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

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2:11:01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一曲嘹亮、蒼涼而又悠遠的笛聲,在我們的心頭萦回了一千二百餘年。

隻要《涼州詞》的誦讀聲響起,我們立即就會想起古絲綢之路上那恍如昨日的青春暢想。

《涼州詞》——真正的千古絕唱。

唐代曆史揭開了中國古代最為燦爛奪目的篇章。一種豐滿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熱情和想象滲透在盛唐文藝之中,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詩。

而盛極一時的邊塞詩是構成盛唐之音的一個基本内容和方面,它在中國詩史上确乎是前無古人的,代表着這前無古人成就的首推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詩的首句即神思飛揚、氣象萬千。洶湧澎湃、源遠流長的黃河由近及遠、滾滾滔滔地流過大漠荒原,奔向白雲飄渺的地方。

這是何等廣漠壯闊的境界,詩人脫口就是千古奇句。

緊接着本詩的另一個重要意象出現:"一片孤城萬仞山"

黃河、白雲,青山萬仞,是這座塞外孤城的美學背景。

遠川、高山,益見孤城一片的險要、孤單。

不經意間詩人已經悄悄切入戍邊征夫的離愁别緒了。

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羌笛何須怨楊柳)1

圖片來源于網絡

此刻,羌笛一曲由天外傳來,響徹大漠孤城,響徹戈壁荒原……

那笛聲分明是戍邊征夫最熟悉的《折楊柳》:悲壯、哀怨、悠遠、蒼涼。

一曲《折楊柳》觸動着戍守者的離愁别恨,所以詩人不說"聞折柳",而說"怨楊柳"。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時盛行折柳贈别。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晚青。詩人想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可能,直比折柳贈别更難堪。

而詩人卻以"何須怨"給以寬解,委婉、深沉、耐人尋味,充滿濃濃的詩意。

詩意濃郁中,一句絕唱油然而生:"春風不度玉門關"。

何必總是吹奏那曲哀怨的《折楊柳》,何處又可見那楊柳青青呢?

要知道,玉門關外本來就是春風吹不到的地方啊!

王之渙的《涼州詞》由悲壯、蒼涼,透出超越時空的豁達、豪邁。

那是個人的胸襟,也是時代民族的胸襟。

一曲笛聲寄托着中華民族一段不可複制的自信與美學精神。

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羌笛何須怨楊柳)2

圖片來源于網絡

詩人簡介:

王之渙(688——742年),字季陵,今山西新绛縣人,曾漫遊黃河南北。盛唐著名邊塞詩人。性格豪放,名動一時。七絕《涼州詞》、五絕《登鹳雀樓》為盛唐代表作。


文章源于《中華古詩詞100集》。

學習和了解更多古典詩詞相關内容,歡迎微信搜索并關注公衆号“詩詞心語”(ID:rabbit-talk),精彩詩詞内容不錯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