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古言“養而無教父之過”,作為人父的邵雍當然也不例外。可邵雍的教子方法,是足以垂教後世的。
他的教育内容幾乎涵蓋修身、處世、為學、立志、交友等各個方面。在具體方法上,他堅持身教與言教相結合,尤為注意身教——在行為上,處處帶頭以身作則;在語言上,随事而說,有感而發,但深入淺出,重在說理。
如,當兒子邵伯溫答不上來問題時,他還作詩開解他:“儒家所尚者,行善與文章。用舍何嘗定,枯榮未易量。幹求便黾勉,得失是尋常。外物不可必,其言味甚長。”(《長子伯溫失解以詩示之》)這種教育方式對邵伯溫優良品格之形成,其效斐然。
02
交友是人生重要的事項。邵雍要兒子恪守“交益友,不交損友”和“非善不交”的信條,并強調人是分品位的:“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後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聖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
上等品位的人,不用教授就懂得善惡;中等品位的人,需要老師教授之後,才知道善惡;下等品位的人,即便老師教授了,也不知道善惡。
那些不用教導就知道行善棄惡的人,難道不像聖賢一樣嗎?而那些無論如何教育都棄善作惡的人,難道不是愚昧的人嗎?
他還說:
“是知善也者,吉之謂也;不善也者,兇之謂也。”
是說,知善行善的人,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吉祥;而那些不善的人,就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兇禍。他告誡子孫,一定要努力成為上品的善人,而不要淪為下品的愚昧人。并且,具體什麼行為是“善”,邵雍也作了明确解釋:
“目不觀非禮之色,耳不聽非禮之聲,口不道非禮之言,足不踐非禮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親賢如就芝蘭,避惡如畏蛇蠍。”
眼睛不看不符合禮節的顔色,耳朵不聽不符合禮節的聲音,口中不說不符合禮節的話,腳不踏入不守禮節的地方。不是善人就不交往,那些不符合道義的物品不要拿,親近賢者就像喜愛被世人比喻為君子的蘭花一樣,躲避惡人就像畏懼蟒蛇和毒蠍一樣。對于這些在先秦時期就傳承下來的教子家訓,邵雍嚴格要求子孫“吉人為善,惟日不足”,要持之以恒,堅持終生!
03
他還告誡子孫:“不肖之人,志在遊蕩。身在屋下,心在屋上。不肖之子,志在浮誇。身尚不保,焉能保家。”(《不肖吟》)
此外,他還寫有多首《戒子吟》——
其一
善惡無佗在所存,小人君子此中分。
改圖不害為君子,迷複終歸作小人。
良藥有功方利病,白圭無玷始稱珍。
欲成令器須追琢,過失如何不就新。
其二
雞能警旦,馬能代行。
犬能守禦,牛能力耕。
有禀天地,萬物之靈。
妒賢嫉能,不如不生。
其三
至寶明珠非有颣,全珍良玉自無瑕。
為珠為玉尚如此,何況為人多過差。
其四
有過不能改,知賢不肯親。
雖生人世上,未得謂之人。
其五
周孔不足法,轲雄不足師。
還同棄常膳,除是适蠻夷。
對于父親的諄諄教誨,邵伯溫兢兢踐行,深受其益。
本文摘自《一代傳奇:邵雍的智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