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時,人會變得快樂,燃一盞香薰,看雪落……腦海裡浮現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今天便将岑參的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分享給大家。
關于作者
岑參(約718—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邊塞詩尤多佳作,與高适并稱“高岑”。
崔如琢《忽如一夜春風來》
亞明《白雪歌》
賀成《岑參詩意圖》
劉大為《岑參詩意圖》
李瓊久《千樹萬樹梨花開》
宋雨桂《忽如一夜春風來》
崔如琢《千樹萬樹梨花開》
溥儒《白雪歌》
劉大為《輪台東門送君去》
戴敦邦《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謝振歐《白雪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将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詩歌賞析
之前給大家介紹過以王孟為代表的盛唐山水田園詩派,與此相并立,盛唐還有一個邊塞詩派。這兩派的劃分是相對的,因為盛唐詩人往往風格多樣,其詩篇不能被完全歸入哪一派。比如山水田園詩人王維,他的邊塞詩也寫得非常出色。 嚴羽《滄浪詩話》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谪、行旅、離别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邊塞詩在唐詩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事實上,唐代邊塞詩的數量之多,在中國詩歌史上恐怕是空前的。一方面是因為唐代國力空前強大,統一帝國不斷有拓邊和守邊的征伐戰争,而幕府制則讓無數文人有機會進入邊塞;另一方面,空前的時代自信以及個體建功立業的強烈欲望也與馳騁戰場的那種豪氣具有某種異曲同工之處。所以很多文人哪怕沒有邊塞經曆,也都能在這種書生意氣的驅使下寫出極為精彩的邊塞之作。 今天分享的這位詩人,則是真正長期體驗過邊塞生活之人。岑參,南陽人,出身于宰相世家,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但他幼年喪父,家道中衰,開元二十二年到長安求仕未果,北遊河朔。十年後,于天寶三載登進士第,授兵曹參軍。多次赴新疆充當幕府官職,前後在新疆生活六年多。最後客死成都。因其最後任嘉州刺史,後人又稱其為岑嘉州。 和所有邊塞詩人一樣,岑參的邊塞詩表達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但其特色則在于詳盡地描寫了邊塞風光和生活。《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唐代國力強盛,疆土廣闊,與周邊的國家和民族往來非常多,也少不了很多邊塞戰争。為了避免中央朝廷對邊塞的軍事鞭長莫及,唐代設立了都護府來管理邊塞事務。 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安西都護府,也就是今天的甘肅酒泉一帶。去過甘肅的朋友應該知道,那裡氣候惡劣,農曆八九月份下雪是常有的事。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被任命為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這個時候寫的,題目中的武判官是岑參的前任,即将離開甘肅,回到溫暖富庶的都城長安。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将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農曆八月尚是中原的仲秋時節,而岑參所呈現出的邊塞仲秋,那就是寒冬臘月的感覺。說到“草”,我們腦海中浮現出的顔色不是綠的就是黃的,可是詩人卻出其不意地用了一個“白”字。一陣風過,遍地的白草瞬間就直接攔腰折斷了,這個白描真是精彩,就像他另一首詩中的“一川碎石大如鬥,随風滿地石亂走”一樣,大如鬥的碎石如紙片一樣被風随意裹挾,可見風力之勁。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是衆所周知的名句。我們常說“雪花”,這個漢語詞彙本身就是有比喻性的。都說“第一個把美女比作鮮花的人是天才,第二個把美女比作鮮花的是人才,第三個把美女比作鮮花的就是蠢才了。”所以曆代才子常常回避再去把雪比作花。但是岑參卻用一個熟爛的比喻寫出了塞外仲秋的驚豔之美。 随着雪的飄灑軌迹──“散入珠簾濕羅幕”,詩人的視線由室外轉向了室内。“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着”,把冬天那種凍手凍腳的感覺寫得深入骨髓。但很快,詩人的筆又轉向了室外,“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