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一張古琴,聽歲月流音
第一步:選良材
一般,在選擇木料時非常講究,面闆、底闆都要紋理順直、硬度适中,沒有疤和蟲蛀,天然幹燥的桐木,或者是有幾百年曆史的杉木是制作面闆的理想之選,而堅硬的梓木更多用作底闆的制作原料。
第二步:塑外觀
古琴造型取自“天圓地方”,底闆平直,面闆圓拱,這也和我們祖先對世界的認知相通。在這個工序中,斫琴師主要規範古琴的形制和面闆曲率。古琴琴面曲率、琴面與琴弦距離,影響着古琴的演奏效果。所以,在這一制作環節,對斫琴師的經驗、技巧要求極高。
第三步:鑿槽腹
槽腹結構即共鳴腔結構,它的大小、比例、造型,會影響到兩個共鳴腔的頻率、相互音程關系等,對古琴音量、音質産生重要的影響。可以說,它決定了古琴的音色。
第四步:裝木胚
古琴的面闆和底闆分屬兩塊木材,如何才能把它們緊緊粘合在一起,形成發音的共鳴箱?斫琴師會選用生漆膠合,然後用繩子把上過膠的兩塊闆均勻地捆紮。等待面闆和底闆完全粘合了,再鑲嵌嶽山、焦尾等配件。
第五步:裱布
在裱布之前,先将古琴表面清潔,修補平整,不能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上一道透明底漆後再陰幹。麻布事先要放進稀釋漆裡浸泡,然後再均勻地裹在琴胚上,放到陰涼處陰幹就可以了。
第六步:上灰胎
上灰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道反複的工序。斫琴師先把裱布修平整後,上第一層粗灰胎,然後陰幹、打磨,再依次上中灰、細灰。通常,灰胎是用鹿角打磨成的鹿角霜和大漆混合成粗灰、中灰、細灰。每一道工序都要保持灰胎厚薄均勻,而且經過反複陰幹、打磨、補灰,因為灰胎幹後非常堅硬,打磨很費勁,需要非常細緻和較長的制作周期。
第七步:裝琴徽
十三個琴徽主要用作泛音位置的标識,也提供了準确的音位位置。斫琴師會根據全弦長來分段排定,一般先定中間七徽,再依次向兩邊排列排定。琴徽厚度1.5毫米,露出琴胚0.5毫米。
第八步:髹漆
先刷一層黑色的不透明大漆,陰幹後再打磨。如果有大小眼不平整的話,需要用細灰加大漆混合補平。用色漆在琴胚上作出花紋,等到徹底陰幹之後再刷一層透明大漆,反複陰幹,最後将紋樣用磨砂紙打磨出來就行了。
第九步:擦漆
擦漆過程中,需要3到5次的反複陰幹、打磨工序。擦漆的次數越多,漆面越光亮。一般,古琴分亮光漆面、啞光漆面:不擦漆隻刷透明大漆、直接推光的,為亮光漆面;刷完大漆先打磨,然後再推光的,為啞光漆面。
第十步:推光
推光,是指斫琴師用棉團、頭發團或真絲團,蘸生植物油推擦琴面。經過反複摩擦大約10到20遍的樣子,從而讓琴面達到“漆光如鏡”的效果。
第十一步:裝雁足
龍池、鳳沼,是古琴兩個一大一小的共鳴箱,雁足的位置剛好是這兩個共鳴箱的分界點。
第十二步:安琴弦
古琴上有七根琴弦,從外向内依次為宮、商、角、徵、羽、文、武。安裝琴弦會按照一定的順序,先上五弦,再依次把六、七弦纏再右邊的雁足上,随後把一、二、三、四弦,纏到左邊雁足上。
最後一步:調音
每張古琴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撫琴前都要按照定音調弦法來定音,一般先定五弦,松緊合适,否則定音過高後,七弦容易斷掉;過低的的話,弦的張力就不夠,影響發音。按照五弦的音,再來調其他弦音,這樣一張完整的古琴才算制作成功。
好了今天的就介紹到這裡了,有沒有覺得漲知識了?
以上内容選自-成都子雲古琴
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