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今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式開學,500餘名學子在廣州南沙開啟新生活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獲批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内地與香港合作大學,也是《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發布實施後,廣州落地的第一個重大項目“我們将在港科大深厚的傳統學科基礎上,采用全新的學術架構,建成一所融合學科大學”港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說,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今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式開學,500餘名學子在廣州南沙開啟新生活。這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獲批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内地與香港合作大學,也是《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發布實施後,廣州落地的第一個重大項目。“我們将在港科大深厚的傳統學科基礎上,采用全新的學術架構,建成一所融合學科大學。”港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說。
“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我們立足全局和長遠作出的重大謀劃”“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
2012年12月,在廣東考察時指出,希望廣東聯手港澳打造更具綜合競争力的世界級城市群。2017年7月,在親自見證下,《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啟動。
今天,粵港澳大灣區以不到1%的國土面積創造出全國12%的經濟總量,成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邁出堅實步伐。
互聯互通,共築發展基礎
“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曆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沿着指引的方向,大灣區加快協同發展步伐,凝聚起強大向心力。
——加快設施“硬聯通”。
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橋橫卧碧波。開通後,這座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成為服務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紐帶。
“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抓緊推進,“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機場群旅客吞吐能力超過2.2億人次,位居世界四大灣區第一位……覆蓋大灣區的基礎設施網越織越密。
——加強機制“軟聯通”。
今年7月,“債券通”迎來5周年。這項創新機制開啟了境外資金在境外投資境内銀行間市場的新通道,也進一步鞏固了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5年間,債券通“北向通”日均交易量從約20億元增至300多億元,增長超過10倍。
近年來,大灣區規則機制加快銜接。從“深港通”“跨境理财通”到“互換通”,資金流通更順暢;從設立“跨境通辦”服務專區到對港澳實施更短負面清單,政策對接更緊密;從拓展職業資格認可範圍到粵港澳大灣區(廣東)人才港開港,人才交流更便捷。“軟聯通”讓要素流動更活躍,市場一體化水平持續提升。
——加深百姓“心聯通”。
“我将發揮自身優勢,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我的職責使命!”2021年,香港青年黃科毅經過選拔,成為深圳首次定向招錄的港澳籍公務員之一。曾在廣東求學的他感受到這裡的發展變化,也堅定了留下來的決心,“我會紮根深圳,主動肩負起建設美好大灣區的光榮使命。”
目前,在廣東納入就業登記管理的港澳居民已超過8.51萬人。2021年,大灣區換發補發港澳居民來往内地通行證3.76萬張,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發展更加便利。
互惠互濟,共赢發展優勢
世界首個超過人眼識别能力的人臉識别算法、柔性内窺鏡機器人操作精準治療……走進香港科學園,衆多前沿創新成果引人注目。這是香港最大的科技研發及企業孵化基地,彙聚1.7萬餘名創科從業者。眼下,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投用在即,将帶動更多創新活力。
視線從香港科學園望向整個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步履铿锵,處處湧動着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新氣象。
創新勁頭十足。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孵化器、衆創空間數量全國最多,發明專利的有效量、PCT國際專利有效申請量居全國首位;“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在全球創新集群百強排名中蟬聯第二名。
協調加強合作。從啟用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到建設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從香港設立大灣區發展辦公室,到廣東韶關為粵港澳提供算力網絡支撐……大灣區不斷深化互惠互濟、優化功能布局,區域協調發展開創新局面。
綠色持續轉型。珠三角9市成為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綠色金融推出多項“全國首創”、建成清潔能源消納比重最高的世界級灣區電網……大灣區綠意盎然,生态環境向好。
開放縱深推進。近3年,廣東新引進港澳資企業5萬多家,基本實現與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橫琴、前海、南沙等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先行一步,形成一批制度創新成果,不少為全國首創,攜手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共享優質服務。港澳居民随遷子女享受與内地學生同等政策待遇;“港澳藥械通”讓内地居民用上國際新藥;“灣區社保通”實現跨境社保服務網上辦……大灣區建設更多惠及廣大民衆,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初步形成。
同心合力,共譜發展新篇
強調,對香港、澳門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的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是新的重大機遇。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香港、澳門各界共同努力、開拓進取,更加擁護“一國兩制”,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愛國力量更團結。
濠江流淌家國情。在澳門,金蓮花廣場每天都會舉行升旗儀式,不少市民前來參加。2020年,澳門設立青少年愛國愛澳教育基地,已吸引逾3.6萬人次到訪。
香江激蕩愛國心。在香港,“少年警訊”隊伍不斷壯大,持續培育愛國愛港新一代。今年起,全香港中小學均會升挂國旗,7月1日,香港警隊全面轉用解放軍隊列,“愛國者治港”落地生根。
——搶抓機遇更主動。
香港90後青年郭玮強和同伴來深圳前海闖蕩,入駐深港青年夢工場,創立了前海随身寶(深圳)科技有限公司。“這裡不僅有政策優勢,産業鍊配套也很完善。”他感慨道,短短幾年,公司完成了兩輪融資,并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去年銷售額已超千萬元,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300多家香港創業團隊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孵化;1400多家港澳企業引入廣州黃埔區;7000多家港澳台及外商投資企業齊聚橫琴……乘着大灣區建設的“東風”,越來越多港澳同胞積極北上“逐夢”,施展新作為、共赢新時代。
——合作舞台更寬廣。
橫琴側重服務澳門、前海着眼支持香港、南沙強調與港澳協同……一個個重大合作平台“落子”大灣區,共同推動粵港澳合作走深走實。
潮起宜踏浪,風正好揚帆。粵港澳三地攜手同心、破浪前行,駛向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新航程,奮力書寫高質量建設大灣區的新篇章。
來源:人民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