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微信朋友圈中流傳
饅頭裡添加食用膠泡在水中溶解揉捏會留下大量凝結物的視頻。
饅頭裡添加東西?泡水後就像海綿?
這個傳言在河南各地瘋傳到底是真的嗎?
鄭州、開封、蘭考、商丘.....多個地區
朋友圈轉發着各種版本的試驗視頻
蘭考朋友圈廣泛流傳:
饅頭裡加膠,泡水後反複揉捏,不碎不爛
商丘朋友圈流傳:
饅頭“嘩嘩”流水,擠幹後再泡水會恢複原形
鄭州朋友圈流傳:
饅頭像海綿,泡水後捏都捏不開
自古以來熱氣騰騰的大白饅頭一直都是中原地區喜聞樂見的食物,向來都是河南人的“心頭愛”每天必不可少,
可看完朋友圈瘋傳視頻有人說:““饅頭還能吃嗎?現在能安全入嘴的食物還有嗎?”
不止在河南地區在安徽、山東部分地區也流傳着“饅頭加膠”的傳言而瘋傳的視頻卻跟河南一模一樣
是河南的饅頭賣到了山東?
還是山東的饅頭賣到了河南?
有好奇的朋友拿自家蒸的饅頭做了上述實驗竟有驚人發現,發現自家蒸的也有疑似膠狀物,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事情一出有關部門就展開行動對河南幾個縣城較為有名的馍店進行突擊排查
發現調查的幾家馍店生産的饅頭經過入水測試均有不同程度的出現不碎不粉的絮狀物,但在上述幾家饅頭店均未發現違法使用的添加劑,
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
經過調查取樣送到有關部門進行檢驗和咨詢相關的專家得知凡加工饅頭使用的面粉原料為高筋面粉和大豆蛋白粉的饅頭面筋質含量較高,泡在水裡均可能出現不碎不粉的特征。
饅頭變“海綿”類似視頻在多地流傳,
不少專業機構也都通過實驗做了專門澄清,
不管是用面粉,還是用面條/饅頭,按照視頻裡的做法,均可得到所謂的膠狀物質,而且越是價格較高的高筋面粉,洗出的膠狀物質越多。
其實,這類所謂膠狀物質就是我們所說的“面筋”。
小麥粉的蛋白質含有特殊的巯基,具有親水的特性,在水和揉搓的作用下會結合成網狀,形成不溶于水的“面筋“,其成分為麥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是優質的蛋白質。
因此,饅頭被浸泡一段時間後,在不斷手捏之後,面筋質在水中無法溶解,看起來形似纖維物質,屬于正常現象。
另外市場上的食用膠膠的價格比面粉還高,從生産成本上講,添加膠沒有任何必要性。
鄭州、洛陽、開封、商丘、山東菏澤等地區
饅頭變“海綿”的謠言不攻自破
我們要做一個不信謠,不傳謠的人,
希望你能轉發擴散讓更多的人看到......
小編去啃饅頭去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