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天龍八部》是成就最高的一部,曾被多次翻拍成電視劇,讓不少明星名氣大增,也成就了一部分明星。其中,最受歡迎的當屬1997黃日華版和2003胡軍版。
實際上,“天龍八部"乃是佛教名詞。“天龍八部”,又稱為“龍神八部”、“八部衆”,這些名詞出于佛經,許多大乘佛經叙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非人”是指實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衆生。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即:一天衆,二龍衆、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因為“天衆”及“龍衆”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
天衆即二十諸天以及其他天神,在佛教中,天神并沒有超脫生死輪回,因為他們仍和人、畜生處在同一個大的等級上,天為“六道”之首,但還得小心翼翼,努力護法,否則就有被開除“天”籍、落入“三惡道”的可能。
龍衆梵語稱為那迦,是護衛佛法的有功之臣,在佛經裡,龍擁有大量的珠寶,是海裡的富豪。
夜叉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即率領夜叉八大将,護衆生界。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達婆,是指香神或樂神,原為婆羅門教崇拜的群神,據稱是侍奉帝釋天而司奏伎樂之神,是佛教中歡樂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為少女形象,體态豐滿,飄帶飛揚,淩空飄蕩,極為優美。
阿修羅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佛教經籍稱阿修羅為“非天”或“劣天”,意思是無端挑起戰争,男極醜女極美,他與鬼蜮有相似之處,卻不是鬼蜮,他與人一樣有七情六欲,卻不是人,他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又極端醜惡的怪物;阿修羅與帝釋天是冤家對頭,總是互相争鬥不休,與天族的戰争中被打敗,從而被逐出天界,居于彌盧山洞窟中。
迦樓羅在古印度神話中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衆鳥之王,其形象為半人半鳥,生有鷹首、利爪和喙,身軀和四肢則與人無異,其原型是被神化的蛇雕,佛經中稱為金翅鳥,妙翅鳥,頂颍鳥,食吐悲苦聲等,而受此影響的中國神話中也誕生了一種金翅大鵬鳥---傳說嶽飛就是金翅大鵬鳥轉世的。迦樓羅居住在四大洲的大樹上,渾身金光閃閃,翼展竟有三百三十六萬裡之長。平時靠捕食龍(印度神話中的大毒蛇)為食。據說迦樓羅飯量極大,每天要吃掉一條大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吃飽了就飛回樹上睡覺,等他臨終時,大龍小龍一起吐出毒焰,出與食品安全的考慮不能再吃。饑腸辘辘的迦樓羅在天空上下翻飛七次之後,便落到金剛輪山頂上。這時他一生所吃的龍的毒素一起發作,迦樓羅也因此自焚而死,身體化為灰燼,隻剩一顆心髒被火煅燒成為純青琉璃色的寶珠,成為天神們喜愛的飾物。
緊那羅也被稱為歌神、歌樂神、音樂天,原為印度神話中的神仙,後被佛教吸收為天龍八部中的歌神,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據《華嚴經》所述,緊那羅外形像人,但頭頂長一角,人見人疑,故也稱為疑人、疑神。緊那羅擁有美妙的歌喉,還善于舞蹈,是帝釋天的執法樂神。佛教畫作中,緊那羅通常膝上安放橫鼓或兩個豎鼓,作擊鼓演奏法樂之勢。《西遊記後傳》中的無天就是緊那羅。
摩呼羅迦乃大蟒神,佛教傳說中擁有蛇的神,人身而蛇頭,又稱作地龍,是佛教神祇的天龍八部之一。該神原本是腹行類,但由于其智力較低而無知,反而能得道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的命運,脫胎換骨成為神祇。 摩呼羅伽又叫:摩護啰伽、莫呼勒伽、莫呼洛伽、莫呼洛、摩休洛、摩伏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