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位于山東聊城市位山灌區的位山濕地公園,昔日黃沙漫漫,如今草長莺飛。 本報記者 吉蕾蕾攝
打造節水、高效、生态型現代化灌區 用好黃河每滴水
農村水利設施對抵禦自然災害,改善農業生産、農民生活、農村生态環境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黃河流域大力推動新型灌區建設,打造節水、高效、生态型現代化灌區。如今,黃河流域及下遊引黃灌區内700多處大中型灌區灌溉面積達1.26億畝,有力推動了灌區百姓生産生活條件改善,促進了我國糧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
深秋時節,位于山東省慶雲縣的嚴務水庫波光潋滟,這方來自黃河的甜甜“客水”,激蕩着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70歲的王景奎對過去“吃水貴如油,輩輩為水愁”的日子記憶猶新,他生活的嚴務鄉王皇村是全縣有名的“十八苦村”之一,“吃水又苦又鹹,種地完全靠天,做夢都沒想到這輩子還能吃上‘甜水’”。
王景奎如今喝的“甜水”是通過引黃渠,輾轉200公裡,從齊河縣的李家岸灌區引來的黃河水。
近年來,黃河流域大力推動新型灌區建設,通過完善水利建設、保障飲水安全、加強灌區生态建設及信息化建設,努力打造節水、高效、生态型現代化灌區。如今,黃河流域及下遊引黃灌區内700多處大中型灌區灌溉面積達1.26億畝,有力推動了灌區百姓生産生活條件改善,促進了我國糧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
告别苦鹹水
農村水環境在改善
慶雲縣臨近渤海,屬典型海浸區,苦水區面積達242平方公裡,占全縣總面積的48%,雖然馬頰河、德惠新河、漳衛新河3條省管河道橫穿全縣,但由于經常幹旱而水量不足。
“缺水”曾是困擾慶雲縣發展的最大難題。為解決全縣人民的飲水問題,自1993年以來,慶雲縣集全縣之力開工建設水庫。以慶雲水庫為水源,慶雲先後建成日供水能力1.5萬立方米的水廠1座,鋪設管道500餘公裡,解決了苦水區151個村莊、10.5萬人的吃水困難。2009年,慶雲縣又将農村飲水工作的重點由“面的覆蓋”轉向“質的提升”,在建成中型平原水庫和實現“雙線引黃”的基礎上,對總水廠進行改擴建,為全縣鋪設主、支管道1600多公裡,到2010年10月份,全縣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至此,全縣徹底結束了“喝苦水”曆史。
黃河水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3年在黃河流域啟動飲水安全工程以來,先後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48094處。截至2017年底,通過實施飲水安全工程,為流域内66個地市(州、盟)、340個縣(市、旗)1.2億多人提供了水源保障,累計解決了沿黃農村9000多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有了小農水
“荒堿地”變“噸糧田”
水利是支撐河南省這個糧食生産大省的根基,也是國家糧食核心區建設的重要保障。“我們這裡是鹽堿地,以前小麥畝産隻有三四百斤,自從用上黃河水灌溉,鹽堿地全都變成了米糧川,現在小麥每畝能打千把斤,水稻平均每畝也在1400多斤。”剛剛收割完水稻的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祝樓鄉新城村村民祝忠民告訴記者,以前都是用井水澆地,井水硬度大、水溫低、容易泛堿,種出的稻米也不好吃,如今用黃河水澆灌出來的稻米,又黏又香,味道就是不一樣。
澆灌祝忠民家農田的黃河水,就是通過人民勝利渠,再從一号跌水處流入新磁河而來的。人民勝利渠于1951年興建,是黃河下遊的第一個大型引黃工程。20世紀70年代,通過原陽縣祝樓鄉的黃河分支新磁河,人民勝利渠又修建了引黃支渠。由于引來的黃河水攜帶着大量泥沙,沉澱後用來灌溉農田,保留了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這才使昔日低窪荒涼的鹽堿地變成了如今的高産穩産田。
“通過引黃灌溉工程的升級改造,灌區的灌溉面積得到恢複和增加,糧食生産能力得到增強,農田灌溉效益得到進一步發揮和提高。”河南省水利廳農水處副處長李立新說,據統計,改革開放40年來,河南省萬畝以上的引黃灌區從21處增加到52處,有效灌溉面積從145萬畝增加到1360萬畝,增加1200多萬畝,為河南省農業生産,尤其是提高糧食産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改革開放初期,黃河流域農村水利工作主要是為沿黃地區引黃灌區農業發展提供黃河水源,擴大引黃灌溉面積。經過4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黃河流域及下遊引黃灌區逐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引蓄提水工程,僅黃河下遊就先後修建、改建引黃工程97處,設計流量4328立方米/秒。随着供水量增加,灌溉面積不斷擴大,沿黃地區灌溉面積由初期的0.68億畝擴大到目前的1.26億畝。
美了生态
沉沙地如今“賽江南”
引黃灌區長期引黃造福當地的同時,也引進了大量泥沙,讓沉沙池區的群衆受到困擾。
站在黃河位山濕地公園裡,山東聊城市高新區顧官屯西程鋪村村民周廣霞說:“這個地方以前是沉沙池,池區沉沙堆積如山,生态條件非常差。一起風就漫天黃沙,莊稼也長不好,村民都很窮,很多人出去打工就不回來了,村裡根本留不住人。”
聊城市位山灌區管理委員會主任李其超介紹,黃河灘區、金堤河流域洩洪區、黃河故道西片區和北片區是聊城的4大集中連片貧困區。2016年7月份,位山灌區沉沙池旅遊扶貧開發項目正式啟動。如今,池區60.3公裡的棧道已修建完成,景點旅遊設施也在加速建設,沉沙池青山綠水之變已初見成效,風卷沙的場景一去不返。
曾飽受黃沙之苦的不隻是聊城,幾十年前,濱州市小開河灌區沉沙地也是漫天黃沙。如今,小開河灌區沉沙地濕地公園碧水蕩漾、沙鷗雲集。小開河引黃灌溉管理局局長王景元說,建濕地公園,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生态環境,“為了保護這片濕地,在幹渠兩側90公裡範圍内築起了5米寬的綠化平台,種植4排共計15萬棵适合當地生長的防護林。同時,采用遠距離輸沙模式,将黃河泥沙輸送到位于中遊51.3公裡處的沉沙池,集中沉積泥沙。”2017年12月份,小開河引黃灌區獲批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成為全國首個引黃灌區國家級濕地公園。
“農村水利設施能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對抵禦自然災害、改善農業生産、農民生活、農村生态環境等,具有重要的基礎保障作用,是促進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的保障。”黃河水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将繼續強化黃河流域農村水生态環境整治,到2020年,使坡耕地治理程度達到80%左右,防治水土流失大見成效。(記者 吉蕾蕾 實習生 毛均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