村流轉360畝土地後,劉凱槟吸引來了一些投資者,由投資者出資建設大棚,自己的團隊負責提供田間管理、采摘、物流、銷售等運營服務。“以前我們做的是農業種植,今後我們希望做農業社會化服務!”

創業心得

要想創業成功,先得選對産業。初次創業者,資金、經驗等都不太夠,最好不要選擇前期投入過大、回報周期過長的産業。基于這個考慮,我從原計劃養牛轉向了花卉産業。選好了産業,下一步應考慮如何在這一行業中脫穎而出。關鍵還是靠技術和市場——有技術,能生産好産品;懂市場,好産品才賣得出去,二者缺一不可。

——劉凱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