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戰争連綿不斷,社會動蕩不安,人民流離失所。再加上各地水、旱、蟲各種自然災害頻頻發生,糧食生産遭到嚴重破壞,到處可見成群結隊的饑民。人民群衆被迫以野菜瓜果、草根樹皮甚至泥土充饑,他們在與災荒的鬥争中積累了不少尋找、制作代用食物的經驗和知識。
《救荒本草》是一部指導度荒的書。組織編寫這部書的人,是明代的一位皇子,他的名字叫朱橚。
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他被封為吳王,駐守在鳳陽(今安徽省鳳陽縣),後改封為周王,洪武十四年,分藩到開封。因此,李濂在這部書的再版序言中稱他為“周藩”。
朱橚好學多才,胸懷大志。不久,他擅自放棄封地,來到風陽。這引起朱元璋的猜疑和不滿,把他貶徙到雲南。
流放期間,朱橚有機會接觸邊遠地區缺醫少藥的農民,了解到他們的種種疾苦。朱橚曲折的生活經曆和當時的處境,使他對人民群衆的不幸遭遇産生同情。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同時也達到擴大影響的目的,便組織王府裡的醫生李恒等人,編寫了《袖珍方》四卷。書中收集了曆代驗方3000多個。《袖珍方》是一部很有價值和影響的方書,僅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多次。
兩年後,朱橚回到開封。不久,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繼位,即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朱橚被指控有謀反行為,再次流放到雲南。後将他關押在南京。公元1403年,朱橚的四兄朱棣做了皇帝,也就是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念他是同胞兄弟,對他過去的事情沒有繼續追究,就把他放了出來并恢複官職,回到了開封。
朱橚回到開封以後,組織了大批醫學和藥學方面的人才,開始編寫《普濟方》和《救荒本草》。永樂四年(1406),朱橚親自訂正和定稿的《普濟方》完成了,全書168卷,收集了方劑61700多個。
選自《杏林漫步曲》
作者:趙友琴
秋楓木 半夏 忘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