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發現自己家的孔雀魚越繁殖體型越小,俗稱“老頭魚”,近期很多網友問我是什麼原因?怎麼辦?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分享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僅供各位朋友參考。孔雀魚越養體型越小有先天基因退化和後天飼養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們先聊聊先天的原因:
觀賞魚
一、近親繁殖。近親繁殖有好處,有利于一些好的基因的固化,使孔雀魚更漂亮。但也存在基因上的不足,會使某種缺陷無限放大,就會使這些魚體弱多病,不利于孔雀魚體型的長大,甚至很多存在基因缺陷的魚還沒長成就夭折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經常地引入新的種群,防止過度的近親繁殖。
二、沒有合理的選種。有句俗話“爸矮矮一個,娘矬矬一窩”,是說如果父親矮,子女裡可能會有一個身材不高的;母親矮的話,子女一般都矮。人如此,魚也如此。我們業餘愛好者混養的孔雀魚,肯定有身材矮小者懷孕生子,就會有基因缺陷的長不大小魚存在。要避免這種情況,我們要在亞成魚期間,選擇體型大的健壯的公魚和母魚作為今後繁殖的培養對象,進行科學的飼養。一窩魚有多有少,少的十幾條,多的幾十條。一般剛成年的小母魚前三窩生的少,不過質量是相當好的,我們最好從前三窩進行挑選,以獲得良好的基因。
孔雀魚
後天飼養不當引起的體型越來越小,主要要這幾個方面:
一、營養不良。像我們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包括我們的父母,在12、3歲應該長身體的時候,吃不飽,營養跟不上,所以我們的身高普遍偏矮。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小孩就像氣吹的一樣,普遍高。魚也是如此,在兩三個月的時候是孔雀魚快速成長的階段,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喂食不及時,或者投喂量不能滿足它成長的需要,必然影響它們身體的正常發育。
二、飼養密度過大。如果我們置身于一個狹小的空間,很感到很壓抑,很煩躁,魚也如此。相對來講,魚缸越大飼養密度越低,魚苗的生長速度越快。所以,當孔雀魚苗尾巴發色了,我們就需要降低密度來飼養。
三、水質和疾病。水質不好,會影響魚的正常進食,也會使孔雀魚得病,疾病同樣會影響魚的正常進食,進而造成營養不良。所以養好水才能養好魚。
孔雀魚發生長不大的情況主要有以上五種,隻要及時應對就不會有太大問題,這是我的個人見解,如有不同看法,或評論,或留言,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