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辭的定義
修辭是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确,鮮明而生動有力。
(一)初中階段需要掌握了解的修辭有哪些?
《課程标準》中要求學生辨析、運用的修辭格有:比喻、拟人、誇張、排比、反複、對偶、設問、反問等八種,教材中常出現的還有借代、引用、反語等。
《考綱》要求:“借助常用的語法修辭知識理解文章的重要語句,體會它們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考試題型主要有判斷(選擇題)、辨析表達作用(賞析句子)題、仿寫或續寫題。
(二)作用分析的一般公式
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作用) 地體現了 (主要内容) ,表達了(思想情感) 。或給讀者(怎樣)的感受。
1、比喻
定義:就是打比方,即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 組成:本體、喻體、比喻詞。
種類: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使語言形象生動;使抽象化為具體,将無形化為有形;使深刻抽象的道理變得淺顯明白;便于感情的表達。
二、答題格式
1、比喻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動形象地寫出了 對象 特征,表達了……(誰,什麼樣的)感情。
賞析句子——課内例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裡,包着紅屋頂,黃草山,像……這就是冬天的濟南。(老舍《濟南的冬天》)
答: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冬天的濟南”比作“藍水晶”,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冬天的濟南給人的清亮、空靈的感覺,表達了作者對冬天的濟南的喜愛之情。
賞析句子——課外例
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
答: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說出去的話”比作“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使抽像的道理變得具體形像,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2、拟人
定義: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來寫。
拟人:把物當作人來描寫,賦予物以人一樣的動作和感情、狀态和語言。
作用:使無生命的東西活躍起來,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加強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和感染力,便于感情的抒發。
3、反複
定義:為了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意重複使用某個詞語、句子或句群的修辭手法。
作用:用于說理性文章,起強調作用;抒情寫景,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劃段分層。
答題格式
運用了反複的修辭手法,加強了語氣,強調了……,強烈表達了……之情。
賞析句子——課内例
盼望着、盼望 着,春天的腳步近了。
答:運用了反複的修辭 手法,加強了語氣,強調了“盼望”,強烈表達了作者渴望春天來到的急切心情,同時采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把春天寫活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臨近了。
賞析句子——名著例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了。《駱駝祥子》
答: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天氣的酷熱,使北京的夏天給人的熱的感覺更加鮮明,使人印象深刻。
5、排比
定義:由三個或三個以上 結構相同或相似、内容相關、語氣一緻的短語或句子構成。
作用:使内容集中,氣勢增強,長于抒情;使句式工整,節奏感強,強化語勢;使語言精煉、有力,條分縷析。
6、對偶
答題格式
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描繪了……的景物(或:抒發了……的情感;或:闡述了……的哲理),語言凝練,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
7、設問
定義:設問是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緊接着說出自己的看法(有時不說出看法)的一種修辭方式。
種類:包括自問自答和問而不答。
作用:
①開頭設問:點明寫作對象(内容),吸引讀者注意,帶動全篇,引出下文。
②中間設問:承上啟下,引發讀者的注意和思考。
③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8、反問
定義:也叫反诘,是為了加強語氣,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确定的意思的一種修辭方式。
設問和反問的區别:
(1)設問是自問自答的修辭方式,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啟發我們去思考。
(2)反問是心中沒有疑問,而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确定的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它問而不答,答案其實就在句子中。反問如果句子形式是肯定的,意思就是否定的;如果句子形式是否定的,意思就是肯定。
答題格式
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語氣,意思是說……,強烈地表達了作者……感情。
賞析句子——課内例
1.這能全怪我嗎?《羚羊木雕》
答:運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語氣,意思是說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責任,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父母的責備之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