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09:11:51

殲-15是我國目前服役的唯一一型艦載戰鬥機。盡管在艦載戰鬥機隐身化的大潮下,艦載機将不可阻擋地向隐身戰鬥機的方向發展。但在可預見的未來裡,非隐身戰機仍将挑起大梁,殲-15也将肩負起主力艦載機的責任。從性能上看,殲-15憑借着後發優勢以及“側衛”家族的優秀的結構與氣動外形,與大洋彼岸的同僚F/A-18E/F相比并不落下風,甚至在某些指标上會有優勢。不過如果從一個老生常談但又經常被忽視的點——“人機功效”去看的話,殲-15對地勤來說并不算友好。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1

殲-15在航母上運作的諸多不便,人機功效略微不足

彈藥挂載與油料加注是飛機起飛前必須要進行的準備工作,在彈射器準備就緒的情況下,彈藥、油料這些後勤工作将對出動效率造成較大影響。與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第四代艦載戰鬥機,也是目前美國裝備的唯一一款非隐身艦載戰鬥機F/A-18E/F相比,殲-15的彈藥挂載與油料加注過程對地勤來說絕對算不上友好。F/A-18的加油口在機頭右側,比駕駛艙要靠前些的位置,地勤人員可以很輕松的将加油槍插入,和平時的私家車加油差不多。但殲-15的油箱加油口在右側機翼下,加油口朝下布置,意味着地勤需要在機翼下舉起加油槍向上對接,過程要麻煩很多。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2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3

殲-15和FA-18戰機加油對比

在彈藥整備上,對于空空導彈這種相對輕量級的彈藥各國一般采用人工挂載的方式。幾個挂點中最費事的當屬翼尖挂點,這個挂點比機翼下的挂點都要高不少。F/A-18的翼尖挂點大緻與地勤人員頭等高,還算相對好挂載些。但殲-15的翼尖挂點就比正常人頭要高多了,使得地勤不得不将導彈高高舉過頭頂才夠得着挂架,非常費事,身高不夠的話連挂架都夠不到。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4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5

另一個問題殲-15必須把挂架放下才可進行挂彈作業,否則由于機翼大部分折疊,最外面的翼尖挂點和居中的翼下挂架會随着機翼折疊而被翻折上去,無法進行挂彈作業。而F/A-18的機翼折疊部分較小,對翼下挂點沒有影響。我們在電影與照片中常常看到F/A-18可以密密麻麻的排列在航母兩側,但殲-15卻不能這樣。因為殲-15還需要考慮到為了挂彈作業放下機翼的空間,在排列上自然要松散許多,占據更多的甲闆空間。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6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7

殲-15的起落架也些許瑕疵。航母起降和在陸地機場上有很大區别,極短的跑道距離使得艦載機不得不以大角度近乎是拍在甲闆上着艦。再加上海上常年的鹽霧腐蝕,這對飛機的起落架提出了很高的強度要求。為了減少着陸時對起落架的沖擊,F/A-18采用了跪式起落架,起落架整體看起來像是一個人跪着的姿勢。而殲-15的起落架幾乎就是一根杆子杵着,這種結構抗沖擊顯然是不如前者的。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8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9

殲-15這些不便背後的原因源自蘇-27,但殲-15整體性能優秀

從上文可以發現,殲-15的問題幾乎都是由于其過大的體型而造成的,事實上殲-15和其俄羅斯的兄弟蘇-33是世界上最大的艦載戰鬥機。談到殲-15的體型就不得不追溯到“側衛”家族的長兄——蘇-27身上。源自蘇-27的經典機體即給了殲-15無與倫比的高飛行性能,繼承下來的肥胖身軀也給殲-15上艦帶來了這些諸多麻煩。這不得不讓人思考,蘇-27戰機貌似不是為艦載機而生。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10

殲-15有着長達14.7米的翼展,比F/A-18的12.3米長不少,也要高于F/A-18E/F的13.6米。大機翼給了蘇-27優秀的上升性能與低空低速性能,但對于艦載機,較長的機翼意味着占據更大的空間,在機庫空間一定的情況下攜帶更少的艦載機。因此殲-15不得不對機翼進行大折疊,折疊機翼覆蓋到了翼下挂架。而翼展較小的F/A-18可以隻折疊較少的機翼,翼下挂架不受影響。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11

重型的機體放大的不隻是翼展,機體高度也随之增高。殲-15機體高度5.9米,對應之下F/A-18E/F機體高度大概4.9米,兩者相差了整整1米的高差。因此機體離地高度殲-15也比F/A-18E/F高不少。在F/A-18上機翼基本和地勤頭部平齊,到了殲-15上就高了一大截,造成了人工挂彈和加油的不方便。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12

還有值得說道的一點是殲-15的起落架設計,從艦載需求角度上說這種長起落架設計是不适宜的,從路基部署上來說也并沒有什麼裨益,那為什麼蘇-27當初設計了這麼個起落架呢?蘇-27在原型機階段經曆過一次大改,大改前的原型機被稱為T-10,改後的被稱為T-10S。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13

在T-10原型機上起落架被設置在靠近機頭、座艙前方的位置,到了T-10S上就整整往後移動了3米,移動到了接近進氣口的位置,起落架也因此要承載更多的重量。這一調整出于對野戰機場使用的考量,一方面前輪帶起的細小物質更難被吸入進氣道,另一方面更短的前後輪距使飛機地面機動性更好,可以再更小的空間内轉向。後者對于艦載使用倒是一個優點。到了殲-15上基本不可能再去改這個起落架了,因為起落架位置的改動必然伴随着氣動外形的變動和機内空間的再布置,這需要很長的時間與資源。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14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15

這些問題要說嚴重也算不上大問題。挂彈與加油無非就是更不方便一些罷了,并不會對艦載機的戰鬥力造成什麼影響;起落架的設計雖然不合理,但也主要是增加了後勤維護的麻煩。大折疊機翼而導緻的低甲闆排列密度也許算得上是一個影響戰鬥力的問題,但影響艦載機出動率的因素有很多,彈藥的轉運,彈射器的效率等等。受其它因素的掣肘,在甲闆上排列盡可能多的飛機對出動率影響并不大。所以說,殲-15艦載機整體性能并沒有受到影響。

下一代戰鬥機這些小問題會迎刃而解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16

這些問題算不上緻命,而且平心而論對艦隊戰鬥力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但這些細枝末節關系到的是“人機功效”,對人員感受的優化,而且實實在在地造成了一些麻煩。因此出于提升官兵舒适度的考慮,這些問題還是需要得到解決的。而在之前曾披露的我國新一代隐身艦載戰鬥機上,這些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17

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新一代隐身艦載戰鬥機基本沿用了FC-31二号機的氣動布局和結構,可能根據需要對機體進行了些改動,網友們也稱之為殲-35。因此可以大緻用FC-31的一些數據套用到新型隐身艦載戰鬥機上。FC-31的翼展長11.5米,為了适應艦載需求,增加低空低速性能,降低艦載機着艦難度,艦載機的翼展可能會擴大到近13米,比殲-15的翼展要小了不少。這樣就可以将機翼折疊處設置在約1/3處,對翼下挂載作業不會造成影響。FC-31機體高4.8米,比F/A-18E/F還要低一些,機翼和地勤人員頭部基本持平或略低,外側挂點的挂載将方便許多,油料加注口也應該會設置在機頭的位置,方便油料加注。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18

起落架相較于殲-15也将短不少。“側衛”家族如果從側面看,到了前部會感覺機頭猛地擡起。駕駛艙所在的前半部分和發動機所在的後半部分完全不在一個水平面上。而蘇-27恰好把起落架設置在了離地最高的進氣口前方,起落架也不可避免地變得細長。而FC-31整架飛機基本在一個水平面上,前後起落架基本一樣長。不過從現在的照片來看,新型隐身艦載戰鬥機似乎并沒有采用跪式起落架,不過這也是可以根據需求改進的。較短的前起落架的抗壓能力已經比殲-15的長起落架進步了不少。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19

因此到了新一代隐身艦載機上,體型的縮小以及多年殲-15在航母上的運行經驗将會使其艦載設計更加合理,簡化加油挂彈的流程,提升後勤保障性并減少對甲闆空間的擠占。雖然是細枝末節的問題,但在航母出航的長期性下,任何小問題都會被放大并造成可觀的隐患。作為第一款根據我國自身經驗、自主需求而設計的艦載戰鬥機,任何一點上的優化都是中國式航母使用理念的反饋,對自身經驗的總結。

小結

殲15為什麼能成艦載機(殲15戰機有略微不足)20

盡管很多時候武器的人機功效問題看起來對戰鬥力的影響并不大,人員舒适性的考慮往往被放到了最末的位置。不過武器終究是要由人來操縱的。因此這些宏觀上微不足道但對人來說至關重要的問題有必要加以考慮。殲-15因為傳承自“側衛”家族的結構設計在這方面多有不足,讓後勤人員不得不吃些苦頭。不過随着新型隐身艦載戰鬥機的入役,這一情況将有望得到改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