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的新車開了幾萬公裡後,很多車主刹車時會感到和新車有些不一樣,可能沒有了開始的那種随踩随停的感覺,踩刹車踏闆也感覺腳感“變軟”。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一些有經驗的司機都知道,這基本是因為刹車油進水了,導緻踩刹車踏闆腳感變軟,就跟踩棉花一樣。
刹車油為什麼會進水?
一是因為刹車油本身具有親水性,會自己吸收空氣中的水汽。現在的車型已經普遍使用DOT4(醇醚硼酸酯)型刹車油。相比已經快被棄用的DOT3(醇醚)型刹車油,DOT4型刹車油的綜合性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DOT4抗親水能力比DOT3更強,不容易受水份的影響而降低沸點,對金屬的腐蝕性、橡膠的相容性上也有更好的表現。雖然比DOT3型更好,DOT4型刹車油還是具有一定的親水性,這是現在很難避免的。
二是刹車系統的密封性,按照我們通常的理解,制動系統管路應該是密封的,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每次踩刹車踏闆時刹車油儲液壺液位下降,擡起踏闆液位回升。為保證液位變化順暢,部分車型在儲液壺蓋上設置通氣孔,空氣中的水汽也會随之進入。
另外,刹車油儲液壺上的液位傳感器也是不完全密封的,水氣也可能會從傳感器和壺體的縫隙進入到刹車油中。還有車輛涉比較深的水也大概率會使刹車液壓系統進入水汽。
為什麼進水會導緻刹車變軟呢?
我們車上的刹車系統其實是一套液壓系統組成的,通過刹車油的液壓傳導使刹車卡鉗制動,制動時刹車片與刹車盤摩擦産生大量的熱,這些熱量經過刹車分泵傳遞至刹車油,最終導緻分泵附近的刹車油溫度很高。
刹車油能承受高溫的考驗,但刹車油中的水就不行了。刹車油高溫時,油管的中的水會氣化形成可被壓縮的氣體,這些氣體在刹車管路中是以不固定位置和數量的存在。
不同溫度下氣體的大小和數目也都不一樣。踩刹車踏闆時感到踏闆偏軟,行程變長,刹車距離增大,就是刹車油中的空氣正在被壓縮,導緻油液壓力無法完整傳導到刹車卡鉗處,這種現象俗稱制動液氣阻現象。
刹車油什麼時候更換
刹車油“進水”在所難免的,按照保養手冊定期更換刹車油就好,現在很多車型規定兩年或四萬公裡更換刹車油。即使是長時間停放不開的汽車,到了時間就應該更換刹車油,因為刹車油是無時不刻的在吸收空氣中的水分,更換完刹車油後,刹車油中的水分自然就完全排除掉了。
發現刹車踏闆偏軟時,就可以去修理廠檢查。最常用的解決辦法是制動系統排氣,将四個刹車分泵處刹車油中的空氣排出,雖然不能完全排出整個管路内的空氣,但能做到最大限度減少空氣存在。
刹車系統保養事項
除了刹車油之外,定期檢查刹車片、刹車盤厚度,輪胎情況也非常重要,達到磨損極限必須更換。随着刹車片、刹車盤厚度變薄,刹車油液位也會不斷下降,發現下降應及時補加。
輪胎也是不能被忽視的,定期檢查胎壓,胎紋深度,輪胎左右胎壓不一緻會導緻制動跑偏,胎紋深度低于磨損極限會增大制動距離。這些問題都不能忽視,對于我們的行車安全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