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蒲松齡聊齋志異給人的啟示

蒲松齡聊齋志異給人的啟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1:52:15

古代人成就一番事業,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科舉考試”,這項制度既有先進性,也有其弊端。雖然外國人認為我國古代用科舉制度選拔人才,但并非所有人才都能通過此項制度選上來。曆史上也很多科舉考試落榜的古人成為名人。比如明朝有名的畫家唐伯虎,本已考中,但卻引發明朝史上的一樁科舉考試大案,緻使唐伯虎成為這樁大案中的主角,最後不得不落魄到回家賣畫為生。但正是唐伯虎的這次打擊,而成就了我國曆史上一個大畫家。試問如果唐伯虎順風順水,能否在古代畫壇占有一席之地呢?

蒲松齡聊齋志異給人的啟示(蒲松齡如何寫出名著聊齋志異)1

白描

我們都知道蒲松齡是《聊齋志異》的作者,這并沒有争議。但探尋蒲松齡成書之謎,很多人并不知曉。通過史料記載,認為蒲松齡寫就此書,主要是收集了古代的民間傳說和野史奇聞,然後在此基礎上,加入自己的親身經曆,經過藝術加工再創造出來的一部小說。甚至有人評價是蒲松齡的“孤憤之書”,他借鬼孤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和官場罪惡,對古代純真愛情進行理想化的描述,對包辦不合理婚姻進行抨擊。這是現代人總結,但真實情況是這樣嗎?作為蒲松齡的老鄉,咱們通過一些史料記載,還原蒲松齡的成就《聊齋志異》的一些因素。

蒲松齡聊齋志異給人的啟示(蒲松齡如何寫出名著聊齋志異)2

蒲松齡生于1640年,卒于1715年,這正是清朝康乾盛世時期。蒲松齡家是地主和商人之家,并非貧寒人物,隻是到他這一代已經破落了。他從小為科舉成名而努力。“日夜攻苦,冀得一第”,19歲時應童子試,考取了秀才,在縣、府、道的考試中連得第一,但此後卻在考場中屢試屢敗。

蒲松齡聊齋志異給人的啟示(蒲松齡如何寫出名著聊齋志異)3

蒲松齡31歲時,不得不出外謀生,他先在江南寶應縣知縣孫蕙處當了一年幕賓,以後便長期在官宦人家設館教書,70歲時,撤帳回家。直到71歲,才按照清朝慣例選了貢生,但4年後,他就去世了。

以上簡要介紹蒲松齡的一些情況,對其進行了白描了。咱們再來通過史料探究其寫書的因素。

蒲松齡聊齋志異給人的啟示(蒲松齡如何寫出名著聊齋志異)4

原因

對于蒲松齡寫成《聊齋志異》的原因,并非順風順水寫成,而是逆境成就這部著作。如果蒲松齡考取功名,成為朝廷命官,或許不會有《聊齋志異》。

1.家族衰落。

雖然蒲松出生大家族,但到他這一輩已經沒落了。蒲松齡一生都在農村生活,過着“家門暫到渾如客,壅米将空始欲愁”的窮困潦倒的生活。史料記載,蒲松齡才富五車,也隻好窮守蔽廬。為了養家糊口,蒲松齡隻得到外鄉“坐館”,以“舌耕”度日。

蒲松齡教書期間,他多次替人代筆,寫寫壽屏錦幛、叙跋疏表,無所不包。康熙十二年淄川大旱,眼看要過年了,孩子們鬧着要吃要穿,而家裡好無隔夜糧,甚至連給竈王爺供奉的祭品都沒有。蒲松齡呼天喚地,悲從中來。絕望之中,他隻能把搜神志怪、神異故事當作自己的精神食糧,勉強撐持着活下來。

蒲松齡聊齋志異給人的啟示(蒲松齡如何寫出名著聊齋志異)5

2.多次落榜。

蒲松齡一生接受的是封建傳統教育,他始終把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作為人生的奮鬥目标。但屢考屢敗,屢敗屢考。由于家庭藏書較多,蒲松齡從小就喜歡上讀書,經、史、詩、文皆過目成誦。19歲雖然在縣、府、道接連考了三個第一,中了秀才,但此後十年卻屢考不中,每次都“病鯉暴腮,飛鴻铩羽”。

蒲松齡聊齋志異給人的啟示(蒲松齡如何寫出名著聊齋志異)6

康熙十七年,蒲松齡再次落第,和朋友李文贻在大明湖遊玩,借此消愁。面對良辰美景,蒲松齡傷心了。此後他寫下有名的《大江東去·寄王如水》詞名,感歎自己固然是抱玉卞和,無奈考官是糊眼冬烘鬼,也難以近身。在曆盡辛酸後,蒲松齡認識到,科舉考試的弊端,八股文重壓,科舉考試的不公,甚至考官連好文章都不懂,他一氣之下,無處發洩,就把精力投入到寫作之中。他在《感憤》一首詩中寫道:“新聞總人夷堅志,鬥酒難消磊塊愁”。在《聊齋自志》中有一句:“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正是這些文字的發洩,我們會在《聊齋志異》中找到他通過孤鬼精靈、奇人異事,來反應清朝的社會景況。

蒲松齡聊齋志異給人的啟示(蒲松齡如何寫出名著聊齋志異)7

3.盛世之機

蒲松齡有才,但卻沒有用武之地。年輕時,他曾與朋友辦了個“郢中詩社”,想在學問、道德、文思方面有所發展。他賦詩酬答,相互磨砺。因此練就很深的文字功底。康熙年間,蒲松齡曾住進青雲寺苦讀,晨誦夕讀,不遺餘力。他不僅擅長短篇小說創作,而且精通詩詞文曲。除了《聊齋志異》,他還寫了大量作品,其中詩有九百餘首,文有400多篇,詞有100多阙,曲有14種,戲有3出,雜著數種。

蒲松齡聊齋志異給人的啟示(蒲松齡如何寫出名著聊齋志異)8

蒲松齡作品中有一個突出的主題,就是反映當時社會黑暗面和老百姓的疾苦。如詩《空城雀》、《日中飯》、《紀災後編》等作品,都能找到蒲松齡對民間疾苦的描寫。這些作品都在他40歲左右寫成,雖然後來經過修改,也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但總體看來,蒲松齡才華着實了得,沒為朝廷效力,卻把民間生态寫了出來。側面也表達了他的懷才憋氣的意味。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不是康乾盛世期間,天下大亂,蒲松還有這麼多時間研究學問嗎?

4.見多識廣。

蒲松齡雖然沒有考取功名,但他的才華卻被一些人相中,正因為他有才華,曾做過揚州府寶應縣知縣的幕賓。期間他多次知縣視察民情,治理河道,歡宴遊曆,也經曆過官場上生活。

蒲松齡一生都在農村生活,也因為混迹于官場,聽到了很多傳聞,也感受到清朝官場的黑暗。當然南方山水的靈氣使他陶醉其中。其實蒲松齡一生很少出門,從記載中他隻去過泰山、崂山,多次到濟南。但他每到一處都有詩篇體現,這也影響到聊齋寫作風格。

蒲松齡在南遊中他搜集了很多故事,先用詩的形式表達,然後再寫成小說。比如《獨作懷人》詩有一句:“途窮書末著,愁盛酒無權。暮笛驚殘夢,深窗坐小年”。如果沒有蒲松槍這些遊曆的經曆,沒有這些詩作,恐怕他的小說也難達到一種意境。

蒲松齡聊齋志異給人的啟示(蒲松齡如何寫出名著聊齋志異)9

5.親情遭遇。

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記載了很多男女自由戀愛的故事,很多人認為蒲松齡也是自由戀愛的,有人說蒲松齡還有一個追求的女人,或者還有一個小妾。其實蒲松齡并沒有自由戀愛也沒有小妾。但蒲松齡卻有一親妹由于嫁了一個吃喝嫖賭的妹夫,而蒲家又無權勢,根本照顧不了妹妹,後來妹妹求助蒲松齡,蒲松齡也無能為力,他隻得把民間女人的遭遇寫到自己的小說中。

蒲松齡聊齋志異給人的啟示(蒲松齡如何寫出名著聊齋志異)10

結語

探尋蒲松齡寫《聊齋志異》前後用了30多年,寫成了490多篇故事。但為什麼蒲松齡用鬼怪成就這本書,其實就是取自生活,而蒲松齡不可能寫成一部現實性小說,他隻能用鬼狐就人間的真善美表達。大清盛世之下,雖然蒲松齡沒有求得功名,但卻給了他創造的環境。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