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品牌

 > 蘋果mac産品全套測評

蘋果mac産品全套測評

品牌 更新时间:2024-07-31 17:11:21

點擊右上方“關注”,第一時間獲取科技資訊、技能攻略、産品體驗,私信我回複“01”,送你一份玩機技能大禮包。

---------------------------------

不知不覺2021年已進入尾聲,按照蘋果往年的新品發布節奏,在秋季發布會之後,會在第二年年初召開春季新品發布會。最近,根據MacRumors的報道,蘋果将于明年發布最多五款Mac新品,包括新款MacBook Air、入門款MacBook Pro、Mac mini、高端iMac和MacPro。

面對蘋果Mac産品線的衆多新品,若非是數碼愛好者或Mac電腦用戶,許多普通消費可能難以靠名字去區分不同的Mac電腦。爆料者Dylandkt表示,蘋果将調整Mac産品線的命名方式,讓不同的Mac設備更容易被用戶理解。

與其它手機或電腦廠商相比,蘋果的産品線已經算是足夠“精簡”了,iPhone一年就隻有幾款新品,Mac産品線的設備也算不上很多,主要以産品形态進行劃分,大緻為筆記本電腦(MacBook Air/Pro)、一體機(iMac)和電腦主機(Mac mini/Pro)。蘋果可能認為當前Mac的産品命名方式還不夠簡潔和明确,若以後再新增其它類型設備,當前的這套命名策略隻會更亂、更不便于用戶理解。

一套基于M系列芯片的Mac産品體系正在建立

根據Dylandkt的說法,蘋果主要調整的對象是MacBook Air和iMac,明年的新款MacBook Air可能将被直接命名為MacBook,至于高端iMac将被命名為iMac Pro。這套命名方式并不新,此前蘋果已有對應的産品,如2017年12英寸的MacBook(目前已停更)和此前已在蘋果官網下架的iMac Pro,蘋果的新命名方式算得上是“文藝複興”。

蘋果mac産品全套測評(各品牌機海戰術集體退燒)1

先來看MacBook,MacBook可以看成是更極緻輕薄的MacBook Air,但也因為過于追求輕薄,市場上關于MacBook一直存在着許多争議,産品槽點一點不弱于當年采用“夢幻單熱管”壓i9的MacBook Pro。以2017款MacBook為例,12英寸屏0.92千克重量,配合性能孱弱的1.3Ghz酷睿i5處理器 單USB-C接口,基本隻能應對簡單的辦公場景,沒有富餘的性能和接口。

現在的MacBook Air(M1)在設計思路上與MacBook類似,包括楔形機身和無風扇設計等。同樣都是追求輕薄機身的産品,MacBook的命名比MacBook Air更簡潔,沒在産品名上為自己打上“Air”的标簽,也利于消費者對整個MacBook産品體系的理解。類似于iPhone的命名思路,由基礎款iPhone到Pro和Max,産品線的延伸需要一款以不加後綴命名方式的基礎款産品為起點。

明年的高端iMac命名思路和MacBook一樣,新iMac Pro将更突出Pro屬性,結合最近關于M1 Max Duo(兩顆M1 Max)和M1 Max Quadro(四顆M1max)的消息,新iMac Pro可能會在芯片上做出差異化,避免類似于24英寸iMac與MacBook Air/Pro13同樣采用M1芯片的尴尬狀況,沒有在芯片層面與筆記本産品拉開足夠的差距。

蘋果mac産品全套測評(各品牌機海戰術集體退燒)2

蘋果正在建立一套基于M系列芯片的Mac産品體系,與以往的英特爾芯片産品相比,M系列的命名方式也更緊湊,從芯片、手機到電腦,現在蘋果走的都是基礎款到Pro和Max的命名規則,培育用戶對蘋果産品線統一命名理念的認識,降低消費者了解蘋果産品的門檻。

其次,蘋果簡化Mac産品的命名策略,利于此後的産品線規劃。MacBook可以和Pro系列一樣,用屏幕尺寸去劃分産品線,推出更輕薄的12英寸MacBook與13.3英寸版本形成差異化市場布局。在M1推出時,許多用戶也在期待12英寸MacBook的回歸,要知道極緻輕薄并不是一項“僞需求”,用戶隻是不想為了極緻輕薄犧牲太多,像聯想ThinkPad X1 Nano這樣907克重量的産品蘋果目前并沒有,在更簡潔的産品命名體系下,蘋果得以打消Mac産品名可能過亂的顧慮,推出更多細分領域的新品。

不隻是蘋果,其它廠商們都在追求更簡潔的産品命名方式,根據産品定位或售價劃分,以更統一和簡潔策略為産品命名。

産品名中的三大金剛:Pro、Max和Ultra

在國内智能手機發展的初期階段,産品命名亂且雜,那時的智能手機還屬于新鮮事物,用戶也并沒有太在意産品名,更在乎手機價格、配置和設計等方面,如中興U880和聯想A668T等手機。

在産品命名上做得比較出彩的是英特爾,以i3、i5、i7和i9去劃分産品,依靠産品名稱的“等級”觀念去影響用戶的選擇,讓紛繁複雜的産品線看上去顯得規整一些,既便于用戶選購,又得以引導用戶選擇“高端”型号的處理器。

至于為什麼說英特爾處理器的命名規則讓産品線看上去顯得規整“一些”,主要是因為其背後還有一套細分的命名規則,以i5-7200U為例,“i5”指處理器的分檔、“7”指第七代産品、“200”為同級産品的細分,“U”指适用于筆記本電腦的低電壓處理器。對于許多線下普通消費者來說,若銷售不主動提醒,恐怕隻知道i5還是i7,分不清處理器是新款還是舊款、是标壓還是低壓,容易被不良銷售坑騙,買即貴又還是老款處理器的電腦。

在智能手機市場,前幾年國産手機品牌的産品命名也比較複雜,直到近兩年主流國産手機品牌的産品命名方式才變得更簡潔。如下圖所示,在魅族2016至2017年的産品中,子品牌魅藍擁有多個産品型号,包括數字系列、Max系列、note系列、E系列、U系列和X系列,估計就算是魅族粉絲也難以說清楚它們之間的差異點。

蘋果mac産品全套測評(各品牌機海戰術集體退燒)3

現在大多國産手機廠商都以Pro、Max、Plus和Ultra去概括産品屬性,形成品牌名 數字 Pro/Max/Ultra的命名規則,這樣做的好處是減少品牌子系列的數量,使産品名更規整、更統一,當然,國内手機廠商這麼做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市場格局的問題。在以往,市場上大大小小的手機品牌衆多、市場競争比較激烈,廠商為了保持市場熱度和沖銷量,會采用多機型多系列的方式去布局市場。現在卻不同,Canalys的2021年三季度國内智能手機出貨量數據顯示,“其它”的市場份額僅剩下14%,vivo、OPPO、榮耀和小米四家的市場份額達到76%,頭部玩家市場份額占比越來越高,沒必要再去走機海戰術。

另一方面,國産手機品牌的高端化發展需要簡化産品命名方式,培育高端産品的品牌印象。細看會發現,vivo、小米和榮耀的中高端産品線呈現階梯式布局,按數碼圈的說法是中杯、大杯和超大杯産品,以單系列三機型的分布區尋求高端市場的突破,避免多産品線分流,以加深産品記憶點。

其實,不管是産品設計還是産品命名方式,都可以借用“奧卡姆剃刀定律”去理解,該定律的核心是“如無必須,勿增實體”,即簡單性原則。在數碼産品的命名上,過于複雜的産品命名方式可能不僅不會突出産品的專業性和高端感,甚至還會拉低産品的市場表現,簡化産品命名體系反而能夠降低用戶理解産品的門檻,擴大産品宣傳的受衆面和提升網絡傳播效率。

任何産品的名稱都應當簡化?

誠然,簡化産品命名策略具有易傳播、易理解等諸多優點,但也并非所有産品的名稱都适合簡化,主要包括以下兩個因素。

其一,具有較多SKU的産品不太适合簡化産品名稱。簡化産品名稱的初衷是讓産品的命名體系更規範,相較于高通或蘋果處理器,英特爾酷睿處理器的SKU數量衆多,處理器在核心、基頻、睿頻、TDP等方面的不同都可劃分為新的型号,過于簡化的産品命名方式隻會适得其反,不利于經銷商和用戶理解。

其二,名稱本就足夠精簡的産品不需要再簡化。與産品名稱太複雜的市場效果一樣,過于精簡的産品名稱也會擡高用戶的理解成本,本次高通骁龍新芯片的命名方式就讓許多用戶摸不着頭腦,外文名叫Snapdragon 8 Gen 1,官方中文名叫“全新一代骁龍8移動平台”,未繼承骁龍888的命名屬性,讓用戶叫得比較拗口。

簡化産品的命名規則是科技數碼産品的發展趨勢,但并非适合于所有産品。小雷認為,産品的命名策略要考慮好念、好記、好區分三大因素,光滿足其中一兩項還不夠,隻有在同時滿足三大因素的基礎上做簡化,才能稱得上是比較好的産品命名策略。

----------------------------------

雷科技,聚焦科技與生活,關注并私信回複“01”,領取技能福利禮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品牌资讯推荐

热门品牌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