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智能門禁新想法

智能門禁新想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18:12:23

新通道無人走 新設備黑着屏

挺好的智能門禁可别成“雞肋”

智能門禁新想法(挺好的智能門禁可别成)1

科煦園小區大門敞開,門禁成了擺設。

人臉識别出入小區,再也不用帶出入證;無接觸的狀态下,測溫、開門一氣呵成……為了更好地進行疫情防控,在過去的一年裡,不少社區都在積極探索“人防 技防”的立體式防控模式,不僅能減輕“人防”壓力,還提高了小區的安全性。其中,居民們感受最直觀的,就是很多小區門口都安裝了智能門禁系統。不過,近日有市民向本報反映,有的小區門禁完成安裝已有數月,至今沒投入使用;有的系統能正常運行,可幾乎沒什麼人走。“挺好的智能門禁可千萬别成了雞肋,淪為擺設啊。”對于市民的擔心和疑惑,記者展開實地調查。

葦子坑甲1号院門禁尚未啟用,被繩索拴住。

科煦園小區

智能門禁通道為啥沒人走

位于科學院南路的科煦園小區包括951号樓和952号樓兩處獨立院落,所對應的出入口分别為西1門和西2門。由于部分居民樓臨街,在疫情期間,兩處大門之間還設置有一排隔離欄杆,圍起來一段小路供兩棟樓的居民來往通行。出于疫情防控的考慮,科煦園小區改造了這兩處大門:原有的黑色鐵栅欄門沒變,但栅欄門緊挨的北側牆垛被拆除,利用不到兩米的空間寬度,工作人員在這裡加裝了智能門禁系統。智能門禁的外觀和原有的西門風格一緻,也是黑色鐵欄樣式,隻是高度比西門略矮上一些。

新安裝的智能門禁,其中一側設置着人臉識别攝像頭,門内有一個開門按鈕,門上還張貼有“進出随手關門”的提示标語。2月22日下午,記者采訪時體驗了一下,人臉識别攝像頭處于正常工作狀态,記者靠近屏幕識别框後,顯示個人信息讀取不成功,系統自動識别為“陌生人”,并且提示需聯系管理員驗證。

張貼在附近的相關通知顯示,智能門禁已經正式啟用,早在今年1月9日,社區已為小區這兩棟樓的居民集中辦理了門禁卡,住戶可攜帶身份證,物流人員可攜帶單位證明、核酸檢測證明、14天行程碼及個人承諾書進行辦理。不過,多位居民都反映,一個多月過去了,智能門禁的使用情況并不理想,使用的人寥寥無幾。

這到底是為何呢?原來,因為原有的兩處西門沒有徹底關閉,居民們不用“刷臉”仍可以通過原來的大門進出,根本用不着智能門禁識别。記者在小區觀察了多時,竟無一人通過智能門禁進出。“嫌麻煩”“圖方便”,無論是居民,還是快遞及外賣員,所有人都是經由原來的大門進進出出,而裝了智能門禁的小門反倒備受“冷落”,沒見有人願意再多花時間,經過相對“繁瑣”的開門程序從這裡通過。

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小區智能門禁确實早已投入使用。對于門禁通道為什麼沒有人走,該工作人員表示,社區将會聯系物業,對大門的開放情況進行适當管控,合理引導居民通過刷卡的方式進出小區。

寶彙苑小區

設備早安裝至今仍黑屏

毗鄰南三環的寶彙苑小區,之前也加裝了門禁系統,不過顯示屏一直黑着,遲遲沒有投入使用,而且居民不知道何時辦理門禁卡。一些居民開始擔心起來:“加裝門禁系統是好事,但是這麼長時間沒動靜,會不會成了‘半截子’工程?”

2月23日,記者來到寶彙苑小區南門。大門的西側是機動車通道,安裝有停車起落杆;東側可供行人通行。大門敞着,外面裝有攝像裝置,不過是黑屏狀态,裡面的一根門杆上印有“刷卡區域”的字樣,還有相應的刷卡标識,中間位置還寫有“微信掃碼開門”的提示,但屏幕同樣黑屏,進出的居民絡繹不絕。多位居民告訴記者,門禁系統安裝完成有幾個月的時間了,周邊的幾個小區也是同樣的情況,都沒有投入使用,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緻現在這種情況,也沒見任何通知對此事進行過說明。大家最擔心的就是錢花了,最後事兒不了了之,白白浪費公共資源。

記者向屬地西羅園街道進行詢問。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提升小區的安全度,在街道的主導下,轄區内的多個社區都安裝了門禁系統,“但并不是安裝以後,就能很快投入使用。”該工作人員表示,雖然硬件設施已經安裝完畢,但人臉識别、測溫等軟件設施還處在調試階段。包括施工、安裝及調試等項目,由于涉及到多個第三方公司,所以調試過程拖得有些久。

“信息采集尚未啟動,我們将在充分尊重居民意願的前提下,将人臉錄入與門禁卡的辦理方式相結合。”該工作人員表示,他們還在研究外賣、快遞人員如何辦理門禁的相關情況。另外,有些社區内部還有學校等公共場所,安裝門禁後如何制定開放政策,目前也正在商讨細化中,“等一切都準備就緒了,門禁才會啟用,在這之前,我們會進一步做好居民的解釋和溝通工作。”

葦子坑甲1号院

安完門禁用繩索拴門

數月前,豐台區東鐵營大街周邊的多個小區也安裝了智能門禁系統,記者走訪發現,這些門禁的運行使用情況同樣不理想,有的處于黑屏狀态,有的錄入了相關信息,卻也無人使用。

葦子坑甲1号院是一個老舊小區,新加裝的門禁系統格外顯眼。不過,人臉識别裝置卻黑着臉,所對應的那扇門則被人用繩索拴了起來。門上的通知顯示,用戶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遠程開門及接收通知。看到記者在讀通知,一位老人湊了上來:“也沒聽說要辦門禁卡,建的是挺好,要是用不了,那就可惜了。”另外一位居民說,小區雖然有大門,但是這麼多年一直都是開放式的,人進人出,暢行無阻。去年,小區為了疫情防控,門口搭起了一頂帳篷,安保人員24小時值守查驗出入證,從寒冬到酷夏,吃住在帳篷裡,十分不易,這些辛苦居民們也都看在眼裡。後來,帳篷撤走後,小區門口出現了智能門禁,但是一直沒啟用。

“我們這個小區要啟用智能門禁,恐怕有不小的難度。”難在哪裡?這位居民繼續說,“有了智能門禁,也就意味着小區将來要封閉式管理。小區建成有30年了,一直是開放式的管理,院裡沒有固定車位,大門也沒人看管,住在這裡的居民都是誰先到,誰才能搶到停車位。智能門禁上崗後,小區的停車問題恐怕就是首當其沖、難以協調的問題。能停的車位數也就30多個,讓誰進不讓誰進呢?”

馬路對面的葦子坑1号院,以及與之相隔百餘米的葦子坑2号院,同樣安裝有這種門禁。這兩個小區的門禁系統看起來似乎可以正常運行,人臉識别的同時,還可以顯示實時體溫。居民還可以通過呼叫房間、呼叫手機号、呼叫物業以及微信小程序遠程開門等多種方式進入。記者通過查詢發現,小區所有的房間号都已錄入系統。

不過,這些門禁系統也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由于是開放式小區,大門建設不夠完善,新加裝的門禁系統“孤零零”靠在一邊,反而顯得有些突兀,更沒人會通過門禁系統進入小區。“聽說将來會在門口加裝停車杆,可能得等到那時候,門禁才能使用吧。”一位居民說。

東鐵匠營街道回複表示,葦子坑1号院是老舊小區,2020年8月,安裝了步行門禁系統,但由于該小區沒有物業管理,大門寬度不夠4米,不符合消防安全規定,無法安裝車輛進出設施。為盡快讓小區具備物業管理的基本條件,該小區物管會于2020年底牽頭引入物業管理公司,洽談物業進駐問題,目前還在洽談中。引入物業管理公司後,将盡快對大門進行加寬改造,同時完善人車分離電子系統。

此外,葦子坑甲1号院、葦子坑2号院也是老舊小區,2020年8月豐台區為小區安裝門禁系統,但葦子坑甲1号院的系統一直未投入使用,葦子坑2号院系統中居民刷臉隻顯示體溫和健康碼,門始終無法正常開啟,屬地社區已聯系人臉識别及門禁安裝公司進行調試,預計3月份可正常投入使用。

記者手記

智能門禁不是安完就完事大吉了

随着防疫進入常态化,各小區大門值守的“人防”力量逐漸撤場,越來越多的小區轉向“技防”手段,通過加裝人臉識别等門禁系統,增強安全性,減少人力成本。但智能設備上馬,絕不是一勞永逸,更需要防疫意識、防疫管理“雙在線”。

加裝智能門禁已成風潮,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管理方對加裝後可能存在的問題盡可能周詳地預判,适應小區的具體實際情況,讓智能設備的應用更可持續。記者采訪過程中發現,這輪安裝智能門禁的,絕大多數都是老舊小區,大部分也都是在破拆部分圍牆及栅欄之後,才擠出一小塊地方進行加裝。

有的小區“先天不足”,本來就沒有門衛保安員,外來人員可以随意進出,光指望一道小門,根本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有的小區因為管理的原因,難以平衡好進出車輛的大門與門禁的關系,導緻加裝好的門禁成了擺設……停車問題,快遞、外賣小哥進出問題,都應該是管理者需要通盤考慮的。“技防”,絕不是簡單安個設備就完事大吉了。

記者也了解到,有的小區出于方案細化的原因,新加裝的門禁系統還沒有馬上投入使用,這樣的等待肯定是值得的。智慧防疫模式,既要有硬件設施,還得有接地氣的設計操作方案。門禁系統物盡其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何不讓它們成擺設、受冷落,考驗的是管理者的智慧和水平。

實習記者 孫延安 文并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