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 題: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權威解讀《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
新華社記者侯雪靜、吉哲鵬、于文靜
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内容。
中辦、國辦印發的《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23日對外公布。未來鄉村建設建什麼?怎麼建?建成什麼樣?記者就熱點問題采訪了中央農辦負責人和有關業内專家。
這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杆洞鄉錦洞村夜景(無人機照片,2021年8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建什麼?加強重點領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必須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切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縮小城鄉發展差距。
方案既聚焦“硬件”又突出“軟件”,提出加強道路、供水、能源、物流、信息化、綜合服務、農房、人居環境等農村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和鄉村治理。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改善,取得了顯著成效,鄉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同時也要看到,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往戶延伸還存在明顯薄弱環節,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公共服務質量還有待提高,與農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差距。
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乾元鎮齊星村,工作人員為當地村民的太陽能屋頂光伏電站巡檢(無人機照片,2022年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徐昱 攝
“鄉村建設的一個基本目标是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水平、标準、檔次可以因地而異、高低有别,重點是保障基本功能,解決突出問題。”中央農辦有關負責人表示,鄉村建設行動的重點任務概括起來就是“183”行動:“1”就是制定一個規劃,确保一張藍圖繪到底;“8”就是實施八大工程,加強道路、供水、能源、物流、信息化、綜合服務、農房、農村人居環境等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3”就是健全三個體系,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和鄉村治理。
小廁所,大民生。方案提出,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落實方案要求,要健全專家技術服務隊伍,開展常态化改廁技術服務。對摸排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加強日常督促檢查。
鄉村建設也要順應數字化、信息化發展趨勢。方案提出,實施數字鄉村建設發展工程。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村生産生活深度融合,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天目山鎮九獅村村民在家門口洗菜(2020年10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目前,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探索。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駐四川省旺蒼縣東西部協作工作隊探索推出“旺蒼縣數字鄉村”示範平台,下放了57項審批事項,形成了一張政務服務大網,有效解決群衆辦事跑路多、産業服務成效低、村莊治理手段少等鄉村治理難題,用數字化手段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鄉村建設不僅包括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包括鄉村治理機制培育、鄉村産業可持續發展、社會公共服務和鄉村文化建設等。”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講席教授李小雲說,有序推進鄉村建設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人口、居住、産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公共服務等方面進行科學規劃、有序推進。
湖南省衡陽市耒陽市黃市鎮新生快遞鄉村服務站的站長胡夏在整理快遞(2021年11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
怎麼建?堅持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
“完善農民參與鄉村建設機制”“引導農民全程參與鄉村建設,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激發農民主動參與意願,保障農民參與決策”“完善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程序和方法”……從工作導向、實施機制到要素聚集,方案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體現“堅持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的理念。
這是2022年5月16日拍攝的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長慶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
解決農民群衆的問題,還需要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在推進鄉村建設中,農民群衆不僅是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參與者、建設者、監督者。方案強調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要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完善農民參與機制,把農民滿意作為衡量标準。”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斌說。
中央農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農民是鄉村生産生活的主體,搞鄉村建設關鍵是要把農民組織動員起來,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的實施機制。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用,才能引導農民全程參與鄉村建設。
雲南省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在廣場上休息(2020年5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鄉村振興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琦表示,農民可以幹的要盡量交給農民幹,比如農村廁所改造、庭院環境衛生和綠化美化等,這些農民戶内和房前屋後的事可以放手發動農民群衆來幹。政府重點做農民幹不了、幹不好的事,比如農村改廁涉及的供水保障和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的收集轉運和集中處理等。
突出農民主體作用,要激發他們自覺參與鄉村建設的内生動力。要健全農民參與鄉村建設機制,制定農民參與鄉村建設指導意見,編制完善農民參與鄉村建設指南,健全程序和方法,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組織帶動農民推進建設。
雲南省昆明市晉甯區福安村村民準備回家(2022年4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建成什麼樣?不搞大拆大建,保留鄉村風貌
方案指出,“嚴禁随意撤并村莊搞大社區、違背農民意願搞大拆大建”“不搞齊步走、‘一刀切’,避免在‘空心村’無效投入、造成浪費”“防止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拆建、大開發,牢牢守住防範化解債務風險底線”“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幹一件成一件,努力讓農村具備更好生活條件,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中央農辦負責人表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必須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逐步使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在目标上,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适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結合農民群衆實際需要,分區分類明确目标任務,合理确定公共基礎設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标準。
拼版照片:上圖為2021年9月8日,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木戛鄉哈蔔嗎村小學的學生在宿舍休息(新華社記者江文耀攝);下圖為2003年,哈蔔嗎村小學的學生在宿舍吃飯(新華社記者秦晴攝)。新華社發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城裡人”和“村裡人”共同的生活願景,也是推進鄉村建設的應有之義。
方案提出,注重保護,體現特色。傳承保護傳統村落民居和優秀鄉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鄉村特點,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鄉土氣息的鄉村風貌,防止機械照搬城鎮建設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如今,一些地方已經開始“一面是鄉愁、一面是煙火氣”的鄉村建設探索。在昆明市晉甯區福安村、宜良縣麥地沖村,當地政府通過和高校聯手,推動村集體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共同參股成立資産資源運營公司,提升村容村貌,将老院落、烤煙房改造成民宿、水吧、餐廳,逐步實現“利潤留村莊,房舍變客居”,還設置“鄉村CEO”崗位來培養鄉村振興專業人才。
雲南省昆明市晉甯區福安村村民在村裡一年一度的民俗活動上表演舞蹈(2022年4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未來美麗鄉村将呈現怎樣新圖景?根據方案,到2025年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取得積極進展,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顯著加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鄉村建設涉及領域廣、部門多,關鍵還是要抓落實。方案從責任落實、項目管理、農民參與、運行管護等方面提出鄉村建設實施機制。
如何确保鄉村建設行動取得實效?中央農辦負責人表示,圍繞強化鄉村建設“人、地、錢”要素保障,方案提出了一攬子政策支持措施。其中,包括從财政投入、金融服務、社會力量參與等方面,健全鄉村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明确中央财政、中央預算内投資、土地出讓收入、地方政府債券等支持鄉村建設具體要求,創新金融服務拓寬鄉村建設融資渠道,大力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投入鄉村建設。(參與采寫:胡銳)
來源: 新華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