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五指山特産簡介

五指山特産簡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1 18:09:58

什麼是文化遺産?

什麼是自然遺産?

什麼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産?

很多時候小夥伴們都傻傻分不清楚……

“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源自“文化遺産日”

設立在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從2006年起設立

2017年起調整為“文化和自然遺産日”

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

2022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是6月11日

主題是“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

什麼是文化和自然遺産?

文化遺産包括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物質文化遺産包括文物、建築群、遺址等。

非物質文化遺産包括傳統曲藝、美術、節慶等。

自然遺産包括自然地貌、地域等。

非物質文化遺産

非物質文化遺産簡稱非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産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共分為六大類:

(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美術、(梅花篆字)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

(三)傳統技藝、醫藥和曆法;

(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五)傳統體育和遊藝;

(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産。

你知道嗎?據統計,五指山市現有非遺代表性項目23項,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1項,國家級4項,省級6項,市級13項。

今年6月11日

五指山市将下列14項非遺文化

搬進三亞南山非遺節,快一起看看吧

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國家級)

黎族的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是海南省黎族婦女創造的紡織技藝,約3000年曆史,曾作為“歲貢”珍品。在長期的實踐中,黎族婦女不斷完善技藝形态,提高技藝水平,形成了紡、染、織、繡四大技藝類型,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技術體系。2006年5月20日,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名冊)中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五指山特産簡介(邂逅五指山非遺)1

黎族竹木器樂(國家級)

黎族竹木器樂,曆史悠久。清代康乾年間最為盛行,主要流傳于海南省中部五指山南麓的黎族聚居區。主要有唎咧、口弓、鼻箫、拜、筒勺、叮咚、灼吧、獨木鼓等。黎族竹木器樂是黎族人最為喜愛的樂器,并廣泛流傳至今。黎族竹木器樂是黎族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器樂,是黎族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民間音樂中的一朵奇葩。

2008年06月07日,黎族傳統樂器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五指山特産簡介(邂逅五指山非遺)2

海南苗族盤皇舞(國家級)

自古以來,海南苗族把“盤皇”視為超自然、超人間及靈魂不滅的神袛,出于對“盤皇神”的敬仰和崇拜,苗族先民對其進行拜祭,祈求豐登和庇護,在拜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祭祀之舞——海南苗族盤皇舞。并在不斷發展中逐漸由祭祀舞蹈,演變為海南五指山地區苗族民間獨特的傳統舞蹈,成為五指山地區群衆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形式。2021年,海南苗族盤皇舞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五指山特産簡介(邂逅五指山非遺)3

黎族舂米舞(省級)

舂米舞是黎族婦女在長期的勞動過程中逐漸發展形成的一種勞動舞蹈。五指山市一位舂米舞傳承老藝人講述:舂米舞在清代之前就已産生,在沒有形成舞蹈之前,僅作為通過敲打而産生聲音傳遞黎族婚慶信号的一種方式。在當時,黎族人深居山區,在舉辦婚慶之時,為了告之周邊臨近村寨子的村民,前來飲酒慶賀,當時有人發現舂米時撞擊舂桶的聲音可以傳播好遠,于是采取了這一方式傳遞婚慶信号,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習俗,于是這種作法逐漸被其它村落采用。在其演變的過程中,這種方法發生變化,村與村之間舉辦婚慶活動時,也利用敲擊舂桶聲音的大小強弱比較陣勢,看哪個村敲得最響,哪個村的舂桶就最多,由此,這種活動便逐漸成為一種習俗。

五指山特産簡介(邂逅五指山非遺)4

但随着社會的發展,舂米舞也在不斷地改進,它的跳法和打法也漸漸地豐富起來,傳承至今它已成為五指山市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節目内容之一。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該技藝,五指山市在宣傳推廣、傳承活動、記錄等方面進行傳承和保護工作。

2005年,黎族舂米舞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黎族傳統骨傷療法(省級)

黎族傳統骨傷療法是黎族人民為健康生存不斷地與自然反複鬥争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過漫長的曆史發展,逐漸形成了寶貴醫藥,它為黎族人民的健康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黎族的醫藥都是借助口傳手授的方式傳承民間醫藥知識,一直以來都是家族傳承的方式沿襲下來。黎族傳統接骨醫藥為黎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提供了健康保障,同時也成為了中華民族醫藥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黎族傳統骨傷療法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五指山特産簡介(邂逅五指山非遺)5

海南苗族招龍舞(省級)

招龍舞産生于早期民間祭祀宗教文化活動,是苗族遷入海南島後,在特定的生活環境和生産勞動中,經過漫長的曆史發展積澱而形成的。該舞蹈表演形式獨具特色,保留和傳承苗族原古的宗教文化,具有原生态文化的基本特征,富有民間傳統舞蹈的藝術特色,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為了祈求平安健康、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安居樂業,自古以來,苗族進行着招龍舞,希望招回水龍後,人畜興旺、五谷豐登。

五指山特産簡介(邂逅五指山非遺)6

招龍舞活動具有濃厚的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它是群衆自發組織的一種民間活動,具有深厚的群衆基礎,在苗寨中群衆自由參與活動,豐富了文化生活,這對于保護和傳承招龍舞民間舞蹈活動,為促進海南苗族民俗文化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5年,海南苗族招龍舞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黎族共同舞(省級)

黎族共同舞(團結舞)又名跳鑼舞,是海南五指山“合畝制”地區民間傳統舞蹈,由五指山市毛陽鎮毛棧村委會方滿村村民傳承至今。共同舞形成于早期原始社會,每當人們遷入新宅的就會敲起鑼鼓,全村不管男女老少都跳起共同舞,新宅建成并祈求全村人畜平安、人丁興旺、五谷豐登。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習俗。該習俗一代代沿襲至今。共同舞這種保留和傳承了原生态的民間傳統舞種,是黎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内涵,對研究黎族社會曆史的發展和黎族民間傳統舞蹈藝術具有重要價值。2007年,黎族共同舞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五指山特産簡介(邂逅五指山非遺)7

海南苗族民間刺繡、蠟染傳統手工技藝(市級)

海南苗族的刺繡、蠟染傳統手工技藝是由古代湘桂和西南的苗瑤民族在明代落籍海南島時被帶到島上來的,流傳發展至今已有千百年的曆史,經過不斷發展,在海南已自成體系。刺繡是針線刺繡的一種,而蠟染則是将蜂蠟加溫後在布料上點塗的工藝,兩者獨立又相互聯結,造就了本民族較高的審美風格和藝術價值。2011年,此技藝入選五指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五指山特産簡介(邂逅五指山非遺)8

黎族民歌(市級)

黎族的民歌是一朵絢麗的藝術之花,它是黎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千百年來吟唱至今它已形成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歌曲,有較強的群衆基礎。黎族民歌題材廣泛,内容豐富,歌調較多優美動聽,它包括黎族的曆史人文、風光景色、勞動生産、時政世态等内容,脍炙人口的《久久不見久久見》等歌曲均為黎族民歌。黎族民歌已成為記錄時代,反映生活,歌頌美好理念的樂曲,是宣傳海南文化旅遊的重要形式之一。2014年,黎族民歌入選五指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五指山特産簡介(邂逅五指山非遺)9

苗族民歌(市級)

苗族民歌是海南省五指山地區苗族民間獨特的傳統民歌,主要流傳于海南中部的五指山苗族聚居地區。苗族民歌在海南存續約300多年,主要采用苗語方言來演唱,歌詞多為七言一句,四句一段。苗族民歌題材極為廣泛,内容豐富多彩。它反映苗族人民生活曆程、審美情趣,體現了苗族人民審美觀和價值觀美學觀點。苗族民歌不斷發展,并不斷賦予新時代健康的内容,逐漸成為一朵純樸自然的民族藝術之花,是海南苗族獨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海南苗族民歌入選五指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五指山特産簡介(邂逅五指山非遺)10

苗族五色飯制作技藝(市級)

“五色飯”是一種用山欄米制作的有色食品。在制作過程中除了白色免以染色外,其黑、黃、紅、藍四色分别取之楓葉、黃姜、紅草、藍草汁液,選用優質山蘭糯米分色浸泡後再用木桶蒸制而成,蒸熟後的“五色飯”色彩豔麗,味美可口。2016年,海南苗族五色飯制作技藝入選五指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五指山特産簡介(邂逅五指山非遺)11

黎族傳統釀酒技藝(市級)

黎族釀酒曆史久遠,瓊島黎族先民早就會用安石榴釀酒(即椒酒) 。黎族釀酒技藝獨特,而且酒類繁多,常見的酒有:山欄酒、椰子酒、槟榔酒、菠蘿蜜酒、荔枝酒、蕃薯酒、木薯酒、玉米酒、甘蔗酒、芭蕉酒、南瓜酒等。黎族傳統釀酒主要有兩種釀法:一種釀造酒,是将物質放入酒罐裡隔絕空氣讓他發酵而成的酒;一種是蒸餾酒,将原發醇液用炊蒸設備加熱至沸點達到100℃左右,由物質本身的成分蒸餾出的酒。甘醇美味的黎家山欄酒,即用黎族傳統釀酒技藝制作而成。

五指山特産簡介(邂逅五指山非遺)12

黎族的生活離不開酒,節日活動、婚喪嫁娶、遷入新居,還是生育、社交和舉行宗教活動,以酒為禮,敬酒對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酒文化。2021年,黎族傳統釀酒技藝入選五指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黎族傳統制茶技藝(市級)

黎族的飲茶習俗,曆史悠久,而黎族傳統制茶技藝是黎族茶文化的重要内容。明代正德六年(公元1511)唐胃《正德瓊台志》中就有海南早期茶事的記載,五指山水滿茶就已經作為海南茶類中至高無上的貢品茶來進貢給朝廷。在高海拔、低緯度的海南五指山水滿鄉,孕育着優良的茶葉品種,通過黎族傳統制茶技藝制作出的紅茶、綠茶等茶湯甘醇鮮美,享譽省内外。

五指山特産簡介(邂逅五指山非遺)13

五指山黎族飲茶、制茶代代傳承。2021年,黎族傳統制茶技藝入選五指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黎族藤編技藝(市級)

早在新石器時代,黎族先民已普遍懂得用藤竹編織生活所用的各種器具,且黎族滕竹編織技藝精湛,分為砍藤、劈藤條和煮藤條、晾曬、編織等工序,編織出的藤器十分精美。唐代成為朝廷貢品。滕竹編織器具,為黎族群衆廣泛使用,一代代傳承至今,演繹了我國民間手工技藝的發展曆史,凝聚着黎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黎族藤編技藝入選五指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五指山特産簡介(邂逅五指山非遺)14

“非遺”需要我們保護

更需要我們傳承

6月11日,快來一起感受非遺魅力吧

原标題: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丨邂逅五指山非遺,你都了解TA們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