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每個人對自己各方面的認知

每個人對自己各方面的認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0 01:26:56

每個人對自己各方面的認知(一個人對自我的認識是怎麼變化的)1

一個人對自我的認知有哪幾種?

自卑和自信是我們經常讨論的,自傲和自戀往往被歸為貶義。

除此之外,我們經常會在“自我”前面加個形容詞,比如極度的自我,恰到好處的自我,消失的自我。

當我們去形容一個人時,我們經常會給對方定性,這是一個自卑的人,這是一個自戀的人,這是一個極度自我甚至有點變态的人。

但是當我們從人對自我的認知程度去讨論時,又會說自卑是人的常态,阿德勒說每個人都是自卑的,每個人都有超越自卑的機會。

我們還會從社會學的角度去分析,人又是自戀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開車水平比别人高一點,也會覺得自己的貢獻比别人多一些,這明顯不符合客觀現實。

這就讓我們很迷糊,人的自我認知這件事,到底是怎麼變化的?還是不變的?

心理學界對人的性格研究,最新的共識是“性格可變”,也就是人的性格是随時随刻在變化的,環境和行為在不斷改變着一個人的性格。

這是時間維度上的事兒,一個人的性格随時在變化,10年前的你和現在的你,你仔細想一想,是不是覺得很多地方完全兩個人了?

而在空間維度上呢?也一樣,不同的環境也喚起你性格中的不同部分,為什麼有些人在熟人面前開朗活潑逗比十足,而在陌生人面前又安靜得像個大家閨秀,就是不同環境喚起的不同“性格”。

其實自我認知也一樣,一個人的自我認知在時間維度上,是會變化的,而且這種變化有一定的規律。

小時候剛出生是最自我的,那時候覺得世界都會随着自己的心意改變,直到6-24個月期間,發現世界是世界,自己是自己。

這時候自我和世界的關系,怎麼變主要看原生家庭,父母是否回應你的需求?是否有足夠的安全感?

這個階段決定了你成年以後是自卑的人,自信的人,還是自戀的人,當然也有可能變成一個極度自我和自私的人。

很多心理學家都給出了答案,自卑的人往往是被否定了的人,自戀的人則是被溺愛居多的人,極度自我的人除了溺愛以外,還可能存在同理心缺失的因素。

而自信的人,則需要父母既給予關愛,又給予邊界和權威,也就是讓孩子的自我和邊界感,同理心一起成長。

這是站在個體的視角,如果站在群體的視角,自戀其實是一種本能。

人在整個進化過程中,面臨的都是不确定的世界,無處不在的危險,足夠的自信才能支撐得起足夠的勇氣去探索世界,去冒險。

人類為什麼能夠走出非洲,這種本能是關鍵心理機制之一。

也就是說隻有那些對自我認知偏高的人,才能通過冒險和挑戰生存下來,也把基因傳承了下來,那些比較理性和客觀的人,那些對自己沒信心的人基因留下來不多。

所以隻要我們正常的長大成人,自戀就是一種本能。

但是本能不代表就是好事,人在複雜世界生存從來不是靠一闆斧,而是靠複雜的策略體系,和自戀相對應的就是理性和思考。

自戀提供一刹那的勇氣,還有跌倒後站起來的樂觀心态,理性和思考提供一個人往前沖以後的每一個決策,也提供在關鍵時刻靜下來思考一下的刹車。

從自戀到自信的轉換,就是在這一次次刹那的刹車,提供了邊界感。

整體社會的自戀程度,其實跟整個民族的文化也有關系,西方個人主義思想下,自戀程度明顯比咱們東亞的儒家文化下高很多。

所以站在群體的視角,承認每個人都有自戀傾向,并且接納它的存在,也接納别人自戀的事實。

而站在個體視角,從自卑到自戀,中間是否能夠找到自信?怎麼去培養自信,就是我們需要去考慮的問題了。

自卑并不是時刻都自卑,自戀也并不是時刻都自戀,這都是概率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用自信,去控制這些情緒的出現,讓他們不至于影響你自己的每一次決策,讓他們為你所用。

自卑可以成為力量,自戀可以培養樂觀,就看你怎麼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