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二小百旺校區高年級學生帶領一年級學生做眼保健操。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增補衛生老師、開設護眼課程、配備視力矯正器、嚴格限制電子設備的使用……随着北京市各區縣的近視防治方案相繼落地,不少學校也各出新招,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小眼鏡”防治辦法。如何從學校層面開展近視防治工作?在教育信息化加快的背景下,如何做到多媒體教學和護眼的平衡?怎樣實現家長與學校的聯動?記者實地到北京市海澱區、東城區、豐台區部分中小學一探究竟。
多區教委支招防治“小眼鏡”
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近視患者達6億,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學生的近視率也接近40%。一份由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的《2018年中小學生近視相關因素調查報告》也指出,近視學生占78.96%,其中高度近視占7.09%。
“除遺傳因素外,手機、IPAD等電子設備的頻繁使用、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等都是近視的誘因。”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眼科主任李莉表示,8到10歲,是孩子生長發育比較快的階段,這段時間不合理的用眼習慣等容易導緻孩子出現近視。10歲到12歲的學生,由于正處于小初銜接階段,學習壓力逐漸加大,導緻近視發展相對較快。
為防治中小學生近視,今年下半年,教育部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八部門制定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将納入政府績效考核。
9月開始,北京市各區縣教委也相繼出台防治辦法。記者從北京市海澱區教委了解到,目前,海澱區将近視眼防控工作納入區政府教育督導中的“普通中小學校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專項督導工作”指标體系,施行三級防控近視預警警示機制,通過查閱連續的相關數據、進行師生的問卷調查及面對面訪談等對學校的視力保護和近視眼防控工作進行督導,并指導學校進行相應的整改。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東城區已啟動區級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行動。東城區教委表示将要對視力不良檢出率連續三年上升的學校進行問責,并明确提出,2023年,力争實現東城區中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
“豐台區衛生、教育兩部門聯合編制的《豐台區中小學生健康教師家長手冊》,已在開學初發放到小學一年級新生家長的手中。面向學校,教委已下發《豐台區中小學生常見病防控日常督導表》,要求學校校醫和主管領導日常對學生的常見病防控措施進行自查和通報。”北京市豐台區教育和衛生系統相關負責人介紹。
是否使用電子産品開展教學受争議
“食指按壓穴位的時候,其他四個手指頭要放松;要跟着音樂節拍按,不要搶拍,幅度不要太大……”9月27日上午11時,在中關村二小百旺校區一年級教室裡,來自該校六年級的4位學姐學長走進教室,帶着“小豆包”們一起做眼保健操。隻見一位學姐走上講台,面向學生進行動作示範,其他高年級學生則不時地在學生座位旁走動,及時糾正錯誤的動作。
這樣的場景每一天都會在中關村二小一年級的教室上演。中關村二小衛生工作負責人路長龍介紹,為了幫助一年級學生盡快掌握眼保健操的規範動作,該校六年級學生代表與一年級各班“大手拉小手”,每天11點和下午2點20一同做眼操。每個班級裡,還張貼視力檢測表,并在地面标記了視力檢測線,幫助學生随時了解自己的視力情況;同時給學校每個校區新增了一名衛生老師。
新學期,不少學校針對近視防治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并開展了各具學校特色的活動。記者探訪了解到,不少學校為低年級學生配備了視力矯正器,規範坐姿;發放《愛眼日記》,督促孩子及時記錄,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也有學校開展與愛眼有關的主題活動,普及愛眼小知識。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後勤部主任王傑表示,規範孩子健康用眼需要從點滴做起。“學校明确對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提出要求,在校期間及時糾正孩子的寫字、讀書姿勢,班主任要每周輪換一次座位。”
出于學生視力保護考慮,不少學校對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進行了限制。電子設備應該用多久?學校各執一詞。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規定,老師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屏幕教學時間不允許超過15分鐘。而北京教育學院附屬豐台實驗學校則規定“一二年級禁用PPT,其他年級限時使用PPT教學。”
王傑不建議在低年級段過多引入新媒體輔助教學。“學校要有意識地減少其使用頻率,适當回歸傳統的教學手段。盡量不布置需要在手機、電腦上完成的作業。”
北京教科院豐台學校校長張廣利認為:“多媒體教學有兩面性,一方面能提高課堂效率,讓孩子感興趣,另一方面确實對學生視力造成影響。十歲以前,孩子的眼睛還沒有發育成熟,這個時候整天讓孩子看黑闆、看熒光屏是不行的。”
也有學校老師表示,信息化教育逐步推薦。利用電腦等智能硬件輔助教學已成為趨勢。多媒體使用不可避免,未來可能會更加頻繁。
很多中小學校已将每天兩次眼保健操時間納入課表。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近視防控需轉變理念、家校協同
專家表示,近視防治手段隻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轉變理念:學校要切實減負增效;家長應擺正心态,理性選擇課外培訓,減輕學生負擔。王傑認為,要做到從根本上緩解視力問題,一方面還需要家校轉變觀念,配合進行減負增效;另一方面,學校和家長也要鼓勵孩子盡可能遠離電視、電腦等電子設備,走出戶外,接觸大自然。
學生近視防控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協同。北京教科院豐台學校校長張廣利曾做過調研,發現假期開學返校後,學生視力沒有升高反而降低了。“孩子們近視的一個重要誘因就是電子設備和屏幕的侵害。孩子在家玩手機、看電視,而家長管控不到位,這些因素是學校不可控的。”
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衛生老師程連蕊也表示,學生視力防控僅僅依靠學校單方面力量是不夠的。“回到家之後大量的校外作業、補習班,連周六日都不休息,會對學生視力造成很大影響。”花家地實驗小學設置了“家委會”和“專家大講堂”,每個月都有講座等活動,程連蕊發現,家長慢慢也在重視,這讓工作順利很多。
案例1
“視力矯正繩”提醒學生規範坐姿
探訪學校: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
“下課啦!拉開窗簾通通風,換書喝水上廁所……”一節課剛結束,花家地實驗小學獨特的下課鈴聲響起。這是學校特意錄制的,為了阻斷老師們占用學生下課時間,同時提醒同學們把視線從黑闆和書本中移開,進行課間活動。
除了鈴聲設計,該校還在學生視力防控方面花了很多心思。硬件設置方面,教學樓每層樓道裡都有視力檢測燈箱,方便邊緣視力學生的追測,由學生中選出的“小幹部”負責組織,每個月追測一次;每個教室都設置“身高桌椅測量尺”,可将桌椅高度依照對應刻度調節到最适合的位置;學校給低年級的孩子每人都配備了視力矯正器(也稱視力架),針對高年級同學則試用了“視力矯正繩”并計劃推廣使用,矯正繩一段斜挂在脖子上,另一端挂在拇指,學生坐姿良好時繩子才會繃直,以此來提示學生保持“一尺一拳一寸”。
此外,花家地實驗小學還在教學環節把控學生的用眼時間。例如,要求每節課上老師使用多媒體大屏幕的時間不能超過15分鐘,超時則會被學生提醒;盡可能減輕校内作業負擔,一二年級不留筆頭作業,高年級學生回家寫作業的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此外,學校設置了家委會和專家大講堂,針對視力、肥胖等問題向家長開展講座。
據悉,該校啟動這些近視防控措施已經有三四年時間。去年該校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是51.22%,今年是48.15%,下降3.07%。但在該校衛生老師程連蕊看來,相對于學校付出的努力來說,不良視力檢出率下降的程度不是特别理想。“要想把學生視力搞上去,僅依靠學校單方面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家校聯動。”
案例2
家校配合保護孩子視力
探訪學校:方家胡同小學
“本學期開始,學校所有需要在電子設備上完成的讀、寫作業全部取消。”方家胡同小學德育老師周芳介紹,以英語為例,過去老師會要求學生在APP上完成一些跟讀的作業,現在則改為讓孩子聽錄音、看紙質書閱讀,由家長監督完成。據了解,方家胡同小學一直十分注重學生的視力保護,除了推出了每天做三次眼操、定期調節學生桌椅高度、召開防治近視主題班會、教室安裝護眼電燈等舉措保障孩子在校期間的用眼衛生,學校還積極争取家長的配合。周芳表示:“防近工作需要家校協同。”
該校三年級學生家長小虎媽媽上學期就因為孩子的視力問題被校醫約談,她回憶:“假期裡孩子由老人照顧,沒有注意視力保護,長時間看電視和手機。開學學校測視力時,發現小虎視力明顯下降。校醫提醒我孩子眼睛處于邊緣視力,家長在家需要做好監督,并對孩子的坐姿、電子産品的使用時長等給出了具體建議。”周芳表示,學校開學初和年末都會進行視力檢測,重點關注近視的新發率和恢複率,對邊緣視力的孩子進行跟蹤随訪并給家長發出警示信,與出現視力問題的學生家長一對一溝通。“班主任有時還會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在家學習的環境,如果發現光線、書桌等不利于孩子視力健康會提醒家長。”
從上學期開始,學校建議家長上網下載眼保健操和愛眼體操的視頻,發動家長監督孩子在家裡做眼保健操。同時,學校下發《預防近視親子信》,要求學生向家長宣傳保持正确讀寫坐姿、選擇良好的用眼視覺環境等防近要求。家長還需要通過照片、文字等形式向班主任老師反饋學生在家的用眼情況。周芳表示,為了提高家長的積極性,學校評選班級愛眼小标兵、舉辦眼保健操比賽等,讓家長看到學校對近視防治的重視,并在每年家長會上重點宣傳。盡管家長十分配合學校工作,但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有時會有所放松,學校需要不斷地提醒家長,實現經常性的溝通反饋,而班主任老師是這項工作的重要紐帶。因此,方家胡同小學自本學期起單獨把近視防控作為教師的評優考核項目,鼓勵教師争取家長的協助,共同保護孩子視力。
■ 聲音
做教育切忌形式主義。在近視防控工作中也是同樣,要注意把控科學性、時效性、針對性,注重一個做法到底有什麼效果,并對不同學生近視情況針對性分析。
——北京教科院豐台學校校長張廣利
視力最好的防控措施是保證戶外活動,最理想的狀況是做到每天戶外活動三小時。但目前有些學校迫于學生數量和學校場地的限制,無法完全達到這一要求。建議家長,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上下學盡量讓學生步行,這也算作戶外活動,對眼球放松有好處。
——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實驗小學衛生老師程連蕊
■ 支招
定期進行視力檢測篩查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眼科主任李莉
建議家長定期給孩子做視力篩查,了解孩子的屈光狀态,即有沒有發生近視的風險,有沒有儲存生理性遠視。視力篩查在孩子滿6個月後就可以做,如果懷疑有問題,需三個月複查一次,如果沒有問題,一般是一年一篩查。
近視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對于已經出現近視、遠視或者是散光情況的孩子,一定要帶孩子到醫院來做檢查,聽從醫囑。學齡的孩子,特别是低齡的孩子,近視度數是會增長的,一是和眼球的發育有關;另外,也和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增加有關。随着年齡增長,課業負擔加重,除了看書更多,現在的學生很多作業都需要在電腦上完成,也會增加眼睛的負擔。
需要提醒家長,如果父母是高度近視的,孩子近視的幾率會更高,發生近視的年齡也會比同齡人早。但如果家長能夠提前引起重視,多做戶外運動,注重用眼健康,發生近視幾率會相對降低,近視年齡就會推後。(記者 方怡君 馮琪 馮倓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