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永平
“野馬分鬃”考及技法
太極拳的“野馬分鬃”勢各式太極拳均有,僅以陳式、楊式太極拳為例:
陳鑫1933年《陳式太極拳圖說》三十九勢 野馬分鬃:“何謂野馬分鬃?左右手法如野間之馬,其鬃兩邊分開,象形也。此勢是大鋪身前進脫身法。”技法為“如左邊有敵衆,以左手自下往上,朝外向下以擋之;右邊有敵人來,右手亦是自下而上,順轉一大圈以擋之。大約兩手更叠至上,皆是向外撥敵,然非徒撥已也,皆是帶引帶擊也。必有此身法手法,方許出入衆敵之中,可以無害。”【見圖1】
圖1 野馬分鬃
顧留馨 沈家桢1963年根據陳照奎拳架出版的《陳式太極拳》五十式 野馬分鬃:“使氣達四梢的大鋪身法,如野馬不受拘束地奔騰一樣。此式唯一要求是在頸下到脊這一連串的脊骨兩邊的皮與肌肉要具有雙分開勁的意思,如馬分開鬃毛一樣……兩手是此上彼下,此下彼上,此裡彼外,此外彼裡,此順彼逆,此逆彼順,開中寓合,合中寓開地轉動着。”【見圖2】
圖 2 野馬分鬃
陳小旺1985年《世傳陳式太極拳》四十五式 野馬分鬃“要點:左右手輪流向左右兩則,自下而上,屈肘旋臂向外撥,如野澗之馬,其鬃向兩邊分開,象形而得名。”【見圖3】
圖 3 野馬分鬃
陳正雷1997年《中國陳式太極》四十五式 野馬分鬃:“用法:前伸之腳可插可套,閃空背後來勁,有打背折靠之勢”;【見圖4左】“用法:右手由下向上穿掌外掤,有絞、滾、翻之勁。如有亂棍或拳腳打來,我以向上斜穿連絞帶翻将勁引空,如分開野馬之亂鬃。”【見圖4右】
圖 4 野馬分鬃
馬 虹1989年《陳氏太極拳體用全書》五十式 野馬分鬃:“此式系大身法、大鋪身,走采、挒、肘、靠勁屬于貼身近戰的戰術。即強調走底勢,進步插裆和套腿,都要進得深,上肢插其腋下,也要靠得近,貼近敵人“大本營(中盤胸腰部位),俗稱‘塞靠’,而且要塞夠,走肩靠、胸靠、背靠,然後再發挑挒勁,稍微離開,即發肘擊勁,再遠走掌及腕背等梢節勁。體現三節勁的充分運用。但其中以靠摔、挒摔為主。”【見圖5】
圖 5 野馬分鬃
洪均生2001年版《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四十七式 野馬分鬃:“作用:轉身進步擠靠法。假如有人從我右前方用右手向下按我右手腕,我随勢左轉身右手先沉收,再随步前進,由下掤變為靠其左肋,左手上轉以保平衡。”洪均生又在考釋、動作、着法要領說明(十三)雲手類 6 野馬分鬃式名考釋中說:“這是象形的式名。這個式子是雲手的放大。動作的身法、手法和步法都是開展奔放的……如同野馬奔馳中鬃毛被風吹的左右分披。”【見圖6】
圖 6 野馬分鬃
蔣家駿2011年《洪鈞生陳式太極拳》第47式 野馬分鬃:“用法 右進步靠、肘、擠法。如有人從我右前方進左步用雙手按我右肘、腕,勁向左偏,而來勢迅猛,我身左轉化勁,以右手收掤,再進右步變靠、肘、擠等法,左手配合右手掩護上盤。”“轉身進步右引左靠、肘擠法。”【見圖7】
圖 7 野馬分鬃
楊澄甫1931年《太極拳使用法》第五十六節,野馬分鬃右式用法:“由前式(斜單鞭—筆者注)設敵人自右側進左步用左手打來,我即将身右轉,抽回右足虛點地,随用左手将敵左腕牽住往左側下界有採意,同時急上右足屈膝坐實,做足變虛随用右腕向敵腋下分去,左手亦随之松開,此時身随進,眼前看,則敵歪斜而不能立矣。”【見圖8】
圖 8 野馬分鬃
圖8 野馬分鬃
顧留馨1982年《太極拳術》楊式太極拳第四十九式 野馬分鬃:“手挒出時,轉腰與變弓步的動作要上下相随,要做到步到、身到、手到。”技法為:“彼如以左手順步拳擊我,我左手采拿其腕而引進,同時,進右足套在彼前足外側,我右手從彼腋下胸前擦身前右方發勁,弓腿近身帶肩靠,勢勇勁猛,将對方擲跌”【見圖9】
圖 9 野馬分鬃
王培生1983年香港海峰出版社《吳式太極拳(Wu Style Taiji Quan)》(三十七式)第五式 野馬分鬃【見圖10】
圖 10 野馬分鬃
喬松茂2003年《武氏太極拳诠真》(八十五式)第四十九式野馬分鬃【見圖10】
圖 11 野馬分鬃
從以上各式來看,練法、技法大同小異。惟洪均生、蔣家俊、喬松茂拳架小有區别,但筆者所練的陳氏太極拳大架一路(83式)“野馬分鬃”卻又是一種,差異較大,現叙說如下,求教方家:
我們知道,“野馬分鬃”較為共識的,一是拳勢的象形,二是技法運用是應對衆多敵人而沖進人群兩手左右插其腋下撥、挒,似野馬奔騰時鬃毛分開,如圖5 、圖9。
而筆者師父所傳的練法其象形和技法有所不同,請看拳勢【見圖12】。
圖 12 野馬分鬃
圖12可見,從象形來看,拳勢的右手為馬頭,左手為馬尾(反之亦然),系馬頭至馬尾整個身驅“馬”的象形
從技法上看,對方左拳擊來,我左手接手,上右步套住對方左腿,同時右手由上往下黏貼對方左臂,随即右手折腕領勁,右肘向右旋轉下壓,對方左臂疼痛身斜,此時我右掌自然旋轉至對方頸部動脈處,随即向對方左頸動脈處整體發勁,同時,脊椎骨兩邊的皮與肌肉要具有兩邊分開之勁,如駿馬發怒渾身抖動鬃毛分開一般,口中還可發出“嘶…嘶…”聲,将對方刺發于地【見圖13-15】。反之亦然,如陳鑫說“兩手更叠”交替運用。
圖 13
圖 14
圖 13
圖 14
圖 15
筆者以為,此種練法似乎更具象形,技法更具殺傷力。
原載《中華武術》2014年第9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