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成書于距今2000多年前,當時的語言環境跟現在相差很大,再加上後人對其中許多話語的誤讀,以訛傳訛。直到今天,諸多錯訛之處仍在沿承,贻害不淺。
今天我們分享論語被誤讀的7句話,期望正本清源,給你不一樣的思路。
01.《論語》是談話記錄
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論語》是孔門弟子的談話記錄。其實沒這麼簡單。
《論語》是孔門論道的結語所集結成的人生寶典。每一句話都是結論,都是經過很長期的讨論才把最要緊的寫下來,不可以随意更改。
它有兩個重要的意義:
第一,做人做事的基本法則。不讀《論語》怎麼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第二,以身作則的最佳榜樣。要以什麼做則,把《論語》拿來看,照《論語》去做,就以身作則了。
02.學天時習之
長期以來,我們把《論語》第一篇定位為“學而篇”,說它是沒有意義的,這不符合孔子的思想,因為孔子最主要的就是“正名”。
第一篇的意義,說的是人生最重要的是學習。要學習,首先要有目标,要有方向,不可以亂學。一個人學得正确,對自己有益;學得不正确,自然是害的。
所以,《論語》第一篇應該正名為“學天篇”,第一篇第一句正名為“學天時習之”。
意思是,做人不管職位高低,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應該以自然為師,向自然學習,按照自然的規律,找到做人做事的方向。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才可以理解孔子為什麼總是述而不作。其實述而不作,準确的應該是述天不作。
孔子隻是老老實實地把天所垂之象引申、推廣,他沒有任何自己的創作。
03.人不知而不愠
這句話大家普遍解釋為,人家不了解我、不認識我,我一點兒都不生氣。
你跟一個人不認識,本來就是正常的現象,有什麼好生氣的。這還用列入經典嗎?這還用孔老夫子來說嗎?可見他不是這個意思。
那個關鍵性的“人”字,才值得我們在意。
我有抱負,我有能力,我很想為人民服務。可惜有錢有勢的人,沒有看上我,他不讓我有發揮的機會,我也不生氣。這樣解釋才有意義。
“人”這個字,是指特定的人,不是說一般的人。
04.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從字面意思理解,孔子将女子和小人并列,稱兩者“難養”,難以相處,這也是被後世解讀最多的意思。
也因此,《論語》的這番言論成了很多人指責孔子有輕視婦女的思想在内。實際上,是我們解讀有誤。
這裡的“女”以前是加三點水的,應該是“唯汝子與小人難養也”。
孔子教書教得很生氣,就說你們這些家夥跟小人一樣,最難養了。這跟女人有什麼關系?孔子本來就是這麼講的。
在古代,這個“汝”,就是“你”的意思,後來的人抄着抄着就把偏旁抄沒了,就成了女子,進而造成了兩千年來大家争辯不休,還通通把這個賬推給孔老夫子,其實他是最冤枉的。
05.敬鬼神而遠之
很多人對這句話的理解為,對于鬼神要不理睬,不得罪,對他客客氣氣的,但是絕不親近。
其實這句話,起碼有三層意思:
第一,孔子是在提示我們:鬼神都在我們的心中。
第二,拜鬼神的時候,看你的心怎麼轉。發出神的念力,所拜的就是神;發出鬼的念力,所拜的立即轉化為鬼。
第三,要敬神而遠鬼。人向上提升,可以成神;向下沉淪,那就必然為鬼。鬼也不可怕,隻要轉念向上,同樣可以修成神。這當中的要訣,便是憑良心為社會人群服務。
06.朝聞道,夕死可矣
很多人解釋成早上聽到道理,晚上死了也心甘情願。其實不是。
這裡的“朝”“夕”,并不是時間的距離,而是馬上的意思。“聞道”也不表示聽到道理或是聽懂道理那麼簡單。
“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個“道”是天下太平的意思。
孔子所日夜思念、天天以身作則教導大衆的,便是大道能夠普世推行,世界太平,人民安樂。
孔子自認倘若有這麼一天,就算馬上死去,也很樂意。為什麼?因為已經死而無憾了。
07.吾道一以貫之
孔子曾經對曾參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參那時候太年輕了,隻回答“唯”,孔子聽後沒說什麼就走了。
孔子走後,大家就問曾參:“一以貫之是什麼意思?”曾參說:“忠恕而已矣。”後來我們便也這麼認為了。
其實這個答案孔子是不接受的,因為孔子後來講“吾道一以貫之”,就是“恕而已”,哪裡有忠?
那這個“一”到底是什麼呢?一就代表時間,天底下隻有時間是一,永遠不停息,其他都不可能。
孟子為什麼被尊稱為亞聖,就是他看出孔子的思想是以“時”為中心的,所以他贊美孔子說“聖之時者也”。
時才是一。任何事情,“時”一到,如果不出手就錯過時機,後悔也沒有用;“時”未到,做了也是白費力氣,還不如安安靜靜地休養。
所以,《易經》告訴我們要守時待命。孔子晚年讀《易經》,心得也隻有四個字,“時也,命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