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好的音樂沒有被發現,但是它的意義不在于說它有一天要被全世界人發現,它的意義就是存在于被某一個人有一天聽到它的時候與它發生了共鳴,這對我而言是更重要的一件事。
互聯網的空前發展産生了新的音樂普及模式,從mp3開始,出現各種新的媒介取代實體cd唱片,傳統唱片行業由此走向衰落。
看着各大音樂榜單排名靠前,但本身并不十分成熟的各類音樂作品,不少人發出“華語音樂已死“的悲歎。
極易獲取的渠道不止扁平化了受衆,也無形中浮躁了一些音樂人的心。面對行業的巨大變革和時代變遷,能置身事外初心不改,确實成了一件很難的事。
曾依靠《離人愁》聲名大噪的李袁傑,在《明日之子》第二季某期節目上,迎來他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
他與導師華晨宇的一段對話,讓人不隻替眼前這位國風音樂創作人深感尴尬,也對現階段國内音樂創作市場産生莫名的擔憂。
在節目某環節,表演失利的李袁傑在面對導師的婉拒之後,首先是打着“國風音樂原創者”的旗号錯把說“rapper”喊成“popper”,引起現場一衆說唱歌手的不滿。
在任何行業都在朝着“術業有專攻”方向發展的這個時代,我們暫且摁下這裡的尴尬不提,畢竟醫院的醫生現在都分諸多科室,口腔科的醫生不懂放射科的器材使用方法也許可以被原諒。
然而,當華晨宇給他即興考核機會讓他彈一個六級和弦的時候,他令人驚訝的問道問“是和弦轉換的那種嗎?”
口腔科的醫生不懂放射科的器材使用方法可以被原諒,但是若連發熱門診的基礎藥理知識都不知道,就無法被原諒了。
我曾因此向修習音樂的朋友咨詢,節目中華晨宇對李袁傑這個題目考核在專業人士眼中的難易程度,朋友的原話是“華晨宇就是讓他單純的彈一個六級,我不知道為什麼他不會”。
當然,作為普通聽衆的你我,不必深究這裡的樂理知識。
但是,獲得過“亞洲音樂盛典年度十佳熱門單曲獎 ”的原創音樂制作人,卻在随便一個懂點兒音樂的人眼中基本的樂理知識上翻車。
讓人大跌眼鏡的同時也一頭霧水,也許你我的反應可能是和當時同為節目導師的李宇春一樣“我其實最大的疑問是,那他的歌曲是怎麼寫出來的”。
後來便被曝出一系列的抄襲風波,傳唱度極高的《離人愁》原來還有一個别名叫做《清明山外紅塵客棧狂浪生夜聽煙花冷》。
一口氣讀不下來的好多首歌曲組成的名稱,是對一個不懂樂理知識但自诩原創的音樂人在現有诙諧語言體系下最為貼切的總結。
我們忍俊不禁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來自笑聲背後的失望和落寞,華語音樂的出路到底在哪兒?
各大音樂平台是我們現在很多人獲取音樂資源的渠道,網易雲、酷狗、QQ、蝦米,我們每個人的手機都會有其中至少一個app,來幫我們完成日常的音樂收聽需求。
然而,随着國内造星産業的趨于工業化和因此迅速發展的粉絲經濟,這些app的各類榜單排名成了各家粉絲的“必争之地”,動辄打榜投票的飯圈源動力讓音樂作品在走向大衆的過程中遇到了更多的挑戰。
可是細看那些排名靠前的音樂作品,雖不能一棒子打死說每一首都不夠成熟,但很多時候确實有“口水歌”的嫌疑。
這些被排在各大榜單前面的不成熟音樂作品,占據最有利的“廣告位”,以最便利快速的态勢蔓延進每一個剛剛踏進音樂世界的基礎聽衆耳朵裡,日積月累,那些節奏朗朗上口、詞曲極度豔俗的歌曲就那麼腐化了廣大的音樂受衆。
這樣的影響,細思極恐。
相比于傳統唱片行業精挑細選,現在一個人想成為歌手或者想創作歌曲的必要條件被大大降低了,也許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當前的音樂唱作市場,但也無法避免的降低了音樂創作的準入門檻,有很多不那麼合格的創作者混入了這個隊伍。
文章開頭提到的李袁傑,絕對不是唯一一個次品。
所以,在這個時代清心寡欲做音樂的人,還有嗎?
有,郭頂算一個。
“着迷于你眼睛,銀河有迹可循,穿過時間的縫隙,它依然真實地吸引我軌迹……”浩渺的宇宙空間裡,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一顆行星,可是它始終無法逃離自己的軌道,也無法再接近太陽哪怕一毫米。
郭頂借着水星對太陽的相伴運行,隐喻人與人之間亦遠亦近的情感關系,這樣帶有科幻色彩的浪漫,直擊心靈。
這首《水星記》是真正的歌比人紅,也許很多人都能随口哼出那句“還有多遠才能進入你的心,還要多久才能和你接近,咫尺遠近缺無法靠近的那個人,要怎麼探尋要多麼幸運,才敢讓你發覺你并不孤寂……”
但并不知道,這首詞曲都堪稱驚才絕豔的音樂誕生于一個叫郭頂的音樂人。
2005年,郭頂發行首張個人同名專輯正式出道,那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就此以較為儀式感的姿态走入音樂的世界。
2009年,帶着黑框眼鏡的腼腆男孩兒以溫暖清新的曲風帶來新專輯《微微》,俘獲當時很多人的心,《情歌兩三首》和《我們倆》傳唱度怕頗高,然而,在專輯發行後不久,郭頂消失了。
這一消失,就是7年之久。
2016年11月25日,闊别七年的郭頂帶攜新專輯《飛行器的執行周期》悄然歸來。專輯一經發行,就被衆多歌迷奉上神壇,并橫掃2017年台灣金曲獎7大獎項提名。
它的整體制作完美到無可挑剔,不負郭頂七年磨一劍的專注和魄力。
“執行周期也不算太久,2年時間自顧地默默飛行,在《落地之前》途徑了《凄美地》,有時《在雲端》,後來甚至觀賞了《水星記》”,這句話來自專輯扉頁。
你會發現專輯裡的每一首歌都是獨立的又是相互鍊接的,它們共同講述了一個主題與風格對沖卻充滿想象力完整的故事。
專輯介質回歸本源的做成了實體CD,制作過程一直在尋找适合于這首專輯的流程,以期保留“自然痕迹”與瑕疵。
“顆粒感”是大家評價這首專輯時用到最多的詞彙,郭頂選擇摒棄一切的期待和固有流程,從制作和曲風上都回歸本源,幹幹淨淨做音樂,是他永遠的初心。
有“樂壇天才”人設的郭頂,雖然截至目前就出了為數不多的幾張專輯,但我們并無法懷疑他的“高産”,因為這消失的七年裡,他轉戰幕後,為包括薛之謙、楊乃文、劉惜君、周筆暢等一大批華語樂壇炙手可熱的歌手制作過音樂作品。
下圖列示作品并不完備,比如前不久他還為新生代優質偶像歌手易烊千玺制作了《親愛的,這裡沒有一個人》。
沉寂7年作四五十首曲子,然後從中選擇幾首組成專輯的郭頂,成了這個時代的清流,他對音樂近乎執着的認真,讓人對華語音樂産生了新的希望。“幹幹淨淨做音樂”的郭頂,也許并不需要我們定義裡的大紅大紫。
在廣袤的曆史長河裡,我們所理解的一切崇高的文化和藝術都是由少數人所創造的,因此我們也許可以相信,無法和普羅大衆産生情感共鳴,并不會妨礙郭頂的音樂本身的意義。
我們有秉持匠人精神做音樂的人,華語音樂并非後繼無人,郭頂隻是一個代表,在還未走到大衆面前的錄音棚裡,我們願意相信還有千千萬萬個郭頂,永遠走在追尋好音樂的路上,哪怕背影孤獨,但絕不回頭。
音樂給人帶來的愉悅感不分高低,但音樂本身,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