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假我數年,五十而學易,則無大過矣”。
孔子五十歲才從政。先是中都宰,繼而是司空,後為大司寇。
一共當了五年官,這五年是他人生高光時刻。
據《左傳》記載:魯國圖書館有《易經》,是周公送給兒子伯禽的,除《周禮》外,這是周公送給開國國君最珍貴的“伴手禮”。
孔子一直想學易,可惜隻聞其名,未見其書。整個魯國隻有數本,一本為原版,其它皆為手抄本。
五十歲當官了就不一樣,當官就有權,有權了就可以用于學。
國家館藏《易經》概不外借。當孔子當縣長時就有資格辦“借書證”了;後來當了大司空,主管全國的水利工程,就更有理由出入圖書館了;及至大司寇,大權掌握,相當于國家總理,這時候出入圖書館,就等于領導視察指導工作了。
當時周朝的《易經》《周禮》原版隻有二套,周朝圖書館有一套,魯國有一套。彼時老子是館長。老子為什麼能寫出《道德經》,和他學習過《易經》不無關系。
有人說,《道德經》是老子學《易經》的讀後感,其實不無道理。
孔子深知原版的重要性。因為手抄本僞言居多,每個人抄一篇,都會根據的感悟、喜好,增删一些東西,久而久之,就面目全非了。
《道德經》就是明證。1973年出土的帛書和王弼本有百多處差異,而1993年出土的荊門郭店竹簡版,又和帛書版有差異;就連竹簡版也分為甲乙丙三套,三套之間因為抄寫的人不一樣,又有差異。
所以,看書要看原版,看《易經》更要看原版。
所幸的是,孔子讀到了原版。
圖片白拍,圖文無關
論治學之道,幾千年來,沒有人能超過孔子。
論誰是“學神”?幾千年來,孔子當屬第一人。
孔子是很謙卑的人,但在學習這件事上,他從不謙虛。試舉一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未見如丘好學者也”
什麼意思呢?孔子是說:在我們這個小區,有忠信和我差不多的人,但是絕對沒有象我這樣好學的人。
你說夫子是聖人,他不承認;你說他是君子,他也不承認;但是,你若說他不好學,他會對你不依不撓。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看看,這就是夫子怼人的一句話——有誰象我這樣學習和育人的呢?
确實如此。也沒有人象孔子一樣刻苦學《易經》的。
孔子學《易經》有個典故,叫“韋編三絕”,由于翻得太勤,經常把捆書的牛皮繩子磨斷了。夫子學易之勤奮,由此可此一斑。
孔子學東西講究學以緻用。《易經》是一本算卦的書,所以他也算卦。
據史料記載,孔子算過兩個卦:一個是贲卦,一個是旅卦。
據說贲卦是魯定公及季氏剛剛邀請他當官時算的。
贲卦是二十二卦,卦象是山下有火,山火卦。
卦辭是:亨,小利有攸往。
翻譯成大白話是:通達,适合幹點小事。
對照當時場景,就是當個小官還是很順的。
不過孔子認為“贲”卦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裝飾”之意。他在《序卦》裡說:“贲者,飾也”。
所以,他心裡清楚,當權者請他當官,不過是想粉飾一下朝政而已,不是真心想重用他。
圖片自拍,圖文無關
後來孔子因為政績突出,升為大司寇,總理全魯。
孔子隻用三月,使全魯大治。這時鄰國齊國開始擔憂魯國的強大,于是使絆子、下套子,沒想到魯定公、季氏一下子中招了。
齊國給了魯國80名美女,好馬數百匹,意圖是讓當權者陷入“聲色犬馬”之中,無心朝政。
果然,君王及季氏三曰不朝,摟着齊國美女“芙蓉帳暖度春宵”。
孔子不爽,弟子子路說:“不跟這幫人玩了”。
孔子說:“再等等,馬上祭祀,若不分肉給我,我就走”。
在等待的過程中,孔子又算了一卦,這次算的是“旅”卦。
旅卦是56卦,卦象為火山卦,卦辭為:小亨。旅貞吉。
其意為:有點通達,旅行守正吉祥。
孔子在《序卦》裡說:“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意思再明白不過:雙方緣份已盡,到了要說再見的時候了。
果然又被算中了,朝庭真沒給孔子祭肉。
于是,孔子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周遊列國。
孔子晚年作《易傳》,把自已二十多年學易感受寫了出來,還特意對衆弟子強調:“善易者不占”。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真懂易經之後,算與不算一個樣。比如說,他算的“旅”卦,算與不算都得走人。
客嫌主人,客人走;主人嫌客,還是客人走。總是要走,算個卦不是多此一舉嗎?
易是趨吉避兇的學問。孔子給了學生八個字,做好了,即使不學易,人生也通達吉詳。
這八個字是人生悔咎之解藥——
“敬德修業,謙卑向下”
圓片自拍,圖文無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