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飛模式以前中國的飛行員主要是從高中生、大學生及大學畢業生中選拔出來的,最終流向民航公司或部隊。近些年随着飛行員培養體系的完善,國内航空公司飛行員的來源集中在了三條途徑:一種是委托民航飛行學院培訓,一種是空軍轉業過來(也叫“軍轉民”),還有一種是招收外籍飛行員。無論通過哪種途徑成為飛行員,都需要經過選拔和培養兩個階段。在中國,目前民航飛行員培養以民航委托培訓模式為主,這種培訓模式又分為 “大改駕”和“養成生”兩種類型。
通關考驗
飛行員選拔簡稱“選了”,有多個環節和考核标準,其中體檢被認為是最難過的一關。這是因為在飛行活動中,飛行員可能會受到高空缺氧、低氣壓、寒冷、噪聲、振動和加速度等環境影響,這些因素決定了飛行員的身體素質必須過硬。
以民航飛行員選飛體檢為例,其體檢項目大大小小就有幾十項,當中視力檢查最為嚴格,這也是淘汰人數相對較多的項目之。視力減退,觀察距離就不能太遠,如遠視力 1.0 倘若降到 0.8,前後目視距離有近 500 米的差距。另外,飛行中飛行員需要準确無誤地讀出各種儀表指示、視屏顯示的數據信息與地面聯系,如果視力不好會直接影響飛機的操縱和安全。
在初檢階段,反應能力的考核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在這個體檢項目中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小測試參選者需要保持低頭狀态原地轉 20圈然後走直線,這個測試主要考察參選者的身體平衡性。
在日常生活中,暈船暈車就是人體平衡功能不良的體現,也叫前庭功能不良。前庭即位于人體内耳的前庭感受器官,它是人體平衡系統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飛機在飛行中做盤旋動作或遇到氣流發生颠簸時,前庭器官會受到較強刺激。該器官敏感的人會因這種較強刺激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出冷汗、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現象,嚴重者還可能引發飛行錯覺,危及飛行安全,因此這類人群不适宜做飛行員。
要成為飛行員,必須先過體檢這一關,之後參選者還要面對知識水平考試、心理素質測評、航空公司面試、政審等接二連三的關卡,通過了體檢和前面這些考驗的人員接下來會被送到國内外航校進行飛行駕駛技能和專業英語的培訓學習。不過即便已經成為正式學員,也還會面臨培訓期間的各種考核和随時被淘汰的可能,隻有考核通過者才能獲得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執照。文章摘選自《知識就是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