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群星8月榜#
随着老齡化的加劇,不論是公園,還是小區綠地,随處可見白發蒼蒼的老人晨練的身影。雖然近年來掀起的“廣場舞熱”溫度不減,但還是少不了以其它方式健身的熱潮。要麼閑庭漫步,要麼随着舒緩的音樂翩然舞袖,那就是繼廣場舞之後的另一個“太極熱”。
說到太極拳,我們不能不提及陳家溝,因為太極拳的創始人就是清朝年間的河南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而并非武當派張三峰或張三豐。
關于這一點,陳國燦所著的《陳氏太極拳二路(炮錘)》中的《話說陳氏太極拳》一文中就說的很清楚:
在我們中國,偏偏有少數人說太極拳是張三峰或張三豐創造的。而事實是,兩位張道人都不懂拳,這是經過許多學者反複考證過的結論。既不懂拳,怎能造拳?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太極拳從創始人起,就存在許多謬誤。到了太極的真正含義,發展到今天,更是完全悖離了其精髓。
所謂“太極”,最初是從陰陽兩儀的八卦,發展到太極,就是沿襲至今“兩儀生太極”的說法。最初創建的“陳氏太極拳”就講究“剛柔相濟”、“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内外兼修”、“氣沉丹田”、“意領頭項”的以練氣為主的内家拳。
由于太極拳注重的是“兩儀”,便絕不是我們現在練的所謂一味講求“柔”與“慢”的“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既然有兩儀,就不應該改成現在的“柔拳”或“慢拳”,而是柔中有剛,慢中有快。就是偏向于剛猛的陳氏太極拳65式老架子中,也注重剛柔、快慢的有機結合。發展到現在的兩套陳氏太極拳譜,也仍然離不開剛柔、快慢的兩儀精要,如第一路76式柔多于剛、慢多于快,第二路(炮錘)96式則剛好相反。這裡所說的剛柔、快慢,隻是相對于拳譜中的分解拳式的比例而言,就整體來說,陳氏太極拳才是嚴格遵循“兩儀生太極”的太極原理,所創建的一個正統的太極拳拳式。
為什麼給予陳氏太極拳如此高的地位呢?是因為自楊露禅為首的楊氏太極拳完全改變了太極拳的風格,把原來陳氏太極拳的老架子改得面目全非,陳國燦所著《陳氏太極拳二路(炮錘)》中《再說陳氏太極拳》篇中有這樣一段話:
楊露禅先生三上陳家溝學成太極拳歸來,享譽遐迩,人稱楊無敵。他應皇室之請,去教那些皇親國戚。可是,那些養尊處優的權貴,怎麼能把難學難精的陳氏太極拳練的好呢?他沒辦法,隻得改拳來适應這些權貴們。把難度大的拳式改小,或者幹脆摒棄。跳躍動作也排除,纏絲勁改為抽絲勁來練。改拳是被迫而改,并非出于自願,由于抗不過形勢,隻好削足适履,應付場面而已。那些權貴們練拳,一般老百姓是看都不讓看的,所以太極拳又有一個雅号,叫做“貴族拳”。
于是,自楊露禅之後,就以訛傳訛,把太極拳越改越柔、越改越慢,并出現了諸多門派,如吳氏、武式、孫氏,及現在的“24式簡化太極拳”,而且把太極拳改得整個套路一慢到底,而且越來越慢,和靜功差不多了。
後來不僅把太極拳改得面目全非,而且大膽地發展了除拳式之外的其他武術門類,如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棍、太極槍、太極扇、太極球。這些不倫不類的武術門類,同樣一慢到底,完全抛開了“兩儀生太極”的太極拳精髓。甚至隻要一提及“太極”二字,就令人想起影視屏上的慢動作,就想起肉不禁風的老态龍鐘,完全悖離了太極的精要。柔與慢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太極拳的代名詞,甚至把一切慢的健身方式都歸于太極之列。
太極球
太極劍
當然,太極拳發展到現在,已經從當初的技擊性,更向強身健體性發展了,這無可厚非。但如果把太極的剛猛完全去掉,而隻剩下柔慢,來适應于年老體弱者習之,那大可不必非要練這門武術,而可以改練靜功、健身操、廣場舞、扇舞。沒必要非得擠進太極拳這一門類,甚至把不屬于太極範疇的其他門類的健身方式,強加給太極,這是對太極的任意篡改。
說到這裡,我們是不是有必要不要這麼任性,而對太極拳動如此大的手術?何況當初的改變就是被迫的削足适履,如果要恢複太極拳的本來面目,真正把太極拳強身健體,而又名符其實的拳類發揚光大,就不應該摒棄陳氏太極拳。因為隻有陳氏太極拳,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太極拳門類。
當然,為了縮短比賽時間,由原來的96式,簡化成現在的24式,也沒有不妥。隻是在具體的拳式方面,不要過多地注重簡單和慢的招式,而要真正保留“剛柔相濟”的太極拳式風格。盡管我們要兼顧初學者和年老者,但如果要發展全民健身,也要适當兼顧到其他年齡段的需要,真正把太極拳發展成為老少皆宜的健身項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