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裡面,有兩個關于小朋友智怼大人的經典故事,其一是收入初中語文教材的《陳太丘與友期行》,另一篇是《孔融小時了了》。
第一個故事,是講陳太丘和一個朋友約好在中午外出,可是中午過了朋友卻沒出現,于是便不等他,自己走了。這位朋友姗姗來遲,隻看到陳紀——陳太丘七歲的兒子,在家門前玩耍。友人就問陳紀,令尊呢?陳紀說:“等了您好久不來,我爸就先走了。”這位朋友怒了,說:“真不是人啊,和我約好了一起走,怎麼不管我就自己走了!”陳紀說:“我爸和您約好了是中午,你中午不到,就是無信;現在又當着我的面罵我老爸,就是無禮!”這個朋友一聽,頓覺慚愧。——“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陳紀這一怼,登時讓人不敢小觑了他。
第二個故事,是關于大名鼎鼎的孔融,他可不止會讓梨。孔融十歲時,和父親到了洛陽。洛陽有個名人,叫李元禮,比較愛籠絡人才,他家是當時大小官員、才子士人的熱門打卡地。孔融呢,不知怎麼的,一個人就跑去拜訪他,門人當然要攔住問他身份,他說:“我和李大人是親戚。”門人看他口氣這麼大,讓他進去了。李元禮就問他:“我和你是親戚嗎?我怎麼不認識你?”孔融振振有詞的說:“您的先祖——老子李耳,曾是我的先祖——孔夫子,的老師,所以我們之間的情誼和緣分由來已久,淵源頗深。”李元禮和賓客們都大為折服。但有一位賓客,卻不客氣的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說,神童往往都是小時候讓人驚豔,越長大卻越讓大家失望。孔融也毫不客氣的回擊:“想君小時,必當了了!”意思說,這位大人,您小時候必定就是這樣一位讓人驚豔的神童吧!
太精彩了,兩個小朋友,一個七歲,一個十歲,面對無禮的大人,他們反應奇快,抓住對方的弱點,以清晰有條理的語言,痛加反擊,一招就把對方怼得啞口無言。真是英雄出少年!
不要以為怼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比如陳紀,他面對的情況是,對方理虧在先,卻惡人先告狀,還口出惡言。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下,換做是你,是不是立馬腎上腺素飙升,血往腦門上湧!很多人都有經驗,在吵架中,被對方的言辭激怒後,我們往往隻是被氣得發抖,卻想不出幾句有力的話予以反擊,事後回味時,偏又想出一百種回怼的方式!
現代醫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在陡然發怒時,身體接收到的信号是“我被威脅了”,他會馬上切換到“FIGHT OR FLIGHT”——“戰或逃”——模式,這是一種非常原始、同時非常低級的身體自發反應機制。這一機制讓大量血液迅速流到四肢和心髒,以戰鬥或逃跑二選一的方式處理威脅。但這種身體模式的另一面是,大腦供血急劇減少,大腦的高級功能,比如思維和語言功能,就相應被抑制。所以,吵架時說不出話來是一種正常的身體反應。
一個人,在被激怒的情形下,能保持冷靜,辨明是非、想出策略、組織語言、清晰表達,那他絕不會是個普通人。兩位小朋友的表現都足以說明“金鱗豈是池中物”。但仔細分析起來,他們的回怼技巧卻有很大的不同:
陳紀的情形,是圍繞具體事件,因此很容易具體事件具體分析,對方的錯誤,是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着的。陳紀便抓住對方的錯處,予以直接的正面回擊。這像是郭靖的降龍十八掌,憑借自身浩然剛猛之氣驅散宵小之徒。
孔融呢,是針對别人的一句抽象的點評,沒有一個具體的事件。對方隻是基于自己的人生經驗,給出一個關于孔融未來的判斷——我不看好你!這個判斷是很難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舉例子的常規方法去予以駁斥和反擊的,也無法立時驗證對方的判斷為非。孔融使了巧勁。把對方先放進他自己的推理和判斷中,意思是,這個坑我不跳,你自己先進去試一下深淺。他采用了倒推法:你這個大人非常不地道,不是個好東西——“大未必佳”,那麼想必,你小時候一定是個聰明疙瘩——“小時了了”,這樣的明褒暗貶,同時還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真是可以讓對方憋出内傷!這種還擊方法像張三豐的太極拳,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
不得不說,兩相比較,孔融的回怼功力更高,他需要更快的分析和更高級的邏輯思維,對大人來說,也絕非易事。我想起郭德綱回怼周立波一事,和這件事倒有異曲同工之妙。記不真切了,大概情形是:周立波把自己的上海青口比喻為咖啡,說郭德綱的相聲是大蒜。因此,喜歡海派青口的人是喜歡喝咖啡的人。記者拿這話去問郭德綱,郭笑笑說:“喲,想不到周先生也和我一樣愛喝咖啡!”
孔融,聰明太過,嘴炮一流,唉,也就難怪了,最後被曹操所殺。不管怎樣,這兩位小朋友憑借自己的機智敏捷,讓這個兩個故事流傳至今,其中的怼人金句,更是讓人津津樂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