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世人耳熟能詳的千古絕唱《虞美人》卻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之作。被譽為“千古詞帝”的他在曆史上是一位風華絕代的詩人,卻稱不上是勵精圖治的好君主。
李煜生活的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混戰,烽火連天,大國吞并小國,政權更叠頻繁。弱肉強食成王敗寇是亘古不變的法則,而依附于權勢的女子其命運總是與他們丈夫的命運緊緊相連。
“自古紅顔多薄命”,縱觀曆史,隋朝被滅國後,隋炀帝皇後蕭氏身若浮萍,委身五位君主;靖康之恥中,宋欽宗皇後朱氏遭金兵戲弄,不堪受辱最終跳水自盡;南唐後主李煜的這位皇後也逃不過這樣的宿命。
一、伉俪情深提到李煜,首先會想到的就是他的詞,他的作品前期幾乎都是詞風瑰麗,盡述閨房之趣,這樣一位浪漫而頗具文學造詣的君主,在位期間更是後宮佳麗三千,縱情聲色。雖然後宮佳麗三千,但他隻對大周後和小周後兩位皇後用情至深。
李煜的第二任皇後小周後,是後主第一任皇後大周後的親妹妹。她不僅是一位傾國傾城的佳人,更是冰雪聰明。李煜對她恩寵有加,呵護備至,她的寵愛甚至超過了姐姐大周後。
據史料記載,大周後病情惡化與丈夫李煜和妹妹小周後的私通有關。在大周後生病期間,小周後時常進宮探望姐姐,久而久之李煜便與她暗生情愫,曾經的山盟海誓已為過往雲煙,大周後發現後病情惡化,含淚而終。
大周後因病逝世之後,小周後不久便被立為皇後,李煜獨寵小周後一人,他本就風流倜傥、多情浪漫,因此總能别出心裁,變着花樣地讨好嬌妻的歡心。《南唐書》記載:“被寵過于昭惠”。
據史書記載,李煜專門命人在禦花園中修建了僅能容納兩人的紅羅小亭,兩人常常對花賞月、飲酒作詩,好不快活。小周後極為奢靡,尤愛綠色,他就派人用紅綠寶石鑲嵌窗格。
比姐姐年輕14歲的小周後總能在李煜被國事纏身的時候給予他一絲慰藉,這讓本就無心國事、縱情詩歌的後主李煜更加沉迷于紙醉金迷的生活,沉迷于醉生夢死的溫柔鄉裡。
二、被俘受辱世人都說李煜錯生在了君主之家,他雖不擅長政事,但身邊仍有雄韬武略的大臣扶持,使南唐有實力與其他國家抗衡,尤其是讓很多國家聞風喪膽的大将林仁肇。然而,在宋太祖的離間計下,李煜聽信讒言、殺害忠良。此時南唐的江山已經岌岌可危,搖搖欲墜。
公元975年,宋太祖趙匡胤派兵一舉殲滅了南唐,這對亡國帝後便成了俘虜、階下囚,開始了寄人籬下的凄苦生活。宋太祖仁厚,最初還善待這對前朝夫妻,他賜予李煜違命侯的封号,小周後被封為鄭國夫人。雖然江山易主,但日子也還算安穩。
然而彩雲易散,亡國寄人籬下的日子還是舉步維艱。宋太祖一年後逝世,其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宋太宗不像哥哥,他手段狠毒,愛女色。小周後貌美,宋太宗觊觎之,因此常常召小周後入宮侍奉,行苟且之事。李煜一代亡國之君,卻隻能敢怒不敢言!
小周後是一介女流,面對宋太宗,更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隻能忍受宋太宗的欺辱!更讓人悲憤的是,宋太宗不僅強行臨幸小周後,還命令宮中的畫家當場觀摩,将場面畫下來以示羞辱,這就是《熙陵幸小周後圖》的由來。
“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此時的江南正是杏花煙雨,昔日的佳人卻淚如泉滴。一代君王,曾經與愛妻琴瑟和鳴,如今卻隻能拱手讓人,含羞忍辱。看到這幅畫,李煜更是悲憤交加,痛不欲生。
三、絕命之作從一代九五之尊到淪為階下囚,從一代美人到卷入“不雅之作”,可歎又可悲。公元978年七月初七,這天是李煜的生日,在這個浪漫而值得慶賀的日子裡他卻心中不快,作《虞美人》一詞,傾訴衷腸。
這首詞中,他感慨世事無常、自己命途多舛,盡訴亡國之痛、念國之情。他将積壓在心中的不滿一吐為快,可謂是字字誅心。可是誰也沒有想到,《虞美人》這首千古絕唱卻是李煜的絕命之作。
宋太宗聽聞後震怒,一代亡國之君竟整日傷春悲秋,對亡國之事還頗有微詞。生性多疑的他認為李煜有複國謀反之心,于是命人送毒酒給李煜,年僅42歲的李後主中毒身亡,千古詞帝就這樣與世長辭。
李煜去世後,受盡宋太宗的折辱的小周後也是郁郁寡歡,喪夫之痛,寄人籬下之苦使小周後也悲傷過度,不久後便香消玉殒了,年僅29歲。不禁令人感慨:紅顔命運多坎坷啊!
古代中國,女子的地位很低,她們隻能恪守封建禮教的三綱,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隻能寄身于夫君。夫君若是倒下了,她們便也無靠山了。她們就如一縷浮萍,如枝頭搖曳的花朵,嬌柔脆弱,因此很難有圓滿的結局。
四、總結昔日金碧輝煌的宮城依舊燈火通明,隻是如今故人卻已不在。這時,命途多舛的李煜改變了自己以往的詞風,與他前期的詩詞輕快婉轉的風格不同,他後期的詩詞反映了亡國之痛,氣勢磅礴,哀怨纏綿,意境深遠。前後期作品風格迥異。
不得不承認,作為君主,李煜在政治上昏庸無能,他既沒有雄才大略,也沒有做到任人惟賢,他不是愛民如子的一代明君;作為丈夫,李煜在感情上軟弱無能,他既沒有對妻子忠貞不渝,又沒能憐香惜玉保護愛妻,他不是一位令人稱贊的好丈夫。
然而,作為一代詞人,他卻滿腹經綸,為後世留下了許多驚世之作,他的詞具有上承晚唐、下開兩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地位,為中國詩詞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後人,我們也要從各個角度客觀評價一位曆史人物是非功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