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年紀很大的老人去世,人們就會安慰他的家人,說老人家能活到這個歲數才走,這算是喜喪,應該為老人家高興才是。而 很多主家确實也會将這樣的喪事,當做喜事來辦,請來樂隊敲鑼打鼓,大擺宴席,辦得熱熱鬧鬧。
難道年紀很大的老人去世,就都算是喜喪嗎?在專門記述民間掌故遺聞的清朝《清稗類鈔》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可見,古人認為“福壽雙全”的逝者,才算是喜喪。如果更詳細具體的來說,去世的老人若滿足了:“全福、全壽、全終”這三個條件,那麼其喪事就可以稱為喜喪了。
全福
中國人自古講究的“福”,與錢财多寡無關,而是說家庭繁盛、親人和睦、子孫孝順。何為“全福”呢,一則是完成了給父母養老送終的責任,二則自己後繼有人,子孫香火不斷,那麼這個人就算是有福氣,可稱為“全福”。
全壽逝者年滿八九十歲以上,這在平均年齡隻有三四十歲的古代,是極為稀少的,當年清朝康熙、乾隆兩朝舉辦千叟宴,從全國邀請來的65歲以上的老人也不過一兩千人。如今醫學發達,人們也重視養生,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76歲,所以現代人達到“全壽”者還是很多的。
全終
其實就是“善終”,意思是有一個良好的結局,死法應是無疾而終,自然老去,而不是飛來橫禍、疾病纏身之類的非正常死亡。想想,一個老人即便已經年過九十,子孫滿堂,但若是因車禍而死,無路如何旁人也不敢安慰他家人,這是“喜喪”吧。
其實所謂的喜喪,根本原因還是人們出于安慰死者親屬的一種說辭,目的是為了讓他們節哀,畢竟逝者已矣,而生者仍要繼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