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衆号評論區真能“蓋樓”了,而且還是樓中樓!
公衆号文章留言功能再升級,用戶之間可以互相回複留言了。
據了解,公衆号作者可主動對單篇文章選擇開啟或關閉這項功能,未開啟則顯示“作者已設置其他人不能回複”。
需要注意的是,功能開啟後,用戶間的評論内容會自動上牆顯示,不需要作者另外精選,回複内容對所有人可見,不過作者可以對不合适的留言進行删除或取消精選。
用戶的留言被其他用戶評論後,也會收到通知。
目前該功能尚在灰度測試,隻有小範圍的優質帳号參與體驗。在公衆号“槽邊往事”的評論區,已經有網友在首條評論中蓋起了300多層的樓中樓,總之氣氛相當熱鬧,編輯部的小夥伴說有一種在“逛微博”的感覺。
早在去年4月,微信也升級過一次留言功能,公衆号文章留言開始支持多輪回複,但僅支持用戶和運營者的一對一多輪互動,且回複内容需運營者精選才能展示,精選超過3條會被折疊。
談及這次的留言升級改版,不少同行感到興奮,期待神評論的出現,畢竟有了“樓中樓中樓中樓”,遇到杠精可能會“杠出一棟高樓大廈”。
對于微信來說,留言功能的進一步升級肯定有利于促活和互動感的增強,以前聚集在同一篇公衆号文章評論區的用戶隻能與作者溝通,或者隔空跟“樓上”打招呼,現在可以直接互動,這件事本身會帶來很多可能性。
比如同好間的深度交流,公衆号提供話題聚集地,對某一話題志同道合的網友通過互相留言的方式認識,甚至還有可能加好友,形成更緊密牢固的圈層。對于微信用戶來說,其他微信用戶的評論,從此成為了一個個“個人”的評論。
知名自媒體人六神磊磊也說:“這些年看留言發現一個很大的隐形需求就是婚介需求,都想互相認識,相親什麼的,這樣一來可能部分需求可以滿足了。”從此公衆号評論區相親,你敢想?
再比如不同觀點之間的亂鬥,同樣是公衆号提供話題輿論場,不同觀點直接碰撞形成“百家争鳴”的局面,當然可能也免不了噴子間血雨腥風的厮殺帶來的大規模罵戰,隻要留言精選還沒撤,就能一來一去“回嘴”到天明。
對于運營者來說,留言的豐富本身也會給内容帶來更多可能性,不過至少目前來看,大家對于留言内容的管理還存在諸多顧慮。
一是輿論風險的把控,用戶間的留言未經允許即可上牆,如果涉及到輿論風險,風險的承擔者應該是公衆号運營者還是留言的微信用戶?作者總不能每天不睡覺看評論。尤其涉及到商務廣告的内容,似乎基本上不太合适這項功能的開放。
二是留言信息對用戶體驗的影響,比如自媒體從業者阿威擔心有“一大波亂七八糟的廣告,比如以前經常出現的wifi漲粉”,這些用戶間自動推送的留言,是否也會對用戶本身帶來幹擾。
三是留言運營上的困難,對于大号來說,一篇公衆号文章動辄幾千條留言,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自媒體人畢導聊到:“本來就是幾百幾千條留言裡選幾十條,現在又來了一堆二階留言,一方面得看二階留言裡有沒有精彩有趣的,一方面還得控制留言區整體長度和觀感,這事兒對編輯比較累。”
一位資深從業者也對此發表看法,他聊到,評論區“蓋樓”的做法,其實在PC時代已經被市場檢驗過是行之有效的引流、增加用戶時長的好方法,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當年的網易新聞,其評論區蓋樓文化是當年互聯網的一絕,很多人看網易新聞,不是奔着新聞信息本身去的,而是奔着評論區的“神評論”。
該從業者猜測,微信公衆号之所以推出這項功能,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内容平台現在也在“内卷”,很多平台經過多年發展加上激烈競争,流量已經到了瓶頸期。所以,微信公号通過評論區的“互評”蓋樓這麼一個精細化的更新叠代改進,我想肯定有助于強化用戶體驗,繼而讓用戶停留時長等數據獲得提升。
2.受制于各種原因,公号推文可能不能面面俱到或有難言之隐,有時候借力評論區的讨論,能實現非常好的“補位”。表面看,公号評論區實現網友互評是UGC(用戶生成内容),更深層來看,它會跟公号推文形成互補效應,從而讓用戶閱讀/觀看體驗更佳。
3.微信的體量太大了,像評論區蓋樓這樣一個輕微的變化,都會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我想,這會給微信和公号運營者都帶來審核工作量的增加,以及風險系數的增加,但這些加以時日都是可以解決的,從長遠看也是值得的。
微信生态的核心是熟人社交,如果說朋友圈是一個熟人的廣場,那麼升級後的公衆号評論區更像是一個陌生人的廣場。
張小龍曾在2018年的演講中提到,雖然朋友圈确實在社交方面很高效,但是在自我表達方面會很有壓力。為了讓用戶可以比較勇敢地自我表達,當時微信的方法是“視頻動态”,但并沒能實現。熟人社會的語境對表達來說具有天然的壓力,公域則不然。
微信視頻号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部分自我表達,而且是視頻形式的表達。評論區的升級也是在鼓勵更多元的表達。
在今天部分參與内測賬号的評論區,已經有網友在“坐等最右”,期待更多玩法的出現,比如之後公衆号評論區會不會有@微信好友 近來互動的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