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扭傷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肢體損傷。扭傷是一種受傷方式的表達,而不是傷情診斷。故扭傷後的結果時輕時重,嚴重程度千差萬别。本文就如何判斷扭傷後傷情的嚴重程度展開讨論。
人們對腳踝扭傷這件事的看法大相徑庭
什麼是扭傷
扭傷(sprain):指間接暴力使肢體和關節周圍的筋膜、肌肉、韌帶過度扭曲或牽拉,引起損傷或撕裂損傷。
注意是間接暴力,擊打、墜落等屬于直接暴力,所造成的傷害通常不稱為扭傷。
踝關節結構
踝關節由胫骨、腓骨遠端及距骨組成。骨骼之間依靠韌帶連接以維持關節穩定性,故關節的活動範圍是有限的。任意方向過度活動關節均可能造成骨骼韌帶損傷。
胫骨最遠端内側突起稱為内踝,内踝與距骨内側面由扇形張開的韌帶連接,稱為“三角韌帶”。
踝關節内側面結構
腓骨最遠端突起處稱為外踝,外踝與距骨、跟骨外側面由多條韌帶連接。
胫骨腓骨遠端貼近處也由韌帶連接,稱為“下胫腓聯合”。
足背外側最突起處稱為第五跖骨基底部,常因踝關節扭傷造成骨折。
踝關節外側面結構
踝關節扭傷方式
踝關節常見扭傷方式包括内翻、外翻、旋後。每一種方式造成的損傷各有不同。
内翻損傷:造成外踝結構損傷
外翻損傷:造成内踝結構損傷
内外翻示意
旋後損傷:旋後的概念是指“把腳底朝上翻的趨勢”,當然這隻是一種“趨勢”,真的翻過來不大可能。比較容易造成多處結構損傷。
旋後示意
踝關節生物力學複雜,還有好幾種損傷機制,因為相對罕見,本文不做進一步贅述。
踝關節扭傷嚴重程度的自我判斷
粗略可分成5種情況:
1、傷後略疼痛、無明顯腫脹。通常提示踝部軟組織輕微拉傷。可先自行局部冷敷,擡高患肢,盡量少走路負重。觀察2-3天後通常會緩解,如不緩解甚至加重再就醫。
2、傷後痛感明顯,局部腫脹,但沒有關節變形(注意變形是指畸形,是骨折的專有體征,軟組織損傷一般不造成變形)。提示踝關節韌帶損傷,需要制動休息,必要時由專業醫師判斷嚴重程度。
3、局部腫脹劇烈,蔓延至足背甚至足趾,沒有關節變形。可能存在撕脫性骨折(指小塊骨折片脫落,通常由韌帶牽拉造成,一般不導緻變形,需要X光檢查發現),需就醫。
4、踝關節不一定腫脹,而足背外側腫脹明顯。可能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需就醫。
體表腫脹示意
5、踝關節變形。提示嚴重移位骨折、關節脫位,需立即就醫,需要手術治療。
關節骨折脫位示意
1級可自行冷敷觀察,多數能自愈。2級可先自行冷敷,制動休息,護踝保護。如不好轉再就醫。3、4級需要就醫檢查治療。5級需要立即就醫。
踝關節扭傷常用治療方法
1、支具固定:分成軟性支具和硬性支具兩種。适合于1-2級損傷。
軟性支具指沒有硬質材料填充的支具或彈力繃帶,一般醫療用品商店有售。利用彈性材料對肢體加壓起到有限的固定作用,好處是服帖、佩戴舒适度較高,穿着可以走路。
硬性支具指塑料、竹藤等硬質材料制成的支具,具有接近石膏托的固定效果。缺點是不服帖,舒适度較差。硬質支具中的高端産品是行走靴,穿着後可行走,帶充氣功能的更是具有固定效果好、加速肢體消腫的優點。
2、石膏固定:從石膏的打法上可分成石膏托和管型石膏,适用于3-4級損傷。石膏托固定效果相對差,好處是可以用于腫脹程度嚴重的情況;相應的,管型石膏固定效果好,但因為四周封閉,不能用于腫脹劇烈時期,因為可能壓壞血管、神經。故早期腫脹劇烈時先應用石膏托,腫脹減退後再用管型石膏。
3、手術
5級及嚴重的4級損傷需行切開複位内固定手術(俗稱打鋼釘),保守治療可能留下殘疾。
經久不愈的3級損傷需要行關節鏡下韌帶修複手術(微創手術)。
具體手術适宜應咨詢骨科專科醫師。
踝關節扭傷多久能好
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除了1級通常2周左右可以痊愈以外。2級大約需要4-6周,3、4級8周以上。5級損傷手術恢複期可能遷延半年。
影響痊愈時間的原因:
1、制動固定時間太短,過早負重。
2、既往反複損傷。
3、手術後未正規康複訓練。
總結
踝關節扭傷是日常常見的肢體損傷,踝關節扭傷不僅是“傷筋”這麼簡單,有時可能造成骨折、脫位等嚴重後果。對踝關節扭傷的不重視,以及不正規的治療可能導緻病情遷延不愈。嚴重時導緻永久性關節不穩定、反複扭傷,甚至緻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