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陳情表》,李密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完成這篇文章的。因為當時晉武帝正在招攬他,要知道如果皇帝征召沒有什麼特殊的理由來推辭就這樣不去的話可是要被殺頭的。那麼他為什麼不去呢,先讓我們來看看李密的經曆。
李密小時候身體就很弱,經常生病,是他的祖母照顧他。所以後來他的祖母生病了,他陪在床邊,祖母喝的藥他要先嘗一嘗是否太燙。成人之後,李密就拜谯周為師。這個谯周精通儒學是蜀地的一個大儒。李密拜在他的門下自然精通儒學,對四書五經很了解。
至于他的孝順有一個小故事可以體現出來。那是他出使吳國的一件事,大家商讨完之後沒事做,就在一起讨論道義,因為是讀書人嘛。在讨論想做什麼的時候,問到想做哥哥還是弟弟,大家都說想做弟弟。想也知道做弟弟可以受到更多的愛護,可以不用承擔多的家庭責任。
而李密不這樣想,李密回答說他想當兄長,因為兄長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陪伴父母,更多時間來照顧父母。由此可見李密甯願放棄學習的機會也要陪伴在父母身邊盡孝。這需要很大的孝心才行,那時候讀書是很多人的夢想也是很好的出路。因為是戰亂年間,如果沒有穩定的生活很容易被戰火波及,但參軍的話又容易戰死,所以讀書人是很多人向往的。
李密本身就是一個極其孝順的人。李密的幼兒和少年時代非常不幸,他剛出生六個月父親就去世了,而九歲母親又被逼改嫁。他能長大成人,都是靠他的祖母含辛茹苦地撫養。祖母對他的恩情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對祖母的感情也是相當深厚。而且這時祖母劉氏也生了重病離不開他的照顧,他絕對不可能狠心地抛下祖母去晉朝做官。
再者,晉武帝招攬他也是對他的一個考驗。因為李密的孝順的名聲早已傳播開來,正好他的祖母生病了,晉武帝就想用官職來考驗他是不是真的孝順,也順便看看他是不是還念着舊國。如果他來做官,就說明了他以前的名聲都是表面上的是裝出來的。因為蜀國剛剛被滅他就去敵國做官,這難道不是不忠誠嗎?而如果他不去,除了孝之外,也有可能是對自己已滅亡的國家還存有幻想,有可能反叛。所以這是一個進退兩難的抉擇。李密看出了這是對他的考驗,于是寫出了這篇真情流露的表。并最終打動了司馬炎。
李密也是一個忠臣,因為蜀漢對他有知遇之恩,他不想就這樣背叛,即使蜀漢已經滅亡。他知道晉朝拉攏他是為了平息蜀地的民怨,因為他是一個名士。二來可以使更多的蜀地名士為晉朝效力,他不想成為敵國的棋子。所以他推辭去做官。
三年後雖然李密迫不得已去做了官,但是和司空張華的對話也表現了他的忠誠。當時張華問他怎麼看待舊主劉禅,他回答說可以比作齊桓公。我們都知道齊桓公那可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任用管仲而稱霸。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對劉禅的評價很高,也可以看出他對蜀國還是還有感情的,要不然不會說出這種話。要知道他這是在晉朝為官,這足以顯示出他是一個忠臣。我覺得是忠孝促使他寫出了這一千古佳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