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世界三大人種生理特征

世界三大人種生理特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1 13:19:56
資料整理來源于:網絡

世界三大人種生理特征(世界人種基因圖譜)1

世界三大人種生理特征(世界人種基因圖譜)2

世界三大人種生理特征(世界人種基因圖譜)3

華夏種族(世界人種基因圖譜)

華夏種族

原始東夷屬于苗瑤、百越、通古斯民族的混血,特有的是Y染色體單倍群是O2、O1、C1,分布在華北平原東部和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北方的東夷有更多的通古斯血統,南方的東夷有更多的苗瑤、百越血統,但總體上以苗瑤、百越為主。自從東夷首領與西鄰原始華夏族在中原地區接觸以來,東夷混入了越來越多的原始 華夏的因子,特别是華北平原的東夷已經大幅度華夏化(不但指語言上而且指血統上)。

東夷以鳳為祖圖騰,繁衍為以各種鳥為子圖騰的諸多部落。原始東夷創造了先進的海岱文化:發明了帶羽毛弓箭、創造了東夷文字(對漢字的誕生有啟蒙作 用)、制作青銅器與冶鐵、制造舟-車、發展農業與治水。為緊鄰民族華夏之文化的發展和推進,起到了關鍵和決定性作用,中原華夏文明就是文化相對落後的西部華夏族吸收先進的東部東夷族文化後進入文明社會進而在周朝超越東夷文化的。從伏羲、神農、炎黃直到夏商二代,在華夏-東夷文化(主要指科技,不包括語言) 互動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也是東夷文化,但在政治上語言上起主導作用的還是華夏族(商與東夷聯合滅夏,受東夷影響很大)。

太昊(即伏羲氏後裔分支)姓風,是原始華夏首領伏羲氏派駐東夷的殖民代表,東夷化成了東夷的世襲首領。春秋時的任(濟甯市)、宿-須句(東平縣)、颛臾(費縣西北)都是太昊後裔回到伏羲母系故裡後建立的方國。神農氏部落與太昊部落(該族分兩支,原支在淮陽發展為華夏族,東遷一支在曲阜發展為東夷)一樣,也分為淮陽和山東兩大系統,淮陽以華夏語言為主、山東以東夷語言為主,但神農氏各部落後來全部為東遷的炎帝部落(四嶽之一支)所并。炎帝四嶽之一支東 遷到今魯西豫東接壤地區,以淮陽為都,完全取代了原神農氏的地盤,與太昊集團交錯分布;居住在山東的四嶽本為華夏,後來全部東夷化(語言上)。太昊集團有華夏族龍崇拜,但同時也和東夷一樣以鳥為圖騰崇拜。

蚩尤就是東夷的子孫,但具體是太昊還是神農之後,不可考。

少昊是東夷繼太昊之後的又一個統治集團,嬴姓。少昊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集團。帝喾的兒子少昊摯隻是東夷諸多少昊首領中的一個,并且與之前和之後的少 昊首領也沒有父系的血緣關系,母系倒有可能。少昊摯是華夏族派駐東夷的殖民代表,後來東夷化(改姓東夷姓嬴)變成東夷的代表了。

嬴姓祖少昊,其後裔春秋時仍有徐、江、葛、黃、淮夷、費、郯、譚、锺離等國。徐,今安徽泗縣和江蘇泗洪;江,今河南正陽縣西南;黃,今河南潢川縣西 北;葛,今河南甯陵縣;費,今山東費縣;郯,今山東郯城縣;譚,今山東章丘縣境;锺離,今安徽風陽縣。少昊嬴姓的一部分西遷在晉陝立國,成為秦國、趙國的祖先。偃姓祖臯陶,與少昊同姓,嬴、偃同字異寫,由于部落的分化所緻。偃姓在西周春秋時尚有奄(曲阜縣),為少昊所都;英,今安徽金寨縣;六,今安徽六 縣;舒鸠,今安徽舒城縣;東夷群舒,均為偃姓。莒國(今山東莒縣)先為嬴姓,後改己姓,是少昊集團加入黃帝集團的部落。

夏初,啟與伯益争奪共主地位的鬥争,中經後羿、寒浞代夏政,直到後杼滅有窮氏,前後經曆半個世紀的鬥争,是少昊集團中那些與炎黃集團結成部落聯盟的各部落在部落聯盟向國家過渡過程中的鬥争。這些部落已從東夷中分化出來,加入了華夏雛形形成的行列,成為華夏起源時期東系的重要來源。他們分布在古河濟之間,即今魯、豫、冀三省接壤的地區。在夏代,還有一支從東夷中分化出來加入了華夏雛形形成行列的,就是商族(父系是華夏,母系是東夷)。他們從燕山地區南 下,興起于河濟之間,終于造成了代夏而建立中國第二個王朝的基礎。在泰山與古濟水流域,形成了以奄(今曲阜)與薄姑(今山東博興縣)為中心的各方國。西周初奄與薄姑仍是東夷中的大國,他們是東夷中社會發展水平最接近夏、商的方國,而泰山以東至海,以南至淮的各部落與方國,即夏商時期的九夷或夷方。

西周初既滅奄及薄姑,封魯與齊于其故地。以齊魯為中心,今山東省境内到春秋的隻有萊夷沒有完全華夏化。淮水地區諸夷,為西周東方的勁敵,是西周中後葉東夷的主體。齊與魯對周圍東夷部落的政策有明顯的區别:齊太公治齊“因其俗,簡其禮”,魯公伯禽治魯“變其俗,革其禮”。齊所采取的政策,促進了華夏文化與東夷文化的融合,不僅在春秋時首先稱霸,齊國的文化對整個華夏文化的影響也不可低估。齊國周圍的東夷部落較快地與之融為一體,前567年齊國滅萊,于是 山東半島各東夷小國已被齊兼并。魯國伯禽強調變革當地土著居民的禮俗,雖然魯以推行周禮着稱,但當地土著東夷的習俗仍頑強地保留着。魯在東夷文化起源發展 的中心地區,以華夏族之周文化為主導,發展出對後世有很大影響的孔孟儒家學說。孔夫子,其先為宋人,是商族苗裔。

今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分布着少昊集團的後裔嬴姓與偃姓諸國,如徐、江、葛、黃、淮夷、锺離、英、六、舒鸠等,他們是蚩尤戰敗後由山東遷移過來的東夷部落,但南遷後含有更多的百越血統。春秋時期他們與諸夏通婚,參與會盟,在戰國大兼并的曆史進程中,他們先後被楚、魯、吳-越所兼并,他們的文化對齊、魯、 楚及吳越都有影響,在政治上逐步統一過程中,文化與民族得到交彙融合,夷夏間的差别逐漸消失,成為華夏族的一部分。

應該說一直到漢朝,東夷的華夏化才徹底完成,東夷在向華夏族完全貢獻了自己的科技智能後,在血緣上、語言上被華夏族函化,最終成為漢族的一分子。所以山東、蘇北、皖北之漢族,血緣上都含有通古斯和百越血統,非純粹的華夏血統,但人種上與華夏無異,屬于北方遠東人種。

原始漢人創造前仰韶文化時,東夷人創造了北辛(山東滕縣)-青蓮崗(江蘇淮安市)文化,分布于淮北、魯南,為前5400~前4400。

原始漢人創造仰韶文化時,東夷人創造了大汶口文化(是北辛-青蓮崗文化的繼續),主要分布在全山東、江蘇淮河以北,在皖北、豫東和遼東半島也有零星分布,為前4300~前2500年。大汶口文化的早期受到仰韶文化的影響。到了晚期,它還深入豫中地區,如平頂山寺岡、偃師滑城等地。遼東半島旅順郭家村下層,是大汶口文化向北波及的證據。

華夏族創造中原龍山文化時,東夷人創造了山東龍山文化(典型龍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繼續)。山東龍山文化的分布以山東為主,也包括江蘇、河北和遼東半島的部分地區,為前2500~前2000年。

華夏族創造夏-先商-先周文化時,東夷人創造了嶽石(山東平度縣東)文化(前1900—前1500)。嶽石文化填補了山東龍山文化與商文化的空隙。

東夷被華夏族擊敗後,東夷北支逃到遼河流域,深深影響了西伯利亞和北亞居民的基因構成,O1—M119成為阿爾泰語系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基因,O2成為滿族、朝鮮族、大和族的第一基因;東夷南支向南逃竄,回到自己的百越老家,并将部分C1/D帶到南方。從此,東夷民族從肉體上、文化上從黃河流域消失,取 代他的是帶有O3—M122的華夏族。

漢藏民族Y染色體單倍群是O3—M122。O3出現頻率最高地區為中國雲南省、印度東北部那加邦的藏緬族群裡,很多民族中出現頻率為100%,如獨龍族等。在靠近中國的東南亞地區,O3數量比較多,緬甸、老撾、越南都超過50%。

漢藏民族一支形成了藏緬族群,他們創造了馬家窯文化,以隴西為中心,西至河西走廊和青海省北部,北達甯夏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馬家窯文化是陝西仰韶文化的一種地方性的變體,年代為前3300--前2050年。齊家文化起源于中原之陝西龍山文化,随着不斷向西發展,分布與馬家窯文化地域重合,開始承襲了馬家窯文化的若幹因素,地域性也就顯得更加突出,實屬陝西龍山文化的變體。齊家文化早期為前2000年,已普遍出現銅器,晚期年限可到商代。至于甘肅西部的火燒溝文化,則已進入比較發達的青銅時代,為前1900~前1700。

藏緬族群不斷南下,占領了原屬棕色人種的和兄弟民族百濮的很多地盤,并于之通婚,融合成藏族人、羌族人、氐族人、彜族人、緬甸族人、蜀人、巴人(土家族)人。

其中,藏族是秦漢時期藏緬族群中的兩支唐旄發羌(仙女),南下進入青藏高原,與當地的棕色人種土著雅砻(猕猴)混血而形成的。藏族人的遺傳結構還能看到大量的D型Y染色體(當然O3型染色體占50%以上)。而觀察藏族的面貌特征,甚至在同一個村子中,也會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樣式,有的人是挺拔的羌人的面容,有的人則是敦圓的棕色人種面貌,膚色的差異也很大。氐族僅存于四川和甘肅邊界地區,有着驚人的Y染色體遺傳結構----全部的D型,說明他們是棕色土著的後代,并且在漢藏語中,“氐”就是“底層”的意思。羌人來到青藏高原,把原本就在這裡的棕色土著稱為“氐族”,因為他們“原抵”就在那 裡。羌族也含有部分的D型,但還是以O3為主。另外,整個藏緬族群由于在黃河上遊老家跟C融合的厲害或者因為後來匈奴、鮮卑、金山突厥、契丹、蒙古的影 響,所以都含有10%以上的C的血統。

O3在南亞語群體和苗瑤語群體中就存在。唯有O3e1是漢族才獨有的,這個類型誕生于原始漢人的故鄉黃土高原(甘南甯夏陝北),很可能是做了800年 江山的周族的祖先帝喾-後稷(棄)。今日北方漢族O占73%,K占13%,C、Q各占4%,R1a、J、其他各占2%;今日南方漢族O占71%,K占 14.4%,C占8%,D占4%,F占1%,R1a占0.8%,N占0.8%。

世界三大人種生理特征(世界人種基因圖譜)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