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開始,鄱陽湖、洞庭湖、巢湖已相繼宣布進入十年禁捕期。今年10月起,太湖、洪澤湖也将結束繁忙捕撈的景象。
這意味着,中國五大淡水湖将步入史上最長的全面禁漁期,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産性捕撈。
為什麼要禁漁?根源在于日益緊迫的生态壓力。2019年,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跌至最差的“無魚”等級。
為什麼要10年?10年時間可為以“四大家魚”為代表的長江漁業資源,提供至少2-3個世代的保護期,使自然種群得以恢複。而對于江豚等以魚為食的大型動物來說,10年,則是它們長久生存的希望。
全面禁漁,對生态來說,是一次足夠的休養生息,自然會未來可期;對吃貨來說,隻是一腔難耐的口舌禁欲,自然有其他魚蝦代替;對漁民來說,則是一記必然的生計轉型,意味着要騰挪遷徙。全面禁漁,對漁業這一全産業鍊的上中下遊影響,正在随着倒計時的來臨全面開啟。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和以往關注東海禁漁一樣,關注這次一禁10年的太湖禁漁。這樣的關注,從今年最後一次太湖開漁期開始,觀察湖州最大魚市新塘碼頭的交易現狀;觀察漁民禁漁前的最後一網,以及他們從打漁到養魚的設想;觀察漁家樂老闆的退休和轉型;也會觀察太湖禁漁的頂層設計,解析太湖禁漁更深層次的考慮與用意。
十年起時,可能有困惑,有無奈,但十年之後,就會有更多理解,更多收獲。“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紅菱,水邊蘆葦青,水底魚蝦肥,湖水織出灌溉網,稻香果香繞……”十年之後,這曾經傳唱的太湖之歌,定會平添新的歌詞,并随着太湖美食的再度成群結隊,由心唱出口。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俞任飛 陳曦 文/攝
9月6日,太湖秋汛大捕第一日。
下午5點23分,船老大盧淦生滿載3.6萬斤新鮮漁獲,穿過41孔的百葉龍大橋,駛近湖州長興縣東的新塘港。
聲音變得嘈雜。碼頭上,叫賣聲、讨價聲,混着漁箱的拖動聲、吊機的操作聲,一度蓋過了盧淦生船後4台大功率柴油發動機的轟鳴聲。北岸,百米來長的堤壩上,近百家魚販星羅棋布,銀魚、白魚、刀魚、梅鲚魚、白蝦、大閘蟹……一衆時令湖鮮擺在顯眼處,人群被擠作一條快速變幻的色帶,在升騰的魚腥中穿梭。
這裡是太湖邊上規模最大的魚市,也是最大的梅鲚魚交易市場。在這個人口不到4000人的小村,有1000多名漁業相關從業者。今年開漁以來,從安徽、山東、江蘇等地蜂擁上百名收購商,已經搶着從80多條漁船上,買下逾1500噸鮮魚。
熱鬧被一紙通知打斷。
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無漁”的政策指導下,7月8日,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發布公告,決定于10月1日收回太湖漁業生産者捕撈權,停止一切捕撈作業。
今年,成了禁漁前,新塘魚市的最後一次豐收。
最後一個月
盧淦生的033号漁船還沒停穩,有膽大的魚販已經盯上了滿船漁獲。
一個身型略壯的小夥搶先一步,他提着半人高的魚箱大步一躍,亮眼的魚鱗從深色短T恤上跌落。船頭先是一震,還沒等得及站穩,他搶先占住兩盆好貨——刀魚和白條。今年梅汛期較長,過高的太湖水位影響了産量,魚蝦價格普遍上漲兩到三成。
熱鬧的交易。
男男女女陸續上船,靠港前剛整理出的三大筐白蝦成了搶手貨。身着連衣裙的胖大姐出手豪氣,上來就拿下一筐,船上兩個幫工擡起蝦筐過秤,大姐招呼工人下船,她是特意從周邊市縣提早趕來的販子,想趁太湖魚市最後一個月賺筆外快。
鑫哥(化名)的攤位正對着盧淦生的大船。他和朋友專程從安徽驅車前來,借着太湖魚市的盛名,推銷自家的白魚。“單價比老家貴上好幾塊,來回400多公裡,就是為了這點差價。”他來新塘擺攤已過十年,今年特意聯系老闆多進了些貨,打算再搏一把。
太湖開捕一周來,不少人心裡明白,這可能是最後的“狂歡”。
漁船一過,小劉的水産箱裡又添了新,八九尾肥碩的白條,在2分鐘内售空。兩位杭州來的大伯大媽,為了最後兩條的歸屬拌上了嘴。最後雙方各讓一步,一人一條。
26歲的小劉,已經是魚市上的“老油條”。他家上數四代,都是向太湖讨生活的漁民。2014年“漁民上岸”後,他進了縣裡的工廠打工。從今年8月起,他特意請了2個月假。
今年漁捕收成一般,但買主購買欲不減。不久前,就有客戶一口氣提走超過一千元的漁獲。
德清人劉姐,拉着丈夫還在攤鋪間兜轉,手裡的5個空桶還沒填滿,她眼神如鈎,往攤位上的水産盆裡打量。“來晚了來晚了,好多魚都買不到,個頭也比往年小了。”她暗暗後悔,打算多買些銀魚分包冷凍,好在臘月三十的年夜飯上,擺上一道口感軟滑的銀魚蒸蛋。
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起,新塘村和附近漁民開始在碼頭上擺攤賣魚。新塘魚市規模漸大,現已成為太湖邊規模最大的魚市。2018年開捕期間,銷售水産品超過8000噸,金額逾3000萬元。
從9月6日開捕到9月30日,對太湖漁民和老饕來說,這曾是最好的一個月。
搶貨的客戶。
給子女留點
14日下午4點半,碼頭旁二十米高的起吊臂放下,十幾分鐘後,梅鲚魚摻着冰塊被連箱吊起。新塘魚港迎來一天最忙碌的時刻。這條人與魚的生态鍊裡,有大大小小的角色。
杭師傅套一件純黑背心,額頭淌着大滴汗珠,坐在長條凳上大口喘氣。他和十幾個同事都是揚州一家雪糕公司的司機,9月雪糕進入淡季,還想創收的公司派他們到太湖邊,專運冷凍保鮮的冰塊。
太湖魚鮮多數不耐養,常見的太湖三白(銀魚、白魚、白蝦)和梅鲚魚都是出水就死,成活率不高。為了保證食材新鮮,冰塊成了最普遍的必需品。杭師傅是第一次來太湖邊送冰,這幾天幾乎都是連軸轉。“這趟送完,得連夜回廠裡拉冰,漁民第二天出航還得用。”杭師傅們要在6點前備妥超過5700塊大型冰塊,每塊約100斤重的冰塊就通過簡易滑道,進入新塘港82條漁船。
一邊的大型冷鍊車。
冰塊撐起新塘村最主要的漁業産業。按漁民的說法,每年撈上的太湖漁産,有高出九成是梅鲚魚。而這種10公分上下,體扁尾尖、肉質鮮嫩,生長周期不過一年的小魚,有八成會被曬成魚幹。
今年,人們依舊各司其職,但最火的一句話是:“今年是最後一年了。”
村裡人姚玉林一邊打着招呼,一邊看着碼頭上工人們上下卸貨,他跑了20多年魚幹生意,個中辛苦都藏在深深的皺紋裡。每天下午,載着一兩萬斤鮮魚的運輸車從江蘇發往新塘,經過保存、晾曬後,再進行銷售。
老姚身後,就是1300多畝的露天曬魚場,數百條曬網上的梅鲚魚被西沉的太陽照得發亮,叫人炫目。天氣好時,晾置一條梅鲚魚幹隻需一天半的時間,每5斤鮮魚合曬1斤魚幹。村民從8月初開始籌備搭網,大規模的曬制會一直持續到10月以後。
正在曬幹的梅鲚魚。
67歲的老林(化名)正往魚幹上鋪防水布,他是周圍的茄農,每年農閑時就來曬場打些零工。“不出意外,明天就能出貨,塞進40斤裝的蛇皮袋裡密封,再賣給外地老闆。”未來一個月内,新塘村将曬出超過200萬公斤魚幹,銷往山東、江蘇、河北等地。
曬場上的工人,多半和老林年歲相仿,“十年無漁”背景下,這多半是他們最後一年忙碌。“反正也幹不動了,給子女留點也好。”對于未來,老林的想法很單純。
晚上7點,小劉還有2條花鲢沒賣出去,他把魚托給了鄰攤,收工下班。頭兩天收成好時,他和父母一天能淨賺三四千元。聽說停漁的消息,一家人就生計達成新的共識:小劉回到工廠,繼續打工,父母則決定在其他支遊水系裡延續捕魚生涯,“靠水吃水,幹了幾十年,這一行是放不下的。”
走一步看一步
将近晚上6點,偉民飯店的招牌和百葉龍大橋上的路燈幾乎同時亮起。浙江長興太湖邊最紅火的漁家樂,宣布進入高峰時間。
“2斤梅鲚清炖,1斤半銀魚雪裡蕻爆炒,再要1斤醉白蝦,蒸4隻大閘蟹。”飯店老闆沈建南迎進一桌食客,口味很挑,點的菜大多指定由他主廚。
7月8日的“禁漁”通知發出後,消息很快傳遍了這個太湖邊的小村莊。開了23年漁家樂的沈建南當然也聽到了。稍後幾天,他陸續接到幾個老客電話,“張口就問,明年還有魚吃嗎?”
在偉民飯店,湖鮮是當仁不讓的主角。往年從5月允許釣魚、下籠、扒蚌後,飯店進入旺季,而開捕的9月,要占到全年營業額的30%左右。光9月7日一天,就有80多桌客人。
14日夜裡,飯店26個包廂照舊全滿,多數餐桌上都擺着一兩盤湖鮮。“白蝦30斤,銀魚也得毛40斤,一天下來,三白也得用掉100多斤。”沈建南記得,前幾天有桌客人,一口氣點了8盤魚。結賬時,不少人感慨,“明年就吃不到了”。
偉民飯店的名菜“蔥油白魚” 圖據大衆點評網友
沈建南出生在太湖邊,打過幾天魚,年輕也曾提着漁箱,在進港的漁船上穿梭、搶貨。他認得出本地魚,也能在幾十筐漁獲中,挑出最新鮮的好貨。他開始琢磨“禁漁”之後的出路,“太湖銀魚可以用其他地方養殖的,太湖白蝦隻能用海白蝦替代。”不過,前些年,他做過實驗,外地白魚的顔色發黃,口感始終“差點意思”。
漁期近半,他打算囤下半年的銀魚,再多備一些魚幹,頂上一段日子。“明年可能還好,以後會怎樣真說不好。”今後如何,沈建南也隻能模糊地表态,走一步看一步。
在新塘村周邊,大大小小的漁家樂還有20餘家。父親姚玉林在外收魚,28歲的姚森就在家負責打點姚玉林的飯店。太湖魚講究新鮮,出水即食,15年前,姚玉林的太湖酒樓就開在新塘口的一條水泥船上。“當時做餐飲競争小,在船上開飯店也有特色,有賞湖吃飯的噱頭,生意不錯。”最多時,一條船能坐幾十桌客人,一年盈利在50萬上下。
2007年,太湖大面積爆發藍藻。9月,湖州市政府作出決定,對太湖一帶的風景線進行整頓,姚玉林家的酒店也就地上岸。
這幾年,湖鮮價格整體趨高,但周邊酒樓越來越多,生意比過去難做不少。年初時,姚森就考慮過轉型,他和朋友在縣城考察了幾間店址,打算盤下一家做奶茶,但因疫情暫時擱淺。
沒了魚市,生計還要繼續。幹完這一年,姚玉林準備“退休”。老林和杭師傅計劃接着回去種地、送貨,沈建南和姚森還要守着這間餐廳,等行情轉好。
這條連接岸上岸下的生态鍊裡,大大小小的角色,也許都面臨轉型的考量。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