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義務教育控辍保學情況說明

義務教育控辍保學情況說明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13:28:12

義務教育控辍保學情況說明?“控辍保學”攻堅戰今年春節,孫靜超(化名)回到了河北老家這次回來,他“洋氣”了不少,也不再擔心寒假作業和開學,每天和同樣務工回來的小夥伴吃飯、聚會、打遊戲……,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義務教育控辍保學情況說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義務教育控辍保學情況說明(控辍保學攻堅戰)1

義務教育控辍保學情況說明

“控辍保學”攻堅戰

今年春節,孫靜超(化名)回到了河北老家。這次回來,他“洋氣”了不少,也不再擔心寒假作業和開學,每天和同樣務工回來的小夥伴吃飯、聚會、打遊戲……

在這之前,孫靜超一心想離開父母和學校的管束,于是去年春節一過,當時讀初二的他便退學,跟着親戚去了河北保定。

孫靜超或許還沒意識到,在這個階段辍學更像是一場放逐。當他将自己放逐在教育體系之外,未來的路并不平坦。

所幸,目前像孫靜超這樣中途辍學的學生已大為減少。

據了解,2017年,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3.8% ,比2016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2017年我國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達到99.92%,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104.0%,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已超過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但義務教育階段辍學現象在少數地區仍存在,進一步控制辍學率、真正做到“一個也不能少”,仍是一場攻堅戰。

辍學多發生在初二、初三

細究起當時為何辍學,孫靜超也說不出什麼具體原因,隻是多次重複着“就是學不進去”“不想學”“沒意思”。

孫靜超說,他自小學起學習成績就一般,上了初中後,更是聽不懂老師講課,成績也總在下遊徘徊,他還時不時打架鬥毆、偷溜出學校玩,“又學不到東西,還不如不上”。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義務教育處副處長陳文濤說,2006年以後,特别是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建立和“兩免一補”政策實施以來,小學辍學率一直穩定控制在1%以内,除個别地區外,初中辍學率也一直穩定控制在3%以内。

但在一些貧困民族地區、邊遠山區仍不同程度上存在“辍學相對高發”現象。

陳文濤說,近年來辍學的原因、辍學學生的年級都發生了明顯變化,因貧辍學和因遠辍學的學生比例逐步降低,因學習困難而辍學的學生已占到大多數。

2016年有關統計顯示,流失學生中因厭學或學習困難而辍學的占60%以上,辍學學生主要集中在初二、初三年級。

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邬志輝分析,這些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較為複雜:一方面随着農村學校布局調整,轉學、換老師等導緻學習環境不穩定,不利于學生學習;另一方面,農村教育基本上模仿城鎮的教育模式,包括教材、教學方式等,這不一定适合農村學生,“教育是基于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的,農村孩子并不完全具備城市背景,對學習内容的理解就會很困難”,而随着初中學科增多和難度加大,學習困難的情況會比小學更為明顯。

辍學務工不是一條好走的路

辍學後的學生往往走上了外出務工的路。

自六年級辍學後,劉隆隆(化名)已打工8年,他在保定打過零工、在天津當過學徒,也吃過不少虧,還被人騙過不少錢。

如果能重新選擇,劉隆隆說他願意上學,“至少能少吃些苦,少走些彎路”。劉隆隆覺得,如果當時能有人拉住他、阻止他,“或許就不是現在這樣子”。

我國法律規定,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受到法律保護,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無正當理由未送适齡少兒入學是違法行為。“但現在也有些父母對孩子辍學不反對。”某鄉鎮中學退休教師孫權印介紹,因為有些農村父母覺得供孩子上學就像一場賭博,“錢花了,孩子考上好大學了,就賭赢了;錢花了,考不上,把大人坑了,也把孩子坑了,房子蓋不起,媳婦娶不起……他們急着改變眼前的狀況,考慮不了那麼長遠。”

中國教育科學院副研究員史亞娟說,辍學主要發生在老少邊窮地區、家庭經濟困難的孩子,如果這些學生再辍學,貧困就會代際傳遞,“即使這部分農村學生能夠進城務工,因為學曆低,學習崗位知識或者職業技能的能力差,隻能從事簡單繁重的體力勞動,收入不高,沒有前途,在城市中很容易被邊緣化。”

此外,史亞娟認為,義務教育階段辍學的學生年齡小,還沒有形成正确穩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入社會很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響,而成為問題兒童、問題少年。

控辍保學有待建立長效機制

為更好地開展義務教育控辍保學工作,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年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辍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指導各地完善控辍保學工作機制,針對學生辍學原因,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落實政府及社會各方控辍保學責任,切實保障适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确保實現到2020年全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的目标。

陳文濤說,教育部啟動了學籍系統與國家人口庫的比對機制建設工作,同時會同民政部共同開展了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專項行動,共摸排辍學留守兒童1.88萬名,勸返複學1.77萬名。

但一旦學生鐵了心辍學,勸返複學并非易事。

一位初中辍學生的母親向記者反映,她最初聽說兒子不上學時先是苦口婆心地勸,勸說無果就一頓痛打,但沒想到“孩子把自己反鎖在屋裡,兩天不吃不喝”,最後她也沒轍,便任他打工去了。對此,邬志輝建議父母平日應多關注孩子在學校的不良體驗,包括學習困難、打架等,“孩子有這種不良體驗不太會主動跟家長說,家長應該主動多去了解,多和老師溝通”。

在史亞娟看來,“目前來看,全國很多的村小和教學點教學質量明顯低于中心校,不少村小和教學點的學生進入中心校學習後成績差,跟不上,帶來辍學的隐患”。她認為,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應該建立幫扶機制,通過教師的個别輔導、學習小組的同伴支持等,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

邬志輝也認為,學校和老師在控辍保學上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學校可以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中加入些職業技能等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增加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陳文濤說,教育部将推動各地建立長效機制,完善辍學學生行政督促複學機制、入學聯控聯保工作機制、控辍保學動态監測機制、督導檢查機制和考核問責機制。同時,還将推動各地把幫扶政策“精準化”,因地、因家、因人施策。重點是通過提升農村學校教育質量、因地制宜促進農村初中普職教育融合、建立健全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制度等措施,解決好學生厭學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