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日本企業從海外回流本土的動向曾引起人們關注。近來,日本企業擴大本土産能、關閉海外工廠或者削減海外生産的消息不時傳出,這一話題在日本重新被提起。
日本著名日化品牌獅王去年底宣布,将在香川縣建設生産高端防蛀牙膏的新工廠,預計2021年投産,年産約13000萬支牙膏,預計今年其位于兵庫縣的漱口液工廠也将投産。2月,日本化妝品牌資生堂也宣布,将在福岡縣久留米市打造新廠,新廠将于2021年投産。
此外,資生堂位于枥木縣及大阪府的新工廠正在建設中,新廠建成後資生堂在日本國内的工廠将達到六家。高姿也加大了對日本國内工廠的投資力度,将其群馬工廠的生産能力擴大了三成。日本日用品巨頭尤妮佳公司生産紙尿褲的福岡新廠3月下旬投産。方便面巨頭日清食品的關西工廠三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中。
除了日用品生産廠商,日本著名相機和辦公用品巨頭佳能公司建于宮崎縣的數碼相機工廠将于今年夏天投産。今年2月,本田汽車公司宣布,将于2021年關閉其位于英國和土耳其的汽車廠。3月,另一家日本汽車巨頭日産公司繼之前宣布取消其在英國工廠生産奇駿的計劃之後,又宣布終止其在英國進行的英菲尼迪的生産。兩家汽車廠商都決定将生産轉回日本本土。
幾年前,日本企業從海外回流的主要原因是,新興市場相繼提高最低工資标準,使海外生産的人工成本上升,成本優勢減弱。近年,日本央行堅持實行超寬松貨币政策,使日元維持相對低位,從資本運營的角度看,企業投資海外的優勢減弱,與此同時,弱勢日元有利于日本産品的出口,增加了企業在日本本土生産的理由。此外,日本政府出台振興地方經濟政策,鼓勵企業将總部和工廠從海外或日本三大都市圈遷往中小城市。
除了上述因素,日本企業回歸勢頭加劇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随着新興市場消費能力不斷提升,高品質、安全可靠的“日本制造”備受新興市場消費者追捧。日企回歸本土并非出于成本考慮,而是順應市場高端商品需求擴大趨勢,充分利用本土技術研發和管理能力,最大化發揮“日本制造”的品牌效應。
第二,随着日本旅遊立國戰略的實施和入境遊迅速發展,訪日外國遊客在日本的采購拉動日本國内消費市場迅速擴大。2017年,外國遊客在日消費額是2012年的4.1倍。2018年訪日外國遊客消費額達4.5萬億日元,其中購物消費占比達34.7%。日本的目标是實現2020年訪日外國遊客人數達到4000萬、消費額達到8萬億日元。
第三,跨境電商平台的迅速發展使消費者在網上采購“日本制造”變得非常方便。日本經濟産業省關于各國跨境電商交易的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日本經營者僅對中國消費者的跨境電子銷售額就增加了25.2%,達到1.2978萬億日元。其中,化妝品、日用品和食品高居前三位。
第四,日本通過簽訂日歐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為更多出口企業争取到削減關稅的機會,提高了企業的出口競争力。根據日歐經濟夥伴關系協定,日本對歐盟出口乘用車的關稅将在協議生效八年後完全取消,這也是日本汽車廠商紛紛考慮把汽車生産遷回本土的主要原因。
有些企業表示,綜合考量在海外進行生産需要面對的投資環境等問題,以及未來日本國内物聯網、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提高生産效率的影響,在日本國内進行生産可能更有利。
日本綜合研究所的報告認為,雖然日企回歸可以促進日本經濟發展,但隻要人口下降的結構性問題沒有改觀,日企回歸就很難進一步發展。與其将企業回歸作為政策誘導目标,倒不如在阻止人口下降上下功夫,提高企業對國内經濟增長的期待。
(來源:經濟參考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