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輸血必要的條件

輸血必要的條件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29 07:25:51

輸血必要的條件(大家對輸血治療竟有如此誤區)1

輸血治療發展至今,已經是衆多急慢性疾病的常規治療手段之一,其在補充血液或成分丢失,維持有效循環血量和恢複血液攜氧能力,提高膠體滲透壓和血漿蛋白,改善凝血功能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雖然輸血是一項有效治療方法,但也需要有正确的理解和運用,而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卻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夠正确的認識和解讀,有些在觀念上還存在着種種“誤區”需要糾正。

輸血必要的條件(大家對輸血治療竟有如此誤區)2

​誤區一:血有“營養”,是“萬能藥”,輸點沒壞處,可以提高蛋白、增強免疫。

首先輸血的治療機制決定其不能預防機體血液成分的減損,而目前使用的血漿包括新鮮液體血漿、新鮮冰凍血漿和普通冰凍血漿,因為可提供各種血漿蛋白包括抗體、補體、凝血因子等,對提高血漿蛋白水平,維持循環膠體滲透壓,保持血容量,增強抗感染和修複能力,糾正凝血障礙所緻的出血方面确有一定的幫助,但作用有限。因為每100毫升血漿所含蛋白僅有7克,濃度遠低于白蛋白制品,其中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更是不足1克,而且種類單一,因此抗感染方面不如濃縮的丙種球蛋白制品。此外,血漿是去除了紅細胞的血液,仍然具有經血傳播疾病的風險,同時由于血漿中所含有的異體蛋白,特别是具有免疫功能的HLA抗體、HNA抗體等,還會造成受血者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等嚴重并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大量使用同種異體血液後,難免會刺激機體産生相應的血型抗體,抗體積累又會阻礙進一步的輸血治療。

誤區二:要輸就輸全血,什麼都有,一次輸血可解決所有需要。

其實,“全血不全”。我們知道,血液是由占體積45%的血細胞和55%的血漿組成,經離心分離程序可以制備成紅細胞懸液、濃縮血小闆、血漿或冷沉澱等各種成分制品,每種成分制品的保存條件不盡相同,其中紅細胞制品需要4℃保存,血小闆制品和白細胞制品需要的22℃保存,血漿和冷沉澱制品需要-20℃以下低溫保存。全血的保存條件與紅細胞制品相同,而在4℃這個溫度下,血小闆保存6小時活性下降60%,保存12小時活性下降80%以上;白細胞保存6小時功能損失80%,保存8小時功能盡失;凝血因子中的Ⅴ、Ⅷ因子保存48小時含量僅存10-20%。如此,全血中的主要成分隻有紅細胞還有良好功能,而其餘成分大都已經失效或失去功能。可見,“全血”受保存條件的限制,成分損失較多,确實是不全的。此外,不按指征使用全血,極可能引發輸血後的循環超負荷(TACO),特别是心、肺、肝、腎功能不好的老人和孩子。

誤區三:血越新鮮越好,最好是熱的,有活力。特别是全血,新鮮的成分全面。

新鮮的血液由于其血液成分活力高,純度大,有害物質如鉀、氨、乳酸等相對較少,因此被認為療效好,副作用少。但新鮮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現有研究表明,血液成分制品符合保存要求的情況下,3天内的ACD紅細胞、7天内的CPD紅細胞、6小時内的白細胞、3天内的血小闆,均具有良好的治療功能,因此可視為新鮮血液成分。凡事均有兩面性,特别是全血,因為新鮮,其所含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細胞數量也相對較多,如在受血者體内植活、增殖,将受血者組織器官識别為非己物質并進行免疫攻擊、破壞,便會引發嚴重的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此外,因為受檢測條件和檢測能力的限制,經血傳播疾病的檢測“窗口期”始終難以避免,而未能檢測發現的梅毒螺旋體在4℃保存72小時便可完全自行滅活,因此使用熱乎乎的新鮮血或新鮮全血還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誤區四:生活上知根底,自己家人的血更安全一些。

除同卵雙生,世上再沒有兩個人的血型抗原譜是完全一緻的,從免疫血液學的角度上看,自家人的血液不比其他人更安全。從經血傳播疾病的角度上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調查統計資料表明,定期的自願無償獻血者是最安全的血液來源,與其相比,親屬互助獻血者仍具有比較高的輸血傳播感染風險。從輸血反應的角度上看,受血者多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狀況,不能排異、清除輸入的供血者淋巴細胞,當供血者具有較強免疫活性的淋巴細胞時,會反客為主,識别并攻擊受血者的組織器官,導緻TA-GVHD的發生。而在血源親屬之間,由于可能攜帶相同的單倍體基因,受血者免疫系統識别供血者免疫細胞的能力大大減低,發生TA-GVHD的機率也成倍增高,甚至是其他人輸血的幾十倍,因此同樣具有較高的輸血風險。

輸血必要的條件(大家對輸血治療竟有如此誤區)3

由此可見,正确運用輸血治療這一有利武器,必須具備現代輸血理念,牢固掌握血液相關理論知識,清醒認識輸血各種風險,嚴格遵循輸血指南,做到從患者最高利益出發,合理應用血液成分,能不輸堅決不輸,能少輸決不多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