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冬天做饅頭,加酵母發面太慢?教你“2加1泡”的竅門,30分鐘快速發滿盆。
冬天氣溫低,對于做饅頭這種美食,可真的是得接受很大的挑戰才能做成功。對于不太會做饅頭的人來說,在冬天做饅頭,加入酵母醒發了半天也沒看到面團發起來,這就肯定會産生疑問:做饅頭時,加入酵母的量不适合還是哪個環節出問題了?怎麼會發不起來的?衆所周知,如果面團發不好,那麼做出來的饅頭肯定不好吃,隻有面團都發酵成蜂窩形狀,那麼隻有面團發好了,之後蒸出來的饅頭才夠宣軟。
一般情況下,如果在夏天,隻要加入适量的酵母,面團都能醒發得很好,不用2小時就能發滿盆了。可是為啥到了冬天,隻加入酵母卻發不好面呢?其實冬天由于氣溫太低,而酵母這種活性生物需要在30℃~50℃的溫度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往往冬天,室内溫度往往沒能達到30℃~50℃的溫度,所以冬天沒有這種天然的條件,發面自然就很慢了。
冬天做饅頭加酵母發面慢?接下來教你“2加1泡”的竅門,按照這種方法來發面,30分鐘就能把面團快速發滿盆,快速省事,方便快捷又高效!
先來解釋一下啥是“2加1泡”。
所謂“2加”:就是加入适量的白糖和一個雞蛋。往面粉中加入白糖,能夠給酵母提供大量的營養物質,使得酵母不停地分解面粉,從而能夠縮短發酵時間。加入雞蛋能夠使得做出來的饅頭更加宣軟。
“1泡”:就是把面團隔水放在溫水中,給面團“創造”30℃~50℃的溫度,這樣有利于快速發面。
以做饅頭為例,詳細講解做饅頭的技巧。
做饅頭的詳細制作步驟:
1,把500克面粉倒入大盆中,接着往面粉中加入一個雞蛋,用筷子把雞蛋液打散。
2,取一個幹淨的小碗,倒入小半碗溫水,水溫保持40℃左右,接着倒入10克的白糖,用筷子攪拌均勻。然後再加入5克的酵母,用筷子攪拌均勻,把酵母化開。接着馬上把酵母糖水,分少量多次往幹面粉中加入。一邊加入一邊用筷子攪拌。
3,把面粉攪拌成面絮,就可以用手揉搓面絮,把面絮最終揉成光滑的面團。
4,這時我們需要做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面團揉好後,鍋中放入40℃~50℃的溫水,然後把整個裝着面團的大盆放入鍋中,蓋上保鮮膜,再蓋上鍋蓋,讓面團能夠在适中的溫度中發酵,這樣有利于面團醒發得更好,從而也有利于縮短發酵時間。
5,按照以上方法操作,面團隻需要隔水醒發30分鐘,就可以發滿盆了,而且蜂窩還特别多,按照這種方法,面團醒發得特别漂亮。
6,把面團取出,放到案闆上,多揉搓排氣。因為酵母生物分解面粉,這樣就使得面團不斷膨脹,最終變成布滿蜂窩的形狀,使得面團充滿氣孔,所以我們必須要多揉搓才能夠把面團中的空氣排出。
7,把揉好的面團揉搓成小長條。然後用刀切成均勻的小劑子。
8,這時候還需要把饅頭生胚進行二次醒發,而這時醒發就不需要用溫水醒發,隻需要在常溫下繼續醒發15分鐘,即可開大火蒸熟。
9,饅頭上鍋蒸20分鐘,就制作完成了。不過把饅頭蒸好後,不要急着打開鍋蓋。鍋中100℃的水溫,如果打開鍋蓋,外界的低溫突然和鍋内的高溫對流,這樣會使得饅頭回縮。所以正确的方法是:把饅頭蒸好後,讓饅頭繼續在鍋中焖10分鐘,等到溫度降下來後,再把饅頭取出享用。
冬天做饅頭,隻加酵母發面太慢,教你“2加1泡”,也就是加入适量的白糖和1個雞蛋,把面團隔水泡在40℃~50℃的溫水中,按照這種方法制作饅頭,30分鐘就能發滿盆,饅頭宣軟好吃。
做饅頭注意事項:
1,隔水把面團生胚放入溫水中時,注意鍋中加入的溫水不能太多,一定不能讓水進入面團了,必須隔水浸泡。這樣做的目的隻是為了給面團生胚“創造适宜的水溫”。
2,酵母能适應的最佳溫度是30℃-50℃,所以想要發好面,溫度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了,因為溫度太低酵母的活性差;溫度太高又會殺死酵母。
#「閃光時刻」主題征文 二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