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一個比較熟悉的讀者小丹問我:
梅姐姐,我從一篇文章裡看見這樣一段話:
台灣乃至世界著名學者、哲學教授傅佩榮先生,他女兒在美國念書的時候,一個同學問她:
“你爸爸那麼有才華,他對你的要求是不是很高?”
女兒說:
“從小到大,我爸就跟我說過一句話,’你活着就好了’。”
傅佩榮先生為此解釋道:
“我女兒知道,我從來都不要求她,隻要她快快樂樂,對自己負責,這就行了。”
我忍不住自我反思。傅教授是大人物,他一定是自我實現了,他對女兒要求少,我能理解。
可我不理解的是,我作為一個小人物,一位很普通很平常的全職媽媽,别說什麼大建樹了,我一點像樣的事也沒幹出來,我想我這輩子也幹不出來什麼有出息的事了,可是,我每天帶着兩個不滿6歲的孩子,興緻勃勃地每天給她們做好吃的,把家收拾得清清爽爽,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的,我很累,我也很幸福,我對老公和孩子都很滿意。
我問的是,我這根本沒有自我實現啊!為什麼對孩子要求也不高?到底怎麼才叫自我實現呢?你能解釋一下嗎?
其實,自我實現是個心理學概念,指個體的一些才能和潛力在适宜的社會環境中得以充分發揮,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的狀态。亦指個體身心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的境界。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有五個層次的需求,如圖所示,
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表現為人對生命感到滿意、能發揮潛能又具有創造力的人的共同點。
現在概念有了,我們需要理清一下包括小丹在内的許多人的模糊認識。
什麼模糊認識呢?
就是以為自我實現是一種遙不可及的人生狀态,隻有當一個人成為像傅佩榮先生那樣的舉世聞名的大學問家,或者大企業家、領袖人物、明星、巨大财富的擁有者等等才是自我實現。
這樣理解的話就太狹隘了。
我們首先要解決一個重要前提,自我實現是從誰的角度來界定的?
比如我本人,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自己的潛能和天賦,心靈自由而舒展,是自我實現了?還是别人認為我出了一本暢銷書,教育理念得到廣泛傳播,獲得了一定社會的關注和尊重,算做自我實現了呢?
我認為是前者。即自我實現是由個人界定的,不是别人界定的。
為什麼是自己界定呢?
因為一個人的性情、天賦、能力、韌性、潛力、努力度、滿意度、自我接納程度等等隻有自己能感受,别人是無法看清的。比如,我現在對自己的現狀滿意不滿意?我自己的天賦發揮出來多少?我付出了多少努力?隻有我自己可以判斷。
因此,不同的人自我實現的途徑不同,但狀态都是相似的。即在适宜的社會環境下,都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和潛力,都付出了很大程度的努力,很享受自己的狀态,對自己和外部世界是滿意和接受的,内心都是舒展和自由的。
自我實現也是分層級的,一個人達到一定的自我實現狀态後,他又有了新的目标,然後向着新的目标挺進,完成新的自我實現。
一個酷愛鑽研數學的學生經過刻苦努力考入他心目中某個大學的數學系,這是一層自我實現;在大學裡,瞄準一個有名的數學難題,或者拿到博士學位,他又開始一個新的自我實現過程。
為什麼自我實現的人對孩子和家人要求少呢?
因為人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心無旁骛地瞄準自己的目标,天賦和潛力得到很大程度的發掘和利用,能量蓬勃,張力十足,像一團充分燃燒的火焰。
這樣一來,不管他的目标看起來是否遠大,他的心靈呈現一種自由舒展的狀态,對自己和世界是滿意和自洽的,比較不易受到焦慮與恐懼的影響,積極向善,富有勇氣,更有戰勝困難的力量。
也就是說,他的心靈是強大的,他的不确定感較少,所以對他人和孩子的要求就少,至少是不苛刻的。
談到這裡,小丹的困惑就容易解釋了。一個看似平凡普通的全職媽媽就是沒有自我實現嗎?不對啊!
把一個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條,使家人和睦融洽,這需要付出很大努力,需要創造性地解決很多棘手的問題,排除很多心靈的困擾,最後達到怡然自得,實現了自己預期的目标。這不是自我實現又是什麼呢?
自我實現和個體的社會身份并不沖突。
一個社區保安,一個快遞小哥,一個建築工人,盡自己的力量,兢兢業業,把工作做得周全到位,無可挑剔,甚至創造性地完成了任務,把掙來的工資養活一家老小,盡到了自己的責任,收獲家人的愛和社會的尊重。這難道不是自我實現嗎?
那些在生活中沒有動力、不肯奮發向上的人,常常忍不住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的能力和潛力都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也沒有付出太多努力,甚至都沒有勇氣一試,整個身心是擰巴和蜷縮的,别說對孩子,看什麼都是别扭的。
所以說,回到家庭教育上來,
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隻要是你認為對的事情、想做的事情、能夠讓你變得越來越好的事你就盡管放心去做,在自己能力範圍内做到最好,體驗到竭盡全力的感覺,獲得自信,滿足,獲得力量,這就是自我實現啊!
每一個自我實現的人都是渾身發光的,這光可以照亮自己和孩子。籍着你的光,孩子不但會看清自己的路,而且可以走得很遠,走出屬于自己的天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