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說中原官話被誤認為是河南人?中原音韻的流域寬廣,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皖北說中原官話被誤認為是河南人?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原音韻的流域寬廣
八、東北與河北省唐山一帶的河南方言遺存
同樣是遷徙,所不同的是河南移民不占主體,形成的隻是河南方言的字詞,而沒有中原方言的韻味。屬于這種情況的主要在東北與河北省的唐山一帶。
東北及河北省唐山的方言裡,有中原音韻的成分。從17世紀起至19世紀末,黃河下遊多次連年遭災,破産農民不顧清政府禁令,成千上萬的人冒着被懲罰危險,先後在3個時期進行大規模地“闖關東”。史稱,“闖關東”者90%以上是山東人,約5%是河北人,約3%為河南人。其中,山東人中的魯西人與河南人是操中原音韻的,他們把河南話帶到了東北。以遼甯為代表的東北話比較憨,短促有力,像小鋼炮,嘎巴脆,不扭捏,太多原生态。有時候有一點愣二巴叽的,但透顯着村屯農民的智慧。這些都與豫東、魯西所說的河南話特點相似。有的話還有大舌頭、嗑巴,如“嗯呐”之類,是中原官話中“兒化音”的尾音之拐彎兒。周立波譏諷東北人嚼大蒜喝咖啡。其實,遼甯等地的方言,是一種鄉音,是一種獨有的美。例如:吃香(吃得開)、急眼(急了)、可勁造(不加限制地吃和用)、膈應人(使人覺得煩惱不快活)、麻(利)溜兒的(:快點;克裡馬擦)、日頭(太陽)、出門子(姑娘出嫁)、夜個兒(昨天)蠍虎(厲害;說話大聲、誇張)、脖立蓋兒(䏽老蓋兒,指膝蓋)、老鼻子了(很多)、艮不(拉叽)溜丢的(指食物堅韌而不脆)、海了(多)。
與遼甯比較近的河北唐山,與這裡的話有的很相似。最有代表性的話是東北及唐山人說“中”(或“沾”),這是河南人的标标簽。在趙麗蓉以及東北人鞏漢林、潘長江 所說的小品裡,時常會聽到。再一個是“得勁”,在東北人演出的節目裡,就不時地會蹦出來。如:山東衛視2019年春晚,幾個東北人說的一個小品,就有此詞。不過,聲調是不同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